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常人如此,偉人亦同。大家或許不知道,毛主席雖然嗜愛吸菸,但在喝酒這方面卻似乎不怎麼在行,他平生很少與人開懷暢飲,就連自己的生日都是滴酒不沾。
但就是這樣的毛主席,卻也曾兩次“破例”。毛主席兩次主動飲酒,一次是他的兒子毛岸英結婚之時,一次是女兒李敏結婚的時候。
作為父親,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看著兒女長大成人,安家立業,毛主席也不例外。說起來,在兒女問題上,毛主席遺憾頗多,他曾有過十個孩子,但可惜其中六個都在革命年代失散或者夭折了。
可能是經歷了太多的骨肉別離之痛,對於能夠平安長大的孩子,毛主席都格外珍視與愛護。我們也可以想見,在兒女的婚禮上,毛主席究竟有多開心,也無怪乎他會開懷暢飲。
李敏是毛主席與賀子珍的孩子,李敏出生的時候,紅軍剛抵達陝北不久,李敏正是在延安的土炕上出生的。就在1936年的冬天,賀子珍已經臨產了,而一直以來他們都是生活在一個陰暗潮溼的窯洞中,對於一個產婦來說,這樣的環境顯然是不利於生產的。
於是,毛主席就安排賀子珍搬到了一座崗樓中,那是一座用石頭砌成,但頂部是用泥巴糊在高粱杆上做頂的崗樓。
雖然新的住處不再潮溼,但這樣簡陋的居所卻難以抵擋寒風的侵襲,賀子珍住在這裡,總是會被漏進來的高原上凌冽的北風凍得直髮抖。但好在,堅強的賀子珍還是平安產下了一個女兒。
當賀子珍生產後,鄧穎超來看望她們母子,她歡喜地抱著嬰兒,憐愛地說:“真是一個小嬌娃,一個小嬌嬌!”
一旁的毛主席聽到鄧穎超這句話,不禁想到了《西京雜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淨如芙蓉。”
於是,毛主席就給剛出生的嬰孩起了一個“姣姣”的乳名,而人們習慣性地叫她“嬌嬌”,這就是毛主席的長女李敏。
而李敏這個名字,要等到十年之後才會有。大家或許會奇怪,毛主席的女兒為什麼會姓李,就算隨母姓也應該是“賀”呀?
那是因為毛主席有一個化名叫“李得勝”,這是革命年代為了隱蔽工作而起的,這也是毛主席最喜歡的化名。
後來小姣姣小學畢業要上中學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用小名稱呼了,毛主席就對女兒說:“我的姣娃要上中學了,成了大孩子了,大孩子就要有個大名,我的姣娃就姓李,單字一個敏。”
李敏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李訥,她倆的名字都來自一句古語:“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這樣一個名字,正是寄託了毛主席對孩子的深深期許。
毛主席是湖南人,湖南地區的宗族觀念還是十分深固的,毛主席自己的名字就遵循了族譜中的字輩格式,屬於“澤”字輩,毛家一脈當時有十一個人都是澤字輩。
但到了毛主席這裡,他完全突破了舊有的宗族家法,將自己改造這個國家的願望也寄託進後代的名字中。
比如毛主席兒子名字中的“岸”字,就只是取高大之意,另外比如夭折了的女兒毛金花、丟失了的兒子小毛毛,以及小名姣姣的李敏,還有原名毛蘭的李訥,再到孫子輩的“毛新宇”。
不循常規,只是表達親暱之情或者寄予自己的期望,這正是毛主席一生志向的另類展現。
毛主席很重視對女兒的培養,李敏在回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父親的指導下補習文化知識。因為早年生長在蘇聯,李敏的國文基礎很差,毛主席就要求她看四大名著,並嚴禁她“偷工減料”看俄文版。
在北京讀書期間,除了每天完成課業外,李敏幾乎都是在讀書學習中度過的。有一次,李敏看到了毛主席桌頭的《唐詩三百首》,就問毛主席:“爸爸,這本書借我看看好嗎?”
