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山西政府外面來了一位老農,他徘徊在門口,一會兒往裡面張望,似乎內心在做掙扎;一會兒又好像想要離開,準備放棄什麼。
政府裡面的工作人員,早已透過玻璃門看到了這位老農,等了一會兒,便主動打開了門,走到老農面前握住他的手,親切地問:“大爺,你怎麼到這裡來了?是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被人握住雙手之後,老農才停下了走來走去的步伐,彷彿找到了主心骨。他看著工作人員誠摯的眼神,最終下定了決心,將攢在手裡半天的紙遞給工作人員:
“這個,也不是什麼大事,我就是想問問,這張紙還算數嗎?”
老農顫顫巍巍地將紙開啟。工作人員一看,大驚失色!雖是欠條,但是,借款人卻是中國共產黨,金額也高達1100萬法幣!
工作人員立馬將老農請進了辦公室,仔細詢問……這張欠條如何來的?老農又是誰呢?
1)郭建英生平,郭爺爺曾是地主
老農名叫郭建英,這張拿給工作人員的欠條,其實是從他爺爺那裡一直流傳下來的。據瞭解,郭爺爺之前是中國的一位煤老闆,由於家底殷實,再加上郭爺爺的經商頭腦,積攢了不少的家財。
郭爺爺成為了當地的一大地主,但是,郭爺爺與其他的地主不一樣,他從不會欺壓百姓,反而,經常拿出自己的錢財去救濟身邊的貧苦百姓。
說道為什麼給八路軍借錢,故事還要往回推。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難過,到處屍橫遍野,烽火連天。隨之戰事的不斷推進,人們的生活艱苦,一線的戰士們也不好過。
軍隊經常要長途跋涉去作戰,憑藉戰況不斷地轉移路線,但是,由於糧食供應問題,經常在途中出現了缺少糧食的情況。
儘管將士們省吃儉用,作風嚴明,絕不浪費一粒米,但是,糧食依舊遠遠不夠。老百姓經常拿出自己僅剩下的米去接濟將士們。我軍的紀律嚴明,寧肯餓著,也不要拿群眾一針一線。所以,為了使將士們吃飽飯,很多老百姓都是做好事不留名,抱著糧食送到八路軍根據地,留下糧食就走了。
經常這樣也還是不行,無奈之下,八路軍提出了“借糧”,他們正式承諾,戰勝之後,所借糧食悉數奉還。所以,很多老百姓手中都有借條,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想著去兌換,只不過留作紀念罷了。
2)郭爺爺籌備糧食,我軍開欠條
一次行軍,我軍來到了山西,長途跋涉,軍中的糧食已經不多了,大部分戰士們基本上都是飢一頓飽一頓。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我們拿什麼和敵人拼?
“領導,軍中沒有糧食了!想想辦法吧,再這樣下去,還沒有打仗,我們就已經輸了……”
“對啊,領導,我們向群眾借點糧食吧,再這樣下去,真的撐不住了!”
“領導很多將士們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我們就找群眾借一點,日後一定歸還……”
“領導,領導……”
最終,我軍領導決定向老百姓借糧食,但是,老百姓哪裡有很多糧食?他們將自己可以拿出來的糧食都給了八路軍,卻遠遠不夠……
部隊再次陷入了困境,“這樣下去也不行啊,借糧食可以,但是,老百姓自己也沒有多少,這遠遠不能支撐部隊的運轉啊,這可怎麼辦……”
正當部隊愁眉不展的時候,郭建英的爺爺知道了這件事情,他馬上發揮自己“財大氣粗”的優勢,籌備糧食。為了籌集到糧食,郭建英的爺爺將自己家裡的許多家產進行了變賣,最終籌集到了1100萬法幣,然後,用這一千多萬的錢給八路軍送去了十車糧食。
也正是這十車糧食,八路軍的困境迎刃而解。
當郭建英的爺爺帶領人拉著十車糧食來到八路軍的駐紮地的時候,哨兵都激動壞了,直接忘記了部隊的紀律,高興地大叫,“這,這,這些真的是給我們的嗎?”
