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9 月 24 日,據路透社報道,大眾汽車將在國內合肥建設一座新的電動汽車電池系統工廠,該工廠將在2023年正式投產,並表示該工程的建設預計投入超過1.4 億歐元(1.64 億美元) 的資金。直到2025年,將該工廠由每年150000個電池系統數量的初始產能提升至180000個,用於到本土電動汽車生產中。據瞭解,大眾汽車在合肥還持有部分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 Gotion 的股份。
全球擁有不少傳統汽車製造商都積極投身自家的電動汽車電池領域,大多車企都是透過對特斯拉的零件提供步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純電汽車領域,特斯拉也是大眾汽車多年來的競爭物件。
據有關資料分析師猜測,大眾已經是全球銷量最大的兩大汽車製造商之一的德國巨頭,最快將於明年成為其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而電動汽車電池的成本生產成為了推動大眾汽車發展的關鍵。
據瞭解,大眾汽車在2019年就公佈了首批電池的生產計劃。行業中相關人員表示,大眾汽車在開發電池產能方面的確要比同行領域中一些傳統汽車更有經驗。不足的是大眾忽略了該專案的規模建設與管理體系。
對於人員管理方面,大眾汽車也在用實際行動表示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正在迫切尋找符合該專案的工程師與經理的職務。儘可能將電池的成本降低至可持續發展的水平,一步步踏入未來電池的開發行列中。
不得不說的是,通用汽車與福特汽車等汽車製造商也在研發純電汽車所需的電池技術。而大眾汽車投入對電池技術的研發算是一場“豪賭”。從2018年-2020年間,大眾斥資300億用於新技術的研發,其中純電動汽車的資金比例遠遠超過任何一家傳統汽車對純電動汽車的研發。
大眾汽車零部件業務執行長兼負責研發的董事會成員 Thomas Schmall 表示:生產一輛純電動汽車,電池的利用率佔據一輛純電汽車的50%,由此看見,生產電池的必要性。另外,如果從供應商直接買到汽車的核心部件,這種模式就好比之前我們不願生產發動機,直接從市場上購買並沒差別。
最初,大眾生產電池的模式是“借鑑”的特斯拉,而特斯拉作為美國電動汽車生產的“大哥”,從零部件、組裝、噴漆和車身車間以及與電池製造商合作等方面都做得十分優秀。想要超過卻很難,大眾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沒有找到在電動汽車領域生產電池的合適人選。
早在2018年,大眾就從戴姆勒公司聘請了一位電氣工程師。據弗蘭克·布洛姆表示,目前也正在積極籌備該方面的專家,透過培訓,組成研發團隊,該團隊的元件組中約30%的新崗位都是從外部候選人進行選取。
另外,也有相關人員表示,大眾目前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之一就是透過規模經濟和為其所有車型開發單一電池平臺,想要在電池領域能與特斯拉一較高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瑞銀研究所之前對大眾ID.3的部件拆解分析出,大眾每輛汽車的電池成本要位元斯拉高出1300美元。
特斯拉的執行長埃隆馬斯克也表示後期會採用最新的電池研發技術達到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不過大眾表明,未來大眾汽車會持續創新,生產的電池未來勢必會位元斯拉更具競爭力。除了目前建設完全的安徽工廠外,後期計劃會在捷克共和國的姆拉達博萊斯拉夫和美國的查塔努加建立新的電池廠,完成在“幾年內能夠每年生產超過 100 萬個電池系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