毛主席看著女兒越發上進好學,自然是十分高興,爽快地讓孩子把書拿走了。除此之外,毛主席還帶李敏聽相聲,看京劇,請老師給她補習唐詩、宋詞、元曲等國學知識。
正是因為毛主席的教導,李敏終於邁過了“中文”這道門檻,並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素養。
毛主席對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她們讀書識字,更要她們養成獨立自強的人格。所以,哪怕是他後來貴為國家主席,他的女兒也只是像個普通孩子一樣自己上學放學。
李敏在讀書的時候,從來不以毛主席的女兒自居,她的學籍資料中的監護人一欄,一直填的是毛主席的保健醫生王鶴濱。
在學校期間,李敏長期住校,也只在週末的時候才會回家與父親團聚,在晚飯時刻享受短暫的父女親情。
平時去學校,李敏也只是和其他同學一樣,乘坐公交車前往,毛主席從來不允許她們乘坐自己的公車。
其實說起自立自強這一點,李敏自小就表現地很好,因為她從四歲起就去了蘇聯和媽媽賀子珍一起生活。
後來,蘇德戰爭爆發,蘇聯國內形勢變得十分嚴峻,賀子珍帶著孩子生活得十分艱辛,小李敏也飽受磨難。
直到十二歲,李敏回到了國內,多年的異國生活,使得李敏不僅母語都說不利索,就連父親都已經忘記長什麼模樣,還是她的哥哥毛岸英告訴她:我們的父親,就是毛澤東。
闊別多年,長期缺少父親關愛的李敏對見到毛主席非常期盼,毛主席更是對自己的寶貝女兒日思夜想,所以李敏一回國,就立即被帶到毛主席身邊。
自此,李敏就一直和毛主席生活在一起,在他的教導下學習成長。因為在蘇聯長大的緣故,李敏在國內學校學習期間,特別擅長唱歌跳舞。
上八一學校的時候,她經常參加各種文藝表演活動,又因為為人和善,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也是在這時,李敏認識了孔令華。孔令華是孔從洲的兒子,孔從洲是新中國的開國中將,曾是楊虎城最為器重的戰友,是西安事變中的中堅力量之一,也是永濟城血戰日寇的鐵膽英雄。
孔從洲是西北人,為人十分的憨厚,毛主席就曾評價說:“孔從洲是個老實人。”而孔從洲的兒子孔令華,可謂是“虎父無犬子”,他是八一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在學校裡表現十分優秀,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孔令華與李敏,作為八一學校的才子和才女,因為校園裡的事務經常接觸,一來二去就成為了朋友。
情竇初開的年紀,對異性的欣賞很容易轉變成愛情的萌芽,孔令華和李敏最終將感情從友情升溫為愛情。
中學畢業後,李敏考入了師大女附中,而孔令華則考入了師大附中二部。
與李敏的才女屬性不同,孔令華是一個對新科技十分鐘愛的理工迷,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愛情維繫,反倒是追求上進的好學精神,使他們愈發覺得對方就是自己的一生所求。
在戀愛期間,孔令華總是給李敏分享一些最新的科技刊物和小說文集,這其中,李敏對蘇聯科普作家伊林的作品最為感興趣,兩人經常一起探討其中的知識。
隨著雙方的感情愈發堅定,還在上高中的李敏決定向父親坦白。
當毛主席得知後,他非常高興,並對未來的女婿孔令華十分看好,他說:“我一向主張兒女的婚事要自己做主,大人不要干涉,我覺得小孔好,我沒有意見。”
此時毛主席對孔令華的欣賞,完全是出於對一個優秀的青年才俊的肯定,毛主席此時並不清楚孔令華的家世背景,甚至李敏自己都不清楚,正如孔令華也不知道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兒一樣。
一天,李敏照常來看望父親,毛主席和她閒聊的時候就問:“小孔的父親是哪一個啊?他在哪裡工作?”
李敏回答:“我沒問過,他也沒說過。”
毛主席便說:“那你怎麼和他交的朋友呢?家長做什麼的都不知道,怎麼談物件呦!”
