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旬,隨著華東以及華北戰事的逐漸平息我黨我軍也終於抽出人手和精力來對付西北方的敵人,在廣袤的西北大地上盤根錯節著各支勢力,而我們所要面對的不止有胡宗南所率的蔣介石親兵,還有盤踞西北數十年的西北三馬。
為了徹底解放大西北,第一野戰軍在司令員彭老總的率領下接連展開了數次大型會戰,直至8月初我軍便已兵臨蘭州,隨著震耳欲聾的炮響,蘭州城的攻堅戰也拉開了序幕,大炮轟鳴的聲音響徹西北,無論是炮火密程度還是持續的時間都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會戰,據戰後統計此次炮擊所消耗的彈藥量竟高達一萬發,幾乎是整個第一野戰軍全部的家底。
彭老總聽聞前線萬炮齊發的訊息後勃然大怒,當即拍案而起對身邊的人問道:亂彈琴!這是誰這麼大的膽子!敢把我一野的所有炮彈打了個精光!
周圍人見彭總如此憤怒也不敢多言,只得等到彭總氣消了之後才開口說道:是63軍。
聽聞此話彭總當即要通了63軍電話,並指名道姓地說道:告訴你們軍長,戰鬥結束之後讓他到野司來見我!
掛下電話的彭總依舊怒氣難平,對周圍的人說道:好一個鄭維山!早就聽說他喜歡戰場抗命!這下可好,今天可讓我領教了!連我的家底都給敗光了!這要是打不下蘭州城看我怎麼處置他!
這鄭維山究竟何許人也?彭老總口中的“喜歡戰場抗命”又是怎麼一回事?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我軍軍長,他應該知道我軍炮彈的儲量,但他為何要在一場攻城戰中傾瀉那麼多炮火?難不成他和敵守軍有什麼恩怨嗎?想要知道這一切的答案我們還得從鄭維山的過往講起。
他出生在湖北麻城大別山中的一個小山村中(今屬河南信陽),出身貧寒的他早年間以放牛為生,他的父親是當地的進步農民,很早之前便接受了我黨的進步思想,加入了當地農民協會等我黨基層組織,而年幼的鄭維山,也在他的薰陶下思想也逐漸向進步與革命靠攏,並開始為我黨地下黨組織秘密服務,他平日裡時常以年少的身份為掩護,穿梭於在各村鎮的地下黨組織之間為我黨傳遞情報和資訊。
直到黃麻起義爆發後我黨在該地區的活動轉入地上,他的身份也得以搬上明面,並出任了童子團的分隊長,次年童子團改為少先隊,鄭維山繼續出任中隊長,可謂是根正苗紅的“紅小鬼”。
由於其在少先隊時期展現出的機敏和果敢,很快他便被黨組織選為了優先發展的物件,僅僅十五歲的他便入了黨擔任了地方赤衛隊的指導員,並藉此機會加入到了革命武裝之中。
後來赤衛隊改編為紅軍,鄭維山也加入到了紅軍之中並擔任了時任紅一軍副軍長徐向前的傳令兵,可謂是年少有為風光無限,在此任上他從未出過任何差錯,命令總能及時送達,當紅四方面軍成立時,鄭維山也被編入了紅四方面軍總部的通訊隊工作,並在此任上參加了大量的戰鬥。
由於長期傳達首長的指示,鄭維山也逐漸從眾多的命令中摸索出了一些門道,並會適時地向首長們提出自己的見解,首長見他頭腦靈活是塊兒打仗的料子,於是在他長大一些後便把他調入了一線部隊。
在反三路圍攻時,連指導員鄭維山表現突出,帶領全連戰士突破敵軍封鎖打亂了敵軍陣腳,為大部隊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立下大功,從連指導員直接提拔為團政委,這樣的破格提拔可謂是獨一份,但這還不是鄭維山最傳奇的一次提拔經歷,在這之後僅僅不到一年時間,鄭維山再度憑藉戰場上立下的戰功升任為紅27師政委,此時他剛滿18歲,也正因為他的年少有為,他也被敵我雙方公認為川陝地區的“少年猛將”。
之後他隨紅四方面軍南征北戰,在艱苦卓絕的長征路上鄭維山和他的部隊從未碰到過難啃的釘子,即便是三度翻雪山過草地轉戰川西,他的隊伍也從未經歷過敗北,他們所向披靡無往不勝,但這樣的神話即將在一場慘敗中終結。
1936年下旬,隨著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陝甘寧根據地那貧瘠的土地也日漸無法供給上數量龐大的紅軍開銷,為了緩解後勤壓力,黨中央制定了數項規劃,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擴大根據地以及率部墾荒等方案,而其中最被給予厚望的計劃,便是奪取河西走廊打通前往蘇聯的補給線,為了執行此計劃,我軍抽調部分紅軍主力組成了西路軍西渡黃河征討西北三馬,鄭維山作為紅30軍88師政委率部參與到了慘烈的西征之中。
