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很多地方都拉閘限電,結果導致很多企業的生產活動都沒法正常進行,對應的訂單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在這一輪拉閘限電當中,其原因有多種多樣,既有能耗雙控的影響,也有煤價上漲導致發電企業虧損的原因,還有是因為外貿出口增長導致企業生產活動用電增加的原因。
面對拉閘限電,很多企業都紛紛訴苦水,但對於一些外貿出口企業來說,拉閘限電未必見得是一件壞事情。
過去1年多時間,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出口訂單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很多國家的生產活動都受到影響,而我國是率先從疫情當中恢復過來的國家,結果很多國際訂單都轉移到中國。
但是訂單多就代表著中國中小企業能夠賺更多的錢嗎?我覺得未必見得,因為在訂單增多的同時,我國對原材料以及一些核心零部件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比如對鐵礦石對銅礦或者其他原材料的需求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對晶片等一些核心零部件的需求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而在這些原材料以及核心零部件當中,有很多都依賴從國外進口,但是過去一年多時間,在美聯儲開啟無限量QE政策以及美國推出天量經濟刺激計劃之後,導致美元氾濫,全球流動性增加。
在流動性增加的背景之下,各種資產價格以及原材料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再加上全球產能縮水,一些上游零部件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我們簡單來看一下,過去一年多時間,各種生產原材料以及部分零部件價格的漲幅情況。
1、鐵礦石。
雖然目前鐵礦石已經下跌到600元左右每噸,但這也只是最近兩個月的事情,實際上從2020年3月份開始,全球鐵礦石價格就不斷往上漲,到2021年7月份的時候,鐵礦石價格一度達到1300元左右,這個價格相對於2020年左右而言,漲幅達到100%以上。
隨著鐵礦石價格的不斷上漲,下游一些產品生產成本也跟著上漲,比如電器、機械所使用的鋼材成本都有了明顯的上漲。
2、石油價格。
在疫情發生之後,2020年4月份全球原油價格一度下跌到20美元左右,隨後價格不斷往上漲,截止目前原油價格已經上漲到74美元左右,相當於過去一年半時間,原油價格漲幅高達200%以上。
而原油是很多工業產品的原料,石油價格的上漲也直接推動了很多化工原材料產品價格的上漲。
3、銅價格。
銅是很多工業產品的原材料,而過去一年多時間,銅價的漲幅也是非常明顯的。
在2020年3月份的時候,銅價還只有38,000元左右每噸,但到了2021年7月末的時候,銅價一度達到72,000元左右。
4、晶片。
過去一年多時間,全球都面臨“缺芯”的情況,特別是汽車晶片缺口更大,結果導致很多晶片的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大多數晶片過去一年時間漲幅都達到20%~30%之間,個別晶片漲幅甚至可以達到1000%以上。
而目前我國是全球晶片進口最大的國家之一,晶片的大幅上漲直接導致下游產品價格也跟著上漲,特別是機電、電器等價格受影響也是比較大的,而這些都是我國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
整體來看,從去年9月份到今年9月份,原材料的指數從1100點直接暴漲到4600多點,一年之內漲幅達到了380%。
結果在這些原材料以及上游產品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之下,其實很多加工企業利潤空間並沒有太大幅度的上漲,大多數企業仍然靠薄利多銷來保持競爭力。
另外在美元不斷貶值的背景之下,雖然我們外貿出口賺了不少錢,但其實也承受了來自美元的通貨膨脹輸入。
更關鍵的是,外貿訂單大幅增長有可能是一個不確定性的風險,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這一輪外貿訂單增長的過程當中,很多訂單都是從其他國家轉到中國的,但是隨著全球疫情不斷得到控制,全球其他國家生產將逐漸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未來很多訂單會迴流到其他國家去。
但是在這一輪外貿快速增長的過程當中,很多企業有可能會盲目的購入各種原材料,而且這些原材料可能是在高價的時候購入的。
而未來隨著全球經濟逐漸恢復,全球的流動性會收緊,甚至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加息,當原材料失去了炒作的空間,這時候很多資產價格以及原材料價格都有可能出現下降。
這意味著未來一些中小出口企業可能面臨3個壓力:
第1個壓力是訂單開始減少;第2個壓力是高成本的庫存增加;第3個壓力是其他國家更加廉價的商品。
因為對於其他國家企業來說,在產能恢復的同時,原材料以及上游產品的價格都有可能跟著下降,對應他們的生產成本就會降低,他們在產品價格上會有更大的優勢,特別是對於南亞以及東南亞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的一些中小出口企業有可能面臨產品滯銷的情況,如果產品滯銷過多,甚至有可能會引發企業陷入困境的風險。
所以面臨這些不確定性風險,現在很多地方拉閘限電,如此一來企業的產能就會減少,這樣才能降低他們盲目擴大生產或者購進原材料的衝動,這對於外貿出口企業來說,未必見得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