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大眾公佈了旗下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其中ID.家族的8月交付量達到了7023輛,從6月的3415輛,到7月的5810輛,再到8月份首度破千,大眾系電動車展現出非常強的成長性。
接下來跨界車型ID.3也即將上市,大眾很有可能年底之前實現月銷量破萬,闖入新能源第一梯隊,這也算是傳統合資車企裡表現最好的。
說真的,傳統合資車企嚷嚷電動化轉型已經很久了,但真正像大眾這樣攀升銷量榜,這還是第一個。畢竟相當於自己革自己的命嘛,做這個決定確實難。
為什麼大眾能率先“出圈”呢?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重視踏實,大眾追趕的腳步相當兇猛
大眾是一家年銷千萬級別的車企,但它對於電動化的態度卻並沒有其他車企那麼傲慢。它不僅是最積極電動化的傳統車企之一,而且態度也異常堅定。
大眾CEO曾多次表示,如果傳統車企繼續高高在上不思進取,那麼最終結果就是死路一條,大眾不想成為諾基亞。這份覺悟,在國際汽車巨頭中其實是比較領先的。
而且大眾可並不只是說說,而是確實投入大力氣在做。在早期“油改電”碰了一鼻子灰之後,2018年9月大眾首次釋出了MEB純電平臺,它集成了相當多大眾關於電動車的理解。
MEB平臺是100%為純電而生的一個全新架構,它可以實現高能的空間高利用率,動力電池可以實現巧克力式的排布,從而讓整車車輛重量下降,配重比更加合理,操控也就更加隨心所欲了。新平臺也能相容全新的電子電器架構,讓使用者享受到更好的智慧體驗。
以大眾ID.4 X為例,它的車身長度為4612mm,軸距卻達到了2765mm,算是緊湊型SUV的外形,中型SUV的空間。它還擁有非常靈活的電池包佈置,將電池分為7-12個模組,可以實現402-555km的續駛里程,可以透過選擇不同的電池模組數量,實現不同的續航。
像寶馬比大眾做純電車型更早,2013年就推出了寶馬i3,但後來又折返去做“油改電”,結果是造成了反覆浪費,落在了大眾後面。
而根據大眾的2030戰略,它還會在MEB的基礎上推出一個更強的SSP純電平臺,會擁有更高的整合度,還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輪驅動。大眾還會加大在“電池與系統”和“充電與能源”兩方面的投入,並且會打造植入了智慧化技術的標準電芯。
這說明大眾的野心可並不小,它一定不會只滿足於做跟隨者,而是隨時準備給予對手們致命一擊。
(2)初露鋒芒的大眾,已令對手十分難受?
老實說,大眾目前已經推出的ID.4系列和ID.6系列都不算特別驚豔。它們沒有非常狂暴的效能,也沒有特別出眾的續航,也沒有搭載特別炫酷的自動駕駛系統。
最直觀的優勢大概是前面說的空間挖掘做的不錯,採用了四輪四角的佈局,後排空間大且無中央通道。但這一點,大多數基於純電平臺打造的車型,都做得不錯,即使達不到大眾的水平,也是比較接近的。
但有幾個點,大眾確實已經領先於對手。
首先是做工,雖然大眾系的電動車在設計上並沒有那麼天馬行空,像ID.4的前臉設計語言就與新高爾夫非常相似,採用柔和順暢的曲面與鋒銳清晰的稜線,沒有太強的侵略性,但讓整個車側的立體感非常強。
它的各個位置的鈑金件接縫都非常均勻,鈑金件與過度的塑膠件之間的縫隙非常小,這就保證了它不會出現天窗漏水等情況,而且長期使用也不會出現異響。這一點是大眾的拿手好戲,也延續到了它的電動車型上。
還有一點就是大眾的動能回收做得相當完美,比如ID系列可以透過撥杆選擇動能回收的檔位,而不是像別的新能源車非要在螢幕上選,這一點可以說相當方便,而且大眾的動能回收調校非常細膩,即使是ID.6 X這樣的大車,鬆開電門踏板後的動能回收介入也並不突兀,這一點絕對好評。
還有就是大眾系電動車的續航“保真度”相當了得,之前ID.4 X上市的時候,很多人驚呼,怎麼大眾83.4度電的新電動車,綜合續航只有555km,這個電耗能力控制也太差了吧。結果媒體實測,ID.4 X的續航達成率為94.7%,model Y為73.2%,p7為79%。大家又紛紛為大眾“遺憾”,這個實力為啥不標個650km,那不是好看多了。
但大眾作為老牌車企,有自己的驕傲在裡面。實際上續航達成率高也只是說明不虛標而已,反倒在這個時代顯得如此特立獨行,它覺得這一點根本不值得大書特書。
但相比各種“爆炸”的新勢力們,大眾這種誠懇的態度還是很加分的。比如最近很多提車的使用者就表示,之前對大眾的電動車還有猶豫,但看了評測和使用者口碑之後,果斷做了選擇。這說明踏踏實實做事,還是有很多人認可的。
(3)電動高爾夫來襲,大眾能獨領風騷嗎?
在燃油車時代一直有一個段子,大眾其實只有一款車,那就是高爾夫。把它縮短點就是POLO,加上屁股就是速騰,拉長了就是帕薩特,墊高就是途觀,再撐大點就是途銳。這雖然是調侃,但也說明了大眾系車型的一些特點,首先他的精髓還真是高爾夫,好開、實用。其次大眾喜歡用家族式設計,雖然定位各不相同,但這些車前臉都很相似,都有高爾夫的影子。
而現在,大眾的電動高爾夫ID.3來了。它已經席捲了歐洲市場,成為大眾電動化時代的銷量擔當。
根據大眾申報的資訊,新款ID.3定位為兩廂轎車,它的車身尺寸為4261*1778*1568mm,軸距為2765mm。相比大眾旗下的高爾夫,ID.3的軸距達到了中型轎車水準,而且車高逼近一些SUV。這讓它擁有了出色的內部空間表現,卻又有小車的操控效能。
ID.3並非完全的效能取向,它採用了後置單電機的動力配置。驅動電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25kW,最大扭矩310Nm。這個效能與大眾的2.0T中功版本接近,但由於電機可以第一時間輸出最大扭矩,它的0-100km/h加速時間依然做到了6.8秒,雖然沒有特斯拉們誇張,但日常當個“小鋼炮”絕對夠了。
內部設計上ID.3也沒有其他新勢力那麼多誇張的大屏,設計上比較中規中矩,還保留了大量實體按鍵,與現有的操作習慣比較接近。
這也非常能說明大眾的思路,它造電動車依然是實用為主。你要說堆大電池,用大電機大眾做不到嗎?但實際上用處沒有那麼大,卻要推高成本佔用空間。你要說搞幾個大屏在內部有多難嗎?但其實很多時候用著並不方便,而且還特別耗電。
(4)功夫拍案
從市場表現來看,大眾系電動車的銷量確實越來越高。這說明對於傳統車企而言,踏踏實實造車依然是有出路的。
大眾不是什麼“極客”,它的思路是這樣的,如果電動車只是一個小眾化的市場,賣不賣得動也就無所謂了。如果大多數人都要用上電動車,那它這種紮紮實實造車,不虛標、提高真實駕駛感受、走實用路線的做法,最終還是能獲得非常多的使用者的。從結果來看也是如此,市場一有起色,大眾電動車的銷量也水漲船高。
你會買大眾的電動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