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而犧牲的無數革命烈士中,有這樣一位烈士,他不是死在與敵人明刀明槍的戰場之上,而是倒在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敵人暗殺之中。
在他犧牲之後,毛澤東親自前往悼念,並眼含熱淚的向周圍人說道:“祖炎同志,能文能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很懷念他。”那麼能讓毛澤東如此牽腸掛肚的祖炎同志,到底是何許人呢?
家境貧寒,投身革命
黃祖炎出生於江西省贛州市的一個貧苦家庭,家中共有兄弟四人。雖然黃祖炎的童年始終是在貧窮中度過,但是他的頭腦卻一直是富有的。
因為黃祖炎的父母雖然只是一介貧民,卻始終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觀點,一直堅持讓孩子走進學堂,學習知識。
由於家境貧寒,只是作為陶業工人的父親實在無力繼續供他讀書,於是黃祖炎在讀了幾年私塾之後,便子承父業回家做了一名陶工。
1926年,黃祖炎懷著滿腔熱血投身於革命的浪潮之中。並在這一份事業中遇到了一個可以使自己受益一生的良師益友,這個人就是毛主席。
1927年,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以失敗告終,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無數中國共產黨員遭到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黃祖炎的家人也沒有幸免,他的父親被反動派害死在獄中,母親為了躲避迫害,只得背井離鄉,後來更是在流浪途中被餓死,他的兩個弟弟黃祖煊、黃祖炳也先後在反圍剿中戰死沙場。
但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黃祖炎不僅沒有動搖繼續革命的信念,反而是更加堅定了與國民黨反動派鬥爭到底的決心。
1929年,黃祖炎出任中央蘇區信(信豐縣)、康(南康縣)、雄(廣東南雄縣)中心縣委書記併兼任游擊隊大隊長,以堅定的意志和高超的戰術繼續帶領隊伍與敵人周旋,給了當地的國民黨反動派以沉重的打擊。
黃祖炎早期參加革命時,便有幸讀過毛澤東的著作,如《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等等。
黃祖炎對這些著作中提到的觀點深表認同,對毛澤東本人也是充滿了敬佩之情,以現在的話來說,那絕對是妥妥的小迷弟一枚。命運就是這麼神奇,不在一個地方的兩人卻因為時局變化而得以相見。
1929年,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根據地的封鎖圍剿,作為紅四軍和井岡山根據地領導人的毛澤東決定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向贛南挺進。
不偏不倚,贛南正好就是黃祖炎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地方。就這樣,小迷弟和他的偶像見面了。毛澤東雖然要比黃祖炎整整大十五歲,但這並不影響二人成為摯友知音。
1930年,中國國民黨大庾靖衛團和守衛隊共計3000多人進攻贛南豐康根據地時,黃祖炎運用了從毛澤東身上學到的經典游擊隊打法:“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將敵人的進攻徹底粉碎,從而保衛了贛南豐康根據地的安全。黃祖炎也因此得到了上級嘉獎。
無獨有偶,在1931年春,當贛南豐康根據地再一次被國民黨的軍隊圍剿之時,加上當時紅軍物資匱乏,槍支彈藥無一不缺的情況下,黃祖炎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揮軍隊沉著應戰,避敵鋒芒,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最終以少勝多,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
日夜陪伴,雪中送炭
1933年春天,黃祖炎被調到毛澤東身邊當秘書。在毛澤東正處於人生低谷之際,黃祖炎不僅沒有因為毛澤東遭到冷落而疏遠他,反而是哀他所哀、憂他所憂,日日夜夜陪伴在他身邊,協助他的工作,照料他的飲食起居。
一直以來,毛澤東吃的都是糙米飯等沒有營養的東西,黃祖炎擔心他虛弱的身體抗不住長時間的營養不良,就想買點魚和雞蛋給他補身體,但不出意料的都被拒絕了。
長征之前,毛澤東由於長時間營養不良,再加上日夜操勞,終於扛不住而病倒了,一連幾天,高燒不退,咳嗽不止,連床都下不了。
此時黃祖炎一步都不敢離地守護在床前,心裡被油煎式的著急。黃祖炎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得請醫生來醫治,於是他連夜用腳跑了十幾裡,找到了中央派來的名醫傅連暲來給毛澤東治病。
