少吃糖,這已經成為了人類的全民共識。糖類食品如果過量食用,的確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這甚至成為了一個飲食上的潮流。然而,糖畢竟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生活中缺少了糖,也會帶來一些麻煩的後果。儘管人類的製糖業如此發達,但人類在進入21世紀以後的糖類消費量一直止步不前,甚至還有了減少的跡象。
喜歡吃糖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也只有一些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年人,才會依然對高糖飲食無比熱愛。人類現在的生產力大發展,少吃點糖的確是一件好事,這樣可以保持人類的健康體型,維持健康的血液質量,但如果吃糖太少,也會引發一些災難。這或許跟人類的大腦對糖分的興奮反映有關,如果太酒接觸不到糖分,就算大腦營養充足,也會讓腦細胞有一蹶不振的錯覺。
我們的大腦真的需要糖分,尤其是葡萄糖和果糖,糖分進入到我們的口腔當中之後,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整個人感到快樂和興奮。多巴胺的釋放會引發連鎖反應,讓人們對糖分的需求欲罷不能。有一些嗜糖如命的人群,在初步嘗試戒糖的時候,就會引發疲勞,焦慮等負面反應,戒糖這件事情,並不比戒菸更簡單。
有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大腦神經元的化學組成部分,決定了神經系統面對糖分時的興奮感,多巴胺就相當於神經系統的增強劑,而帶來多巴胺的就是糖分。這或許也是一些體型偏胖的人,總是感覺特別聰明的原因。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