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在上一篇修改補充,可是系統提示修改篇幅過長,通不過,就另發此文)
需要注意的是,上一篇的表中列出的是繃緊特定長度與線號的水線需要的最少吃鉛量。所以,對於具體的垂釣準備來說,應以實際垂釣可能的最大線號和水線長度來選用最少吃鉛量。特別是冷天釣輕口魚,一般需要釣深釣遠,或者為碰到較大魚時保證主線不斷從而保漂,而適當選擇較粗主線,這樣需要的最少吃鉛量就較大。
很多釣友在釣輕口魚時,總覺得用線越細越好。這在選用子線時為了避免擋口是正確的。但是在選用主線時卻是錯誤的。只要選用了足夠繃緊水線的吃鉛量的漂,主線號數的增加對釣組靈敏度即魚口漂相的負面影響微乎其微。簡單來說,即使是釣輕口魚,用2號甚至3號主線完全可以!前提是根據彈性吃鉛量公式選用足夠繃緊水線的浮漂!有些釣友用線是粗了,但是所用漂吃鉛量太小,繃不緊水線,所以才看不到魚口漂相。與水線的粗細本身關係並不大。
另外,即使是釣輕口魚,在一定範圍內,子線的號數也並不是越細越好。關鍵在於調釣技術,使鉤餌在底面呈現適口性好的狀態。根據前面調釣法的文章可知,釣臺釣頓半段是一種普適性的釣法。可以從釣輕口魚直至巨物。因為鉛墜是懸浮的,上鉤餌是部分到底的(即觸底),而下鉤餌是躺底的,下鉤子線是順延彎曲不擋口的,(精確實現這種鉤餌狀態的調釣法可以翻看前面的“夾逼準則調釣法”)。再配合科學合理的鉤距設定(前面有文章專門論證過),那麼,下鉤子線不擋口,魚吸食鉤餌的力又可以“高效”傳導至漂尾,魚口漂相自然就清晰了。
還是舉例來說比較容易理解。同樣的漂鉛鉤餌,一個是用1號子線,釣頓半段,另一個用0.8子線,釣靈半段。那麼,雖然第一個子線較粗,但是,能看到的魚口漂相卻更清晰。因為第一個的狀態時,下鉤子線不擋口,其粗細對釣組靈敏度的影響就弱化了。
為了再次驗證我的調釣理論,我專門買了吃鉛5.8克的日夜兩用電子漂準備來釣輕口魚。不是有釣友說電子漂不靈麼?不是絕大多數釣友覺得吃鉛量大的漂不適合釣輕口魚麼?源於對我自己八年研究釣組靈敏度的信心,這個秋冬我就來實驗實驗,讓那些靠想當然來“感覺”的人明白,釣魚裡大有學問,而且大有用處,以及科學的力量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