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夜晚的省城已經有絲絲涼意。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立秋之後,該如何養生呢?山西晚報邀請山西省中醫院、山西省兒童醫院的多名中醫專家給大家詳細支招。
A 立秋調養:從“3個訣竅”入手
支招嘉賓 趙玉立 山西省中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通俗地說,就是秋天的三個月(自立秋日起至冬至前一日止,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自然界陽氣收斂,陰氣微生,天氣由熱轉涼,萬物因此成熟而形態平定、不再生長,故稱其為“容平”。肺應於秋,故秋季亦是人體陽氣收斂、陰氣微生、肺氣清肅的季節,因此秋季養生應保養此收斂之氣。人們應當早睡早起,情志安定平靜,使肺氣保持清肅,才可以更好地與秋氣達到相互平衡。
可適當延長睡眠時間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向外疏洩趨於向內收藏,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調整。早睡:以順應陽氣的收藏、陰精的內蓄,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疏洩,使肺氣得以舒展。秋季要適當延長睡眠時間,稍微遲點起床。
我國自古以來流傳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養生諺語,為了能使機體從夏熱順利地與秋涼接軌,應進行秋凍。秋凍可避免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陰津耗傷、陽氣外洩,也符合秋季陰精內蓄、陽氣內收的養生要求,可以提高人體在冬天的禦寒能力。秋凍一般宜在初秋,應以自己感覺不過於寒冷為標準。老年人由於陽氣虛衰、肺氣不足,陰精虧乏,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應及時增減衣被。進入深秋則應注意保暖,若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應加衣添被,防寒保暖,避免受涼感冒或舊病復發,否則就違背了“秋凍”的本意。
飲食宜減辛增酸
秋季肺臟當令,肺屬金、味辛,肝屬木、味酸,肺強則易於傷肝,因此秋季飲食宜減辛增酸,少食蔥、姜、蒜、辣椒及韭菜等辛溫食物,多食葡萄、石榴、檸檬等酸味食物,減辛可以避免肺氣過強傷肝,也可預防秋燥,增酸可以強肝,同時酸甘之味可以化陰以潤燥。
過了“秋分”之後,雨水逐漸減少,空氣中溼度較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深秋的主要氣候,稍有疏忽,即易被秋燥病邪耗傷津液,引發口乾舌燥、咽喉疼痛、面板乾燥、肺熱咳嗽、大便乾結等症。因此,秋季宜常吃養陰潤肺、清熱生津的食物,如梨、甘蔗、柑橘、紅棗、蓮子、白果、芝麻、百合、山藥、白木耳、牛奶、鴨肉等都是秋季較適宜的食物。
運動鍛鍊好時節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健身運動的好時期。健身鍛鍊,應因人而異選擇鍛鍊專案,如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練五禽戲、八段錦,自我按摩等。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神,可達到心身康健之養生功效。運動應適時有度、循序漸進、運動量不宜過大,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就可以停止,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耗損。運動中及時補水,防止秋燥,注意衣著,防止感冒。
B 入秋飲食:多吃百合滋陰潤肺
支招嘉賓 高冰 山西省兒童醫院中醫科針灸推拿醫師
中醫認為百合味甘,性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藥用百合臨床上常用來治療燥咳、咳血、驚悸、失眠多夢等,非常適合用於秋冬乾燥季節滋陰潤肺。
百合在秋季採挖,洗淨,剝取鱗葉,置沸水中略燙,乾燥。不同的炮製方法功效略有差異:生百合性寒,以清心安神為主;蜜百合長於潤肺止咳;蒸百合寒性略減,兼歸胃經,善於養陰潤肺,益肺和胃。
從西醫來講,百合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含量高於其他兩項),以及鈣、磷、鐵、維生素B、維生素C,此外百合還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這些成分綜合作用於人體,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滋補之功,而且還對秋季氣候乾燥而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食用方法:(選取食用百合)
