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在旦夕
抗戰時期,美國著名記者白修德曾當眾說過一句話:歷史在1942年就已經拋棄了老蔣!
這一年,中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
老蔣扒開花園口
一擔兩筐往外走
人吃人 狗吃狗
老鼠餓得啃磚頭
這便是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真實寫照,而這場災難的起因,竟是源自於蔣介石4年前的一個荒唐之舉。
1938年,隨著日寇攻下徐州,步步向西逼近,鄭州與武漢危在旦夕。
此時,上海與南京相繼淪陷,如果再守不住鄭州與武漢,那就相當於將大半個中國拱手讓給日寇。
為了攔住日寇向西逼進的步伐,蔣介石決定做一回“水淹七軍”的關雲長,命人炸開鄭州北郊的黃河南岸渡口——花園口。
那麼,蔣介石採取的這一措施真的起到成效了嗎?
又究竟讓日寇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呢?
徐州失守
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的接連退敗,日寇的大軍輕輕鬆鬆便佔領了中國的東北地區,並以此作為繼續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向南長驅而下,意圖一舉攻下中原地區。
河南地處中國版圖中心,自古以來,這個地方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中心地帶,尤其是徐州、鄭州和武漢這三座城市,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先後佔領了南京與上海地區後,日寇的野心急劇膨脹,接著又制定了先進攻徐州,進而攻下鄭州和武漢的行軍計劃,到時候就能徹底淪陷中國的南部沿海地區了。
察覺到日寇意圖後,蔣介石趕緊重新對國軍部隊進行部署。當時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率40萬大軍駐守在徐州,但蔣介石有過淞滬會戰“人肉熔爐”的教訓,擔心就算是40萬大軍仍不足以抵抗日寇,暫時忘了自己與“新桂系”出身的李宗仁之間的矛盾,又調了20萬大軍前來支援。
而想要守住徐州,首先就要守住位於徐州以北的滕縣和臺兒莊。
為了守住滕縣,川軍122師與日寇展開了長達108個小時的激戰,最後幾乎全軍覆沒,但是他們的犧牲也是有意義的。日寇為了拿下滕縣,先後派來了炮車部隊以及十幾架飛機,瘋狂轟炸滕縣,雖然從川軍手中拿下了滕州,但是損失了不少的兵力和武器。
在他們激戰的時間裡,李宗仁指揮第五戰區的軍隊在臺兒莊完成了作戰部署,也修好了防禦工事。等到日寇發起進攻時,守城部隊沒有像愣頭青一樣光顧著正面迎敵,而是巧妙地採用多種戰術,有效地拖延日寇攻勢。
從1938年3月到4月,第五戰區部隊在付出了巨大代價的情況下,在臺兒莊擊潰了日寇的第5和第10兩個精銳師的主力,共殲滅敵人達2萬人,此外還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彈藥,在大大地挫傷了日寇囂張氣焰的同時,也重新振奮了中華民族抵禦外敵入侵的抗戰精神,是抗日戰爭初期重要的轉折點。
在完成了這一壯舉後,作為第五戰區總司令的李宗仁也是信心大增。按照蔣介石的命令,李宗仁在徐州北部地區佈置了兵力,準備繼續阻擊日寇前進的步伐。
但是日寇十分狡猾,他們意識到正面進攻對自己不利,於是便用部分兵力在正面牽制住李宗仁的部隊,與此同時讓主力部隊向西迂迴,側後包抄徐州,給國軍部隊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蔣介石得知後,擔心第五戰區全軍覆沒,於是就命令李宗仁立刻進行突圍。李宗仁邊撤邊打,最後成功突圍,將一座毫無防守的空城留給了日寇。
1938年5月中旬,徐州還是失守了。
以水代兵,水淹七軍
攻下徐州的日寇氣焰再次囂張起來,日軍第14師團不過2萬人,便向有著15萬大軍的河南蘭封進軍。守城的將領桂永清是蔣介石的嫡系,在擁有精良的武器裝備,還有遠超日寇軍隊兵力的情況下,竟然只堅守了一天便全線潰敗,桂永清倉皇逃跑。
很快,守在商丘的黃傑也不戰而退,將商丘拱手讓給了日寇。蔣介石得知後大發雷霆,稱這次蘭封會戰是“戰爭史上一千古笑柄”。但是無論是桂永清還是黃傑,都是蔣介石心腹愛將,罵歸罵,最終蔣介石還是沒捨得懲罰他們。
日軍第14師團在攻下蘭封后,開始向開封進攻,在這一年的6月6日,開封也失守了。
蔣介石心急如焚,不斷地與部下們開會商量對策。當時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和參謀長晏勳甫提到了當年《三國演義》中,關雲長為了拿下樊城,曾命人挖開了黃河堤岸,以水代兵,水淹七軍。
而這恰恰也是蔣介石此時想到的方法。
他早就從陳果夫寫於一個月前的報告中讀到,日寇此時已經聚集到黃河沿岸,如果讓他們率先炸開南岸大堤,那麼對中國軍隊來說將會是毀滅性的災難。不如趁著日寇還沒動手,國軍率先開啟黃河大堤,對黃河沿岸的日寇來一次覆滅性的打擊。
不過蔣介石也擔心炸了黃河大堤後會成為千古罪人,就想讓程潛擔下罪名。但是程潛也不傻,在收到蔣介石的電報後根本不表態,全程裝傻。蔣介石沉不住氣,打電話告訴程潛,要他一定要守住鄭州。
程潛便回覆他:“我已經按照委座的命令率軍撤到平漢路以西,鄭州守軍勢單力薄,您說該怎麼守?”就是不提電報上炸開黃河大堤的事。
蔣介石沒辦法,最後還是決定自己來下令。當有著“戰神”之名的薛嶽提前得知了蔣介石的決定後,又急又氣,卻無法阻止,只能無奈地慨嘆:“我們將士無能,只能讓黃河來抗戰了!”