最終在醫生的精心治療和黃祖炎的日夜陪護之下,毛澤東的病一點點地好了起來。世間之事,人人都可以做到錦上添花,可能做到雪中送炭的卻是少之又少。
黃祖炎在毛澤東受到冷落時不離不棄,伴其左右,他們是“患難見真情”的一大美談。這樣困苦時期建立起來的感情自然也是情比金堅,才會使得二人後來即使不能常在一起,心中也始終惦念著彼此。
自1933年,黃祖炎成為毛澤東的秘書以來,二人的關係便可用高山流水遇知音來形容。
他們經常在一起聊天,話題大到黨和國家大事,小到自己家中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而且他們二人不知疲倦,聊到興起時,彷彿這個世界只剩他二人。
可這樣舒心暢快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很久,很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走上長征之路,黃祖炎也因為革命形勢被調離毛澤東身邊。
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已經確立了黨內的絕對領導地位。但此時革命形勢不容樂觀,毛澤東還是要日夜勞心,思考著如何將中華民族帶向更加光明的道路。
可就在如此日理萬機的情況之下,毛澤東也沒有忘記他的“摯友”。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之後,毛澤東便一刻也不能等的再一次將黃祖炎調回自己身邊工作。
黃祖炎這次回到毛澤東身邊已經是今時不同往日,所有的人都稱呼毛澤東為“毛主席”。黃祖炎體諒毛澤東,不想自己被特殊對待而給毛澤東找來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人前人後也稱之為“毛主席”。
可這一稱呼卻讓毛澤東有點兒不高興,因為在毛澤東心裡,他與黃祖炎是朋友,是革命道路上的知音,叫“主席”太見外了。
於是當再次聽到黃祖炎叫“毛主席”的時候,毛主席便笑著糾正道:“還是按照老樣子稱呼的好”。聽完,黃祖炎立馬心領神會,也笑著回答說:“好”。
就這樣,他們之間又和以前一樣,互相用“老黃”或是“老毛”來稱呼。
但是這一次重逢也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由於革命形勢需要,在1938年,黃祖炎不得不離開延安,前往更需要他的抗日前線。
雖然毛澤東對於黃祖炎離開延安是做了充分心理準備的,但真正到了黃祖炎走的那一天,還是忍不住離別的傷感之情。
那日,黃祖炎正在收拾行李,準備奔赴下一個戰場,心裡儘管滿是對延安的不捨,但行動依然果斷利落。
此時,突然聽見門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原來是前來送行。一進門便衝過去拉著黃祖炎的手,哽咽著說道:“不知你我今後還能不能再見面”。
反觀黃祖炎,他同樣緊緊握著的手飽含深情地說道:“革命成功了,我們再見面。”
聽到這,再一次哽咽著說道:“我們在延安剛剛過上安穩的日子,又該你去冒險呢!”
此次一別,二人都期盼著等到革命成功再見面的那一天的到來,但誰都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
初心不改,卻不幸遭遇意外
作為窮人家的孩子,黃祖炎始終奉行著艱苦樸素的初心不變。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因為工作繁忙而累垮了身體,組織上見狀便撥了100元錢,讓他買點營養品,好好補補身體。黃祖炎卻堅決不要,又將100元錢退還給了組織。
組織上見他怎麼都不肯收錢,又“心生一計”,直接給他買了一件皮襖,為的就是讓他能暖暖和和地過個冬,這樣對他身體的恢復也好。
可這次也沒成功,黃祖炎硬是說服組織上的同志將皮襖拿了回去。
1951年3月13日,當時任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委員的黃祖炎,受邀出席文藝晚會。
晚會現場,鑼鼓喧囂,舞臺上演員個個都在以無比飽滿的激情為觀眾進行著表演,觀眾席上也是掌聲雷動,熱鬧非凡,黃祖炎同樣饒有興致的坐在最前排觀看著舞臺上的演出。
整個晚會現場的人誰都不會想到,就在如此熱鬧的地方會發生一件震驚全中國的謀殺事件。
只聽見一聲槍響,在場的人們都來不及做出反應,便看見最前排的黃祖炎已然倒在了血泊之中。
緊接著又聽見第二聲槍響,槍子落在前排,但所幸由於慌亂,沒有擊中任何人。
此時,兩聲槍響過後,人們已經知道了槍聲從何處來,便紛紛撲向開槍之人。突然之間,槍聲再次響起,這一槍沒有一絲一毫的射歪,因為兇手看見有人要來抓自己,便用這一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事發突然,兇手畏罪自殺,黃祖炎隨後被送往醫院,但由於傷勢過於嚴重,這個曾經挺過二萬五千里長徵,面臨過無數次險情的英雄最終在醫院搶救無效離開人世,享年43歲。
兇手何許人也
刺殺黃祖炎的兇手名叫王聚民,出生地主家庭,後混入我軍部隊,也任過一些職務。