1.百合炒蝦仁
材料:大蝦 15個,幹百合30克,開心果20粒,胡蘿蔔30克,蛋清一個,蔥、姜、蒜適量,澱粉兩小勺。
做法:首先將蝦去頭、腳、皮,然後開背去掉黑線。在蝦仁中加兩小勺澱粉,小半勺鹽,小半個蛋清,少許料酒,用手抓勻,醃製十分鐘左右。幹百合用水煮幾分鐘洗淨瀝乾水分備用。切好蔥、姜、蒜,胡蘿蔔丁。起鍋放油,加熱放入蔥薑蒜片。在油溫不太高的時候滑入醃好的蝦仁翻炒,放入百合翻炒。適量食鹽調味,放入胡蘿蔔丁、腰果,裝盤食用。
2.百合銀耳蓮子湯
材料:蓮子20顆,百合約30克,銀耳半朵,冰糖100克,枸杞約20粒,大紅棗2粒。
做法:蓮子、百合洗淨,銀耳溫水泡發洗淨。鍋中加水把蓮子、冰糖倒鍋中,燒開,放入百合、銀耳。枸杞和大棗溫水泡15分鐘洗淨,把枸杞、大紅棗加入鍋中燒開撇去浮沫,盛出食用。
3.百合炒豬肝
材料:豬肝 250克,胡蘿蔔100克,百合30克,澱粉兩小勺。
做法:將豬肝洗淨切片後再把血水沖洗掉,加入鹽、生抽、料酒和澱粉拌勻醃製三個小時。百合浸水泡發,胡蘿蔔、薑切片備用。鍋裡入水燒開,把醃製好的豬肝倒入煮八成熟,撈出瀝乾。熱油下薑片煸炒,加入豬肝和胡蘿蔔,加鹽、生抽、蠔油翻炒片刻。加入百合,加點糖和雞精翻炒幾下。裝盤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百合性涼,風寒咳嗽及食冷便溏者忌食。
C 女性養生:養陰防燥首選“梨”
支招嘉賓 王娟山西省兒童醫院中醫科婦科醫師
秋天的特點是燥氣當令,養生的原則是“養陰防燥”。立秋之後,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滋陰潤燥,應多吃一些養陰生津、滋潤多汁的食品,而少吃辛辣、煎炸之物。中醫認為,肺氣與秋氣相應,立秋後天氣日漸乾燥,因此立秋之後,女性養生選擇水果,首推生津止渴的梨。
中醫認為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於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症。梨是低熱量食品,且能增加飽腹感,減肥期的女性也可以放心地適量食用。
梨被譽為“百果之宗”,其果肉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果皮具有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滋陰補腎的功效。梨當中含有鉀、鈣、鐵等多種礦物質,且含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B2、C、胡蘿蔔素等多種粗纖維。且立秋之後的梨品種較多,口感較好,甜度高汁水豐富,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在秋季氣候乾燥時,人們常感到面板瘙癢、口鼻乾燥,有時乾咳少痰,每天吃一兩個梨可緩解秋燥,有益健康。
食用方法:
1.梨汁
材料:取新鮮生梨2-3個,可隨個人口味新增蜂蜜或檸檬汁,檸檬汁可有效緩解果汁氧化變色。
做法:梨洗淨切成小塊,和檸檬汁、蜂蜜一起放入榨汁機打汁即可。
功效:梨汁具有清肺潤燥、止咳化痰的作用,對咽喉乾燥、咽癢、咽痛、痰稠等均有良效;梨汁還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治療便秘。
2.冰糖川貝燉梨
材料:梨1個、川貝5粒、冰糖適量、清水適量
做法:梨洗淨去皮後切掉果蒂,挖掉梨核,放在小碗中備用。將川貝用擀麵杖碾成粉,川貝粉和冰糖一起放入梨中間。若梨的水分較少,可加入少量水。將盛有梨的小碗放入蒸鍋中,大火將水燒開後轉小火30分鐘左右,梨肉軟爛即可食用。
功效:潤肺止咳,清熱化痰,養血安神。
3.銀耳雪梨蓮子羹
材料:銀耳(幹)25克、蓮子(幹)30克、梨一個、紅棗適量、冰糖適量、清水適量。
做法:梨、蓮子、紅棗洗淨切塊備用。銀耳清水泡開,約30分鐘,然後去蒂撕成小朵。將備好的梨、蓮子、銀耳放入電飯鍋中,加入適量清水,開始煮。待湯汁顯黏稠時,放入紅棗,繼續燉煮。待湯汁變少,且較黏稠時,加入冰糖,燉至冰糖融化即可。
功效:止咳潤肺,養胃生津,具有清腸、潤燥、增強免疫力的功效,是保健良方。
需要提醒的是,梨性寒涼,一次不適宜吃過多;過多則傷脾胃,助陰溼。脾胃虛寒或長期腹瀉者不宜食用。經期或妊娠期女性不宜過量,可以將梨切塊後煮水食用。
此外,由於梨當中含有多種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等,雖然有助於消化,但過量進食,對胃腸刺激也較大,因此胃酸多者進食容易傷胃。還要注意的是梨雖是低熱量食物,但其中糖分含量相對較高,糖尿病患者不建議吃梨。
山西晚報記者 薛琳 通訊員 趙惠峰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