黃河決堤,民不聊生
決定下達之後,真正實施起來,卻並非蔣介石想的那樣簡單。
剛開始的時候,按照蔣介石的吩咐,國軍派了一個團的人前往黃河南岸的趙口,挖了一天也只挖出一個小口子。後來派工兵用炸藥爆破,挖出的口子非但沒有擴大,反而又叫塌下來的土塊給堵死了。
他們只得換了個地方,去到黃河南岸、鄭州以東的花園口再次開始挖掘。這次挖掘耗時兩天兩夜,最後指揮官還命人調來兩門大炮進行轟炸,當黃河大堤終於被挖開後,滔滔河水立刻洶湧著奔騰而出。
由於炸堤期間正好趕上下雨,而且雨勢越下越大,導致炸出來的缺口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料,他們完全無法控制奔湧出的黃河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河水捲起滔天巨浪,向著下游瘋狂奔去。
剛剛進攻開封的日軍第14軍果然瞬間就被河水包圍,正在趕來的日寇不得不臨時改變行軍計劃,向南渡過淮河,再另尋進攻武漢的方法和時機。
蔣介石順利地為自己的大軍爭取到了時間,但他只想著如何炸開大堤,讓黃河水捲走日寇的部隊,卻將生活在這裡的百姓們放在次要的地位上。
同樣被河水捲進去的還有當地無辜的百姓。當時蔣介石為了嚴格保密,事先並沒有對外透露一絲風聲,住在黃河沿岸的百姓們只知道部隊在跟侵略者打仗,要是把日本人打跑了,他們水深火熱的不幸生活就能結束。
百姓們並不清楚,前方將要迎來的究竟是什麼。
他們像往日一樣勞作的繼續勞作,躲避戰禍的繼續躲避戰禍,但在毫無防備的某個時刻,洪水突然來襲,他們連一點反應都做不出來,身邊的一切就被洪水吞沒了。
渾濁的黃河水在淹沒了河流沿岸後,還繼續向地勢較低的東南方向迅速奔湧而去,甚至奪淮入海,整個黃淮平原都成了汪洋大海。
據記載,當時由北往南有超過400多公里的土地變成了黃泛區,洪水波及河南、安徽和江蘇3省,上百萬的房屋被沖毀,萬畝良田被淹,超過2000萬人受災,390萬人只得遠離家鄉,流離失所。
洪災過去後,由於處理不及時,大量的瘟疫和疾病暴發了,倖存下來的百姓們很快又被捲入其中,來不及逃離便死在了半道上。良田被淹,辛辛苦苦栽種培養的糧食,還沒到收穫的季節便全毀了,這一年沿岸百姓們顆粒無收,只能餓著肚皮,四處乞討。
好不容易捱過了這樣的困難時期,轉機還未到來,鋪天蓋地的蝗蟲先飛來了。它們盤旋降落在重新栽種起的農田上,農民們的心血瞬間化為烏有。百姓們挺過了洪災、瘟疫,卻又倒在了蝗災上。
當時國軍政府正全身心想著打仗,根本無法組織起比較有力的賑災活動,就連救助災民的款項也只拿出了205萬元,根本無法照顧到所有災民。
被逼無奈的災民們為了求生,把找到的能吃的東西都吃完了,實在餓得不行,就把自家的孩子賣了,只為換一口糧食。
曾經富庶的中原地帶從此一蹶不振。
終成定局
事件傳出後,不僅整個中國都轟動,就連世界都為之震驚。蔣介石也害怕了,擔心輿論壓力全部傾注到自己身上,於是便對外宣稱是炸掉黃河堤岸的行為是日本人乾的。
之後,蔣介石還叫中央社進行報道,堅稱日寇派了30多架飛機來到黃河沿岸上空,進行狂轟濫炸,等到黃河決堤後還不罷休,繼續擴大轟炸,導致洪水水位迅速增高,再也無法挽救。
那麼黃河大堤都已經炸完了,最該成為河水攻擊目標的日寇,又在這次洪災中遭受了多大的損失呢?
當時瞬間就被洪水包圍的日軍第14軍並未全部陣亡,他們的重武器因為攜帶不便,大多都陷在了洪水中,甚至直接就被衝跑了,但絕大多數人都活了下來。日寇不願意背這個黑鍋,得知蔣介石的栽贓後,還對此進行了宣傳反駁。
根據日本方面的記載,他們在這次洪水中損失的兵力有7200多人。其中,只有2000人是被洪水直接淹死的。與之形成對比的,就是因此洪水而死去的80多萬中國百姓。
雖然炸開黃河大堤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有效拖住了日寇進攻的腳步,但是也造成了極大的無辜人員的傷亡。
身為領袖,如果凡事不能首先考慮百姓的安危,那就算戰爭勝利了,也註定會以失敗告終。這樣想來,當時被黃河水沖走的不僅僅是敵人和財物,還有國軍政府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