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這個國慶檔又讓吳京給霸屏了,他在《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中的精彩演出,毫無懸念複製了去年的《金剛川》和《我和我的家鄉》票房旋風。而且不同於去年“趕工”出來的金剛川,大片《長津湖》可以說是誠意滿滿,從三大導演輪番上陣,再到一眾老戲骨卡司陣容,讓《長津湖》想要不成功也難。
在觀影中,雨田君認為《長津湖》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從細節上,做到了對那段歷史的最大還原。在這裡,有一個細節做的是非常的好,那就是吳京率領的七連,在進入朝鮮前後兩套完全不同的著裝。
從這兩套衣服完美地詮釋了我們為何叫“志願軍”。
出國前軍服
當時吳京隸屬的9兵團,是當年戰神粟裕帶領的3野(華野)麾下一支善於攻堅的部隊,本來這支部隊是受制於粟裕統管,準備在東南沿海一帶,武裝收復寶島的王牌預備隊。
那麼電影中他們出國前穿的軍裝對不對呢?
在1950年以前,因為長期都是在其他分割開來的根據地作戰,因此當時我軍的軍服一直是五花八門。以當時的4大野戰軍為例,中野、和西野因為一直在西北、華北等地區作戰,因此他們的軍服還是保留著八路軍時期土灰布和淺藍色軍裝。而東北、華東的4野和3野他們的軍服以土黃色或者杏黃色為主。
在這一點上電影版《大決戰》做了詳細的說明。
不過因為軍服不統一,因此在平津戰役勝利在望,各大解放區連成一片之後,我軍開始對軍服進行了改革和統一。新的軍服在1949選定款式,於1950年量產,因此也稱之為50式軍裝,也就是《長津湖》中的吳京沒有出國前的穿著。
50式軍裝的軍服顏色確定為草綠色,以棉布為主,軍帽是那種扁圓形的短簷帽,也就是八角帽的改進型,老一輩所說的 "解放帽",陸軍的帽子上有“五角星,上邊刻了八一兩個字”。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布胸章。軍裝分為為幹部和士兵,幹部的顏色更深一些,士兵顏色偏黃。士兵中的騎兵和炮兵因為作戰性質的原因,都會穿馬褲和皮靴。
50式軍服在1950年才正式下發到作戰部隊中,因此其實很多國產電影中有關50式軍服的使用其實是錯誤的,比如在電影《大進軍——大戰滬寧杭》中,渡江的我軍都穿上了50式軍服。但實際上我軍在當時大部分還是以1948年的土黃布軍裝為主,然後為了辨別敵我在胳膊上別上紅袖章。
這一點可以在蘇聯老大哥來採訪我軍1949年渡江之前的老照片中窺探一二,不過我軍部分部隊在1949年就已經率將五角星別在帽子上,因此1949年的我軍實際上新老軍裝混搭穿的。
回到電影《長津湖》中9兵團是冬天進入朝鮮的,因此在國內的時候的他們穿的是50式冬季軍服,這是符合史實的。
出國後軍服
到了天寒地凍的朝鮮,9兵團就換上了志願軍軍服,其實說是志願軍軍服,但實際上就是國內的50式軍裝改進而來,不過和和國內的50式軍裝相比,志願軍的軍裝還是在細節上有一些變化。
第一,是識別身份的標識上。
帽子上面的五角星和“八一”字樣的帽徽被扣下,同時胸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變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不過因為電影《長津湖》中9兵團和之前13兵團是秘密入朝作戰的。因此他們身穿的衣服胸牌上並沒有“志願軍”的標貼和胸牌,事實大規模出現“中國人民志願軍”這個胸牌的實際上是在1952年之後。
在軍服身份上除了《長津湖》之外,同樣講述長津湖之戰的電視劇《三八線》在這一點上還原得更好的,主角李長順在開始參軍當新兵蛋子時候,他們穿的50式軍裝沒有秀上胸標。但到了1952年冷槍冷炮運動時期,對戰雙方也不再藏著掖著,因此很多志願軍軍服上也繡上了自己的“胸標”。
在這裡需要額外說明的一點是,首批作戰志願軍不全是穿50軍裝,實際上最開始入朝作戰的13兵團38、39和40軍基本上都是穿朝鮮人民軍軍裝,從一些老照片中就可以看出,除了志司和一些警衛和後勤部隊之外,首批入朝的13兵團一線部隊確實是穿的人民軍軍裝。
第二,《長津湖》中吳京所屬連隊除了將身份標識去除之外,還進行了部分調整。
當時9兵團入朝時候穿的是山東和華東地區的棉衣,頭戴無帽耳的布質大簷帽,腳穿膠底單鞋,在這一點上,《長津湖》電影裡面,7連埋伏的鏡頭中就能看到。
在軍裝細節上,讓雨田君最為佩服的是他們的細節,畢竟是戰爭劇第一編劇,參與過《我的團長我的團》和《生死線》編劇的蘭曉龍,據說在軍服的設定上可謂將老照片翻爛。在老照片中可以發現7連的原型先烈們的衣服兩肩加一塊護肩布用釦子,這個看似“補丁”的玩意,實際上是為了在山地作戰中防止的武器和地形對衣服的磨損。這在很多地反映抗美援朝的電影中都是罕見的。
這兩塊庫肩布其實和解放戰爭時期機槍手庫肩套是一樣的效果。
在這裡要進行一下延伸,那就是為何入朝作戰的我軍為何要以“志願軍”的身份,不直接亮出身份入朝作戰呢?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以志願軍的名義是非政府組織的,當時實際上美國也是以聯合國軍的形式介入,因此再這樣就可以避免戰局擴大化,也讓美軍沒有藉口大規模增兵朝鮮,更利於局勢開展。
因此在很多韓國電影中,動輒看到很多五星紅旗出現在朝鮮那根本你就不會出現,比如在《太極旗飄揚》中對主角所在部隊發起進攻,人山人海扛著紅旗到處跑衝鋒的場景,充其量不過是韓國導演們的臆想罷了。
雨田君說
電影《長津湖》的成功並非是一種偶然,在對歷史細節深扣上做得要超過90%的國產電影,從吳京身上這兩件衣服出現的背景,以及刻畫上已經達到了對歷史最大的還原,這樣的電影無疑是對先烈們最好“緬懷”。在抗戰和戰爭神劇英雄化的今天,這些小人物們反而更能激起我們被神劇的矇蔽的雙眼。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