郭建英的爺爺表示,“自然是給你們的,這是給我們國家的英雄的,大家辛苦了,我的能力有限,希望大家不要嫌棄……”
哨兵馬上通知領導來檢視,領導流下了兩行清淚:“同志啊,實在是太感謝了,我們最困難的時候,老百姓都爭先恐後地來幫我們渡過難關……”
說完,就拉著郭建英的爺爺進屋喝茶,並表示要給郭建英的爺爺開欠條,但是,郭建英的爺爺一聽,馬上拒絕了,“你們為了國家,為了我們,不顧性命去殺敵,我們老百姓能做的只有這些,還拿欠條,這完全沒有必要……”
但是,部隊的人也堅持,“您不收下欠條,這糧食我們也不能收……”幾番推遲之下,無奈,郭建英的爺爺還是收下了欠條。
郭建英的爺爺當時拿著欠條,也並沒有去找共產黨兌換,只是一個念想罷了。戰爭結束後不久,郭建英的爺爺也因病去世了。
臨死前,他將自己的後代喊到床邊,告訴了他們,有一張來自共產黨的欠條,讓他們好好保管,“我不是讓你們去討債,只是讓你們記住,這是為我們國家留過血,殺過敵的英雄……”
就這樣,這張欠條成為了郭建英家的傳家寶。郭建英的爺爺再三表示,不到萬不得已,這張欠條不得使用……
3)家中遇難兌換欠條,核實欠條悉數歸還
如果,生活一直平平淡淡,也就沒有什麼說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這張欠條還有派上了用場。
郭建英的父親得到欠條之後,帶著孩子搬了家。最後去世之前,將欠條給了郭建英,還是萬般叮囑,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郭建英接過欠條,也是小心翼翼地收納,以後再給自己的孩子……
但是,八十年代,郭建英的妻子病倒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無疑不是雪上加霜。為了給妻子治病,家中所有的積蓄全部消耗殆盡,但是,妻子並沒有好轉,資金十分緊張。
最後,他想起了自己的傳家寶。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傳家寶,將欠條攢在手裡很久很久,為了救妻子的命,最終他帶著欠條,來到了政府門口。
對於郭建英來說,起初他的內心是緊張的,畢竟時隔多年,而且借款人早已去世,這死無對證的東西,別人還會承認嗎?而且,將欠條拿去用了,他覺得愧對國家,愧對爺爺,所以才有了開頭那一幕,郭建英拿著欠條在門口徘徊了很久……
工作人員請來專家進行鑑定,最終證明這張借條是真實的,上面的蓋章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上面還有當初領導的簽名;又找到了相關的知情人員,最後證明,郭建英說的沒有一句假話。
欠條的真的,但是這件事該怎麼解決呢?畢竟那個時期的百姓也很不容易,更何況數目這麼多,借條的金額是很多,但是是法幣,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髮展完善,其實,這張欠條的價值已經不大了。
為了給予郭建英最大的幫助,政府人員表示,將法幣換算成人民幣給郭建英。對於這個決定,郭建英沒有絲毫意見,他表示,“實在是太不好意思了,如果不是我老婆生病了,我也不會來麻煩政府,這張欠條也不會使用……”
政府給郭建英的妻子安排了最好的醫院。之後,郭建英時常想起這件事,“我太感謝政府了,過去了這麼久的事情還記得,但是,我總覺得對不起爺爺……”
當初已經答應了爺爺,這張欠條一定要作為家族的傳家寶,一直流傳,告訴子孫後代,當年的軍人,為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多大的犧牲。但是,怎麼也沒有想到,卻在自己的手中被兌換了……
郭建英將欠條兌換的事情很快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媒體對事情進行了解之後,沒有一個人不在感嘆“軍民一家親”。很多人支援郭建英的做法,畢竟人命永遠是最重要的。
這件事情,直到現在還是爭論不休,很多人表示,再困難也不要拿出來,因為它的價值無法估量。現在這張進入博物館,會有更多的人看到這個無價之寶,郭建英的後代也可以去博物館看看自己的祖先做了怎樣的好事。這樣意義不是更大嗎?
其實,新中國成立之後,政府在全國各地開始蒐羅各大欠條,希望兌換自己的諾言,只要老百姓拿上了欠條,政府都會如數歸還,很多人政策出來就去進行了兌換,政府也實現了自己的承諾,只要欠條是真的,都不會拖欠。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沒有選擇兌換,因為他們在幫助戰士們時,本來就沒有想過回報,收下欠條,只是為了讓將士們安心,也沒有想過去兌換。其實,無論是哪種行為,我們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戰爭的時候,人們都願意節衣縮食,將物資送到前線,讓戰士們安心打仗。對於他們,我們永遠心懷感激,因為他們的善舉,不但幫助了將士們,更創造了我們美好的現在。
——End——
作者:沐希
編輯:雅喻
排版: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