因為孔令華也是八一學校的學生,而這個學校在當時只招收軍隊幹部子弟,所以李敏覺得孔令華的父親大機率也是在軍隊工作。
面對父親的詰問,李敏回答:“我只是和他交朋友,幹嘛瞭解他的父親是做什麼?”
毛主席在此時告訴她:“還是要問一下,瞭解情況嘛。”
後來,在與孔令華聊天的過程中,談及對方的家庭,孔令華才對李敏和盤托出。
當李敏將這些情況告訴毛主席時,毛主席驚訝的說:“噢,原來是孔從洲將軍啊,我熟悉,熟悉。”
之後,毛主席點起了一根菸,邊抽邊思忖,李敏在一旁緊張地問:“那您同意嗎?”
毛主席哈哈一笑:“好,好,我同意。”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一個十分開明的人,他不反對女兒過早的戀愛,反而支援她追求真正的愛情。
儘管當時的李敏年紀已經不小了,但畢竟還在讀高中,這種事情放在我們現代,少不了家長和學校要棒打鴛鴦,但過度的干預有時候卻會適得其反,毛主席的處理方式很值得我們去借鑑。
李敏與孔令華的相戀,始於欣賞,又互相促進,這是最為理想的狀態。可以看到的是,雙方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成功的,是這個故事能夠浪漫延續的重要原因。
得到了父親的同意,母親的意見當然也十分重要。當李敏向母親諮詢意見的時候,賀子珍也十分認可,並且支援他們結婚。
李敏的母親賀子珍,也是一個傳奇的女性,出身知識分子兼商人的家庭,有著良好的家庭環境。
儘管生在舊社會,但父母對待女兒卻沒有半點舊家庭的迂闊,這養成了她開朗好強的性格,以至於賀子珍十幾歲就跟著哥哥鬧革命,被家鄉人稱為“永新一枝花”,她們兄妹三人更是被稱為“永新三傑”。
父母一個是開天闢地的偉人,一個是聲名遠揚的俠女,他們的女兒所受到的薰陶與教養,使她成為一個獨立睿智的進步青年,似乎也就不足為奇。
不過,儘管賀子珍同意了李敏與孔令華來往並結婚,但還是建議她推遲一年時間再結婚,原因是希望李敏完成學業。
賀子珍覺得,女孩子在成家之前多讀一點書總是好的,以免成家後再也沒有工夫學習,而無法再進步。對於母親的建議,李敏也是深以為然。
此後的李敏與孔令華繼續經營他們的愛情,在兩人分別升入大學後,儘管一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個在北京師範大學,但他們之間的感情早已牢不可分。
1958年的時候,李敏把孔令華帶回了中南海,毛主席對孔令華歡喜的不得了,看著自己的女兒和準女婿,滿臉都是幸福的模樣。
孔令華也把李敏帶回了自己家,孔從洲夫婦對李敏也是十分喜歡,儼然已經是自家的兒媳婦一樣。
孔令華的妹妹孔淑靜與李敏的關係也十分要好,兩人互相以姐妹相稱,在孔淑靜因病住院期間,因為孔令華學業繁忙,還是李敏時常替他探望,這也使得兩姐妹的感情越發深厚。
這樁親事,也逐漸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終於,在1959年的八月份,毛主席準備給李敏舉辦婚禮,婚禮的地點定在了中南海豐澤園的頤年堂,時間在八月二十九號。
在看到李敏確定的所要邀請的賓客名單的時候,毛主席說:“你的哥哥在北京,你應該邀請他嘛。”
一會兒,毛主席又說:“還差一位,把你遠志姐叫來。”
毛主席在這裡提到的李敏的哥哥和遠志姐,分別是賀麓成和毛遠志,他們一個是毛主席的大弟毛澤民的女兒,一個是毛主席的二弟毛澤覃的兒子。
毛澤民與前妻王淑蘭生下了毛遠志,這個姑娘早年生活艱辛,後來去了延安才與伯父毛主席相見,但她的父親毛澤民已經犧牲在了新疆。