1944年,共產黨在地方實行減租減息政策來支援抗日,這一政策使得地主家庭出身的王聚民心生不滿,認為損害了他們家庭的利益。
後來實行土改時,其地主家庭遭遇批鬥時更是不服,甚至揚言“軍人打了天下,群眾運動搞亂了軍人”,“以前受封建壓迫,現在受共產黨員壓迫”。其思想不正,態度囂張已然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這還不算完,王聚民甚至企圖反攻倒算,後來陰謀被揭發,他便更加對黨和人民懷恨在心,於是展開了瘋狂的報復。
在1951年3月13日晚上,王聚民混入人群,並且將槍支藏在身上,準備隨時射殺黨的領導人。雖然王聚民心裡謀劃了很久該如何進行報復,但是他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報復物件,在他進入晚會現場他才開始尋找殺害的物件。
很快他就發現,在現場最前排只坐了一個人,他心裡想這個人一定就是今晚最大的官了,於是便確定了坐在最前排的黃祖炎為報復物件。
也就是這麼巧,當晚本應該坐在前排的其他領導人都因為臨時有事而未能去到晚會現場,所以只剩黃祖炎一人穩坐前排,成為了被報復的物件。
在當晚第三個節目西河大鼓表演完之後,王聚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槍,面目猙獰的向黃祖炎扣動了扳機。就這樣,黃祖炎在絲毫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被王聚民這個狂徒暗殺在晚會現場。
主席哀痛,萬人追悼
黃祖炎遇刺身亡當晚,山東軍區有關領導便將這一訊息上報黨中央以及毛澤東。毛澤東知道黃祖炎遇刺的訊息後,震驚難過之際,耳畔邊也一遍一遍地迴響著當時分別時的話語“革命成功了,我們再見面吧。”如今這一句約定永遠都不可能實現了。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毛澤東對黃祖炎的犧牲做出三次批示,這在我黨歷史上寥寥無幾,這也代表著毛澤東與黃祖炎之間患難與共時建立起來的深刻情誼。
1951年4月1日,黃祖炎的追悼大會在濟南市青年公園舉行。追悼會後,參與追悼的13000多人組織了上街遊行,只見遊行隊伍中高舉著“痛悼黃祖炎同志”的字樣。
遊行的人員臉上都佈滿了相同的悲憤、惋惜以及思念之情。隨後他們邁著無比沉重的步伐將黃祖炎的遺體送至烈士陵園,看著黃祖炎這個為國家、為黨、為人民奉獻出生命的好同志,被埋在黑暗冰冷的墓地之中。
1952年10月,毛澤東因工作視察濟南,在10月26日到達山東省政府交際處後便首先提出要去黃祖炎墓地悼念。
此話一出,在場的人無不深受感動。於是在1952年10月27日,黃祖炎遇刺犧牲一年多以後,毛澤東來赴他們二人當年在延安所作的約定:“革命成功了,我們再見面吧。”
27日上午,乘坐汽車來到黃祖炎墓地附近。因為要到達黃祖炎的墓地需要經過較長的一段曲折山路,車無法前行。
毛澤東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下車自己親自走上去,身邊的人見狀也趕緊跟著走上了這條曲折山路。在往黃祖炎墓地走的過程中,毛澤東始終面色凝重,眉頭緊皺。
走了一會兒之後,毛澤東終於開口說了一句話,“祖炎是個難得的人才,能文能武、而且為人忠誠、品質好、辦事認真;有很強的組織觀念,工作兢兢業業,從未出現過差錯,對同志團結友愛,我很懷念他……”
經過長途跋涉之後,毛澤東一干人等終於來到了黃祖炎的墓碑前。只見在碑前駐足良久,一雙深邃靈動的眼睛緊緊注視著墓碑,時間彷彿在這一刻靜止了。
這一注視什麼都沒說,又好像什麼都說了。許久過後,毛澤東彎下了腰,深深的向黃祖炎的墓碑鞠了一躬,在場的人也隨之鞠躬致敬。
又過了一會,緩緩向前走去,雙手輕輕地撫摸著墓碑的稜角,之後又將手移在墓碑上的“黃祖炎”三個字上,這時終於出聲打破了空氣中的寂靜。只聽見用低沉的語調說道:“祖炎同志,我來看你了”,毛澤東說完淚流不止。
對於毛澤東在墓前對黃祖炎的懷念與惋惜之情,黃祖炎的後人也是深受感動,並且銘記於心。
黃祖炎的兒子曾經這樣說道:“毛主席對於我父親的情誼,母親從小就經常給我們講起,它鼓舞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克服艱難困苦,不斷在黨的哺育下成長。”
將門虎子,代代相傳
黃祖炎犧牲時年僅43歲,留下了妻子周澤和三個年幼的孩子。長子黃新在黃祖炎遇刺時只有7歲,雖然與父親相處的時間不算長,但他依舊深深的受到了父親的薰陶,從小便把成為軍人當做人生理想。
17歲中學畢業後,黃新便毅然決然的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在部隊不怕吃苦,不怕流血,多次執行危險艱難的任務,成為我軍在新時期為數不多經過實戰的高階將領,在2001年更是被授予中將軍銜,完成了他和父親的將軍夢。
值得一提的是,黃新的妻子楊華榮也是一名將軍,他們是我軍少有的將軍夫婦。黃祖炎一家,真正稱得上是光榮的紅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