起初我軍的進展十分順利,馬家軍被我軍迅速擊潰,我軍前鋒已達祁連山腳下,但由於決策失誤以及補給線過長我軍行動日漸遲緩,馬家軍也最終開始了反擊,缺衣少食沒有過冬衣物的紅軍在進行了慘烈的搏殺之後最終慘敗,88師被馬家軍圍殲,鄭維山因同大部隊走散而僥倖存活。
在主力部隊覆滅後馬家軍在其統治地區開始了瘋狂地捕殺“漏網”的紅軍幹部,並高價懸賞他們的項上人頭,鄭維山只得扮作乞丐一路沿街乞討艱難地回到了延安,在這一路上他見證了馬家軍以各種殘暴的形式處決紅軍戰士,從這時起,他便對西北三馬和馬家軍恨之入骨,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在蘭州戰役時鄭維山對蘭州的馬家軍傾瀉了萬枚炮彈,但即便是用一顆炮彈來抵當年犧牲在他們刀下的一位紅軍戰士,這一萬枚炮彈也不足以抹平鄭維山和全體西路軍的痛楚。
既然知道了鄭維山和馬家軍的淵源,那彭總口中鄭維山“喜歡抗命”的事情又要從何說起呢?這個故事我們還得回到平津戰役的時候說起。
那是1948年年底,為了保障平津戰役的順利開展,四野主力秘密入關,並計劃在北平外圍殲滅傅作義主力35軍後再向北平施壓,從而促使平津兩座大城市的和平解放。
在這樣的指示下,程子華帶領十萬之眾悄然進入北平附近的密雲境內,由於情報有誤,程子華誤認為密雲守備空虛,僅需一個縱隊數個小時就可拿下密雲,於是在沒有徵求總部意見的情況下令攻打密雲,結果誰承想此時駐防密雲的竟是傅作義的主力師。
北平守將傅作義當即察覺我四野大軍已經入關急忙收縮防線,35軍也接到了回防北平的電文,104軍在回防的路上前去接應,倘若35軍成功回防整個戰局都會變得對我軍極為不利,而在他回防的路上並無任何我軍部隊部署在附近,似乎戰局的天平開始向國民黨軍傾斜,但怎料敵35軍在回防的路上竟遭到了鄭維山部的頑強阻擊,可是他的部隊不應該出現在這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鄭維山在觀察了敵情之後認為“擅自調動”了原本的阻擊任務,強行分兵插進了兩支敵軍主力之間,面對著腹背受敵的壓力頂住了敵軍的進攻,當其他同志提醒他軍令如山時他卻說道:要殺要剮我頂著,你們的任務就是阻擊敵軍!
最終他的“擅自行動”和“戰場抗命”挽救了平津戰役的部署和佈局,敵35軍在新保安被全殲,北平也最終和平解放,這場戰役中最關鍵的臨門一腳就是鄭維山踢出去的。
其實說鄭維山這是戰場抗命也沒錯,但從結果來看這應該叫臨機決斷,他的出發點和最終的結果都證明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也難怪他的上級並沒有追他的責。
在平津戰役結束後,鄭維山部被調入第一野戰軍參與解放西北的戰鬥之中,鄭維山在13年後再次渡過黃河,這積壓了十三年的怒火終於在蘭州城下爆發了,解放蘭州的戰鬥剛剛打響,鄭維山便打空了上萬發炮彈,當蘭州順利解放後,鄭維山來到了彭總面前主動請罪,彭總嚴厲地訓斥了鄭維山此次戰鬥中的表現,但鄭維山卻說:這炮彈打完可以再繳獲可以再造,西路軍的戰士犧牲了卻再也回不來了,為了替他們報這血海深仇,我鄭維山掉腦袋都值!
彭總聽完也沒有多說什麼,雖然表面上依舊嚴厲但大家都看得出他的心早已軟了下來,之後鄭維山沒有受到任何實質上的處罰再度回到部隊中,帶著自己的兵一舉解放大西北,完成了他和西路軍在13年前沒有完成的任務。
在之後的朝鮮戰爭中,鄭維山再度發揮了他“戰場抗命”的本事,金城反擊戰時志願軍司令部決定放棄攻打883.7高地,而鄭維山卻認為這塊高地不打只會留下隱患,於是再度“戰場抗命”,留下了那句“要砍要殺先殺我!”之後帶著3000多人潛伏在密林深處20多小時,待到總攻發起時一同發起突擊,最終促成了整個金城反擊戰的勝利,而鄭維山也因為攻打883.7高地有功而受到了上級的嘉獎。
這樣一員有著自己獨立思想敢於承擔後果的指揮官是我軍中的瑰寶,而這位悍將也在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在他去世後,他的骨灰被分別葬入了他的故鄉以及紅四方面軍的發祥地大別山以及西路軍兵敗的祁連山中,或許,他是想以這樣的方式,同那些犧牲在革命勝利之前的道路上的戰友們永遠團聚在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