賀麓成是毛澤覃與賀怡的兒子,而賀怡就是毛主席的妻子賀子珍的妹妹,只可惜毛澤覃為革命捐軀,賀怡在為毛主席尋找失散的兒子時不幸遭遇車禍喪生。
賀麓成是在姨母賀子珍的照顧下長大的,而他儘管幼年失怙,但學習十分努力,因而在1952年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後來被分配到第五研究院研究地對地導彈,此時正在北京。
對於兩個弟弟,毛主席心中總有虧欠,因此特意交待一定要邀請侄子和侄女前來,一家人團聚一起,也是喜上加喜。
不過,因為賀麓成的工作單位高度保密,李敏並未聯絡到他。李敏的堂姐毛遠志帶著兒子曹耘山趕來參加了李敏的婚禮,毛遠志與毛主席已經五年沒有見過面了,此次為李敏賀喜,也算是對毛主席的慰藉。
在婚禮那天,毛主席自掏腰包,拿出四百塊錢擺了三桌酒宴,宴請的也都是一些十分親近的親人朋友,除了毛遠志這些親人外,還有蔡暢、鄧穎超等三十餘人。
三桌酒宴的規格其實對於毛主席來說已經蠻高了,毛主席當年和楊開慧結婚,只花了六塊大洋,辦了一桌酒席。
而為兒子毛岸英舉行婚禮的時候,是在中南海菊香書屋擺了三桌酒宴。不過,據兒媳婦劉思齊回憶說應該是兩桌,這個倒也無關緊要。
關鍵在於,毛主席在女兒李敏的婚宴上,罕見地連連舉杯,與親朋戰友一起豪飲了好幾杯葡萄酒。這在平常,還是很少見的,毛主席除了會見外賓時的必要應酬,一般很少喝酒。
早年毛主席與兩個弟弟一起參加革命,有一次在江西偶遇二弟毛澤覃,毛澤覃要請久別重逢的大哥喝酒,毛主席拒絕了,並說:“喝酒誤事,請你自便。”可見,毛主席並非是不會喝酒,只是出於自律,不想因為喝酒耽誤工作。
後來,蘇聯政治局委員米高揚訪問延安,在酒桌上頻頻給毛主席敬酒,有意與毛主席一較高下。毛主席覺察出米高揚的用意,說:“中國人講究吃香的喝辣的,咱們一人一杯酒一口辣椒怎麼樣?”
米高揚欣然同意,結果兩杯酒下肚,米高揚吃了兩口辣椒,臉都紅到了脖子根。毛主席此時故意說:“怎麼,你不能喝了?那要不這樣,我喝一杯酒,你吃一根辣椒?”
米高揚連連擺手:“不行,不行,我喝一杯酒,你吃一根辣椒。”毛主席笑著答應了,結果一圈下來,毛主席啥事沒有,米高揚早已酩酊大醉。
這種酒局屬於應酬,毛主席也是不得已為之,此外就很少見他喝酒。但在兒子毛岸英的婚禮上,毛主席曾豪邁地舉杯痛飲。
席間,毛主席還拿著酒杯對彭德懷說:“抗美援朝是政治局同志集體討論決定的,我兒子要參加志願軍是他自己的決定,他要我批准,我可沒得這個權力哦。你是司令員,你看你要不要收他這個兵。”
彭德懷也是難得見主席這麼豪爽,也很痛快地答應了,並與毛主席一起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隨後毛主席趁著高興又和眾人連喝數杯。
只是可惜,毛岸英沒能安然歸來,不知道毛主席後來回想起此事,又會是怎樣的複雜心情。
快十年過去了,現在毛主席的又一個孩子要成家立業了,毛主席還是那般精神抖擻,在喝酒上毫不含糊。
作為新人的李敏,看到父親這麼開心,心裡自然也是說不盡的甜蜜與幸福。
婚後,李敏一家先是住在中南海,並在此為毛主席生下了第一個小外孫,也就是孔繼寧,這為毛主席的晚年生活又增添了不少的幸福與快樂。
直到1964年,李敏一家搬出了中南海,來到兵馬司衚衕的一處民房裡,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
隨著李敏的嫁人,乃至於搬離中南海,毛主席的這件“小棉襖”與他不再像以往般往來密切。
在搬離中南海後,李敏的中南海出入證就被沒收了,此後她想見父親一面,就要經過複雜的手續。
而女兒走後,毛主席的院子頓時冷清了許多,他經常在院子中看著落葉,手裡捏著一根菸,發出一聲聲的嘆息。
就連警衛員都發現,毛主席好像真的老了,他的眼神中開始有著落寞孤單的神色。
在毛主席生病期間,李敏僅僅見過三次毛主席。一次是在陳毅的追悼會上,父女倆相遇了,毛主席拉著李敏的手,頗為埋怨又充滿憐愛地說:“姣姣,你怎麼不常來看我呀?你要常來看我呀。”
對此,李敏只能眼含熱淚,不住地點頭。李敏第二次見到毛主席的時候,是在毛主席病重期間,毛遠新打電話讓她過去探望。
那次,李敏僅僅看了一眼毛主席,就被告知主席已經搶救過來了,而她不便久留,李敏雖然不捨,但也只能匆匆離開。
李敏最後一次見到毛主席,已經是毛主席逝世前幾天了。毛主席躺在病床上,而李敏流著眼淚來到他的床前,毛主席看到心心念唸的女兒,那瞳眸裡霎時閃出了光,他拉著李敏的手,又一次問她:“姣姣你來看我了,你為什麼不常來看我呢?”
內心苦楚的李敏只能默默流淚,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毛主席又問她:“姣娃,你今年多大了?”
李敏回答說:“三十九了。”
毛主席搖了搖頭:“不,你三十八了,你還沒過生日。”
想到父親在這樣的身體條件下,還把自己的生日記得這麼清楚,李敏的心中又是一陣酸楚,很快就哭成了一個淚人。
在李敏走後的幾天,毛主席就與世長辭了。
在毛主席的葬禮上,李敏再也無法抑制長久以來的委屈,她抱著毛主席的遺體痛哭出聲,一聲聲地喊著:“爸爸,爸爸.....”但毛主席已經回不來了。
父親離開了,李敏也似乎失去了心神似的,身體變得十分虛弱,因此被批准病休。
在家的那段時間,她足不出戶,只是默默地守護著父親的靈位。此後的李敏,一如往日般過著平淡的日子,與丈夫一起經營著他們的家庭。
遺憾的是,孔令華在1999年的時候因車禍入院,並在手術時突發心臟病離世。而她的母親賀子珍,早於1984年就離開了她。如今的李敏,在兒女的陪伴下,安靜地享受著她的晚年。
李敏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她有一個偉大的父親。作為父親,毛主席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革命事業成就之高,而在於他對兒女無私而偉大的愛。
毛主席思想開明,在培養李敏的過程中,處處可見他的用心,無論是教她文化知識還是為人處世,都體現了他作為偉人的崇高信念。
毛主席對兒女並沒有特殊照顧,他要培養的是獨立的、進步的、有知識、有能力的無產階級事業的繼承者,兒女只是這個社會萬千先進群眾中的一份子。
毛主席是成功的,他的後人,不管是什麼樣的姓氏與血脈,都以他為榮,以他偉大的思想為榮,並致力於為我們這個國家做建設。
李敏的丈夫曾長期從事於國防事業,並在改革開放後用下海經商的錢宣傳毛主席思想,以至於他的去世都是因為去廣州參加一場關於毛主席思想的座談會。
他們兩人的孩子孔繼寧和孔東梅,也都繼承了父母的志願,為宣傳毛主席的思想而做了很多工作。
我們前文提到的賀麓成,完全隱沒了自己作為毛家後人的身世,但卻仍以父輩的精神激勵自己,成為我國國防事業的功勳之臣。
毛主席另一個女兒李訥的兒子王效芝,儘管普通而低調,但他以外祖父的字為自己取名,以鞭策自己,他積極服務於社會,曾在亞運會期間作為志願者,贏得人們的讚揚。
毛主席後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延續著偉人的理想,讓那個偉大的靈魂永綻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