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挺胸、收腹”,這是一條保持良好身姿的要訣。不過,最近發現這個“要訣”也並不是那麼準確。
良好的身姿下,身體的力線應該是一條豎直的直線,若只是一味地強調抬頭、挺胸、收腹,有時可能會“矯枉過正”。良好的身姿不僅看起來更挺拔,關節的受力也會更加均勻,從而使關節更加健康。
下肢的力線對關節的影響較大,我們可以先觀察下肢的力線。從正面拍攝一段自己平常走路的影片,然後觀察自己平常走路時髖、膝、踝三個關節點是否呈一條直線,直線則力線正常,若出現“X”形力線(X形腿)或“O”形力線(O形腿)就要考慮加以糾正。
當力線為直線的時候,膝關節裡側和外側的受力是均勻的;若出現“X”形力線,膝關節的外側受力更強,外側磨損更嚴重;腿部是“O”形力線時,關節裡側受力更強,裡側磨損更嚴重。關節長期異常磨損,就容易引發骨關節炎、長骨刺等關節問題。
若要糾正不良下肢力線,首先要有意識地調整步態,讓每一步都踩實,膝蓋朝向正前方,不要內扣或外旋。其次,可以透過糾正性訓練加以改善。以弓箭步下蹲動作為例:身體直立,雙手叉腰,然後向前邁出左腿,雙腿同時彎曲下蹲,左、右側交替進行即可;下蹲時,雙膝要朝向正前方,上身挺直,保持髖部穩定,不要來回晃(可以站在鏡子前鍛鍊,便於更好地觀察),如果下蹲時關節產生疼痛要減小幅度,長此以往將有助於改善下肢力線不正的問題。
容易“矯枉過正”的地方則是髖部,不管是走路還是站立,除了抬頭、挺胸、瘦腹外,臀部要往回收一些(臀大肌收縮以拉直腰曲),否則就可能出現骨盆前傾的問題(主要特徵是肚子前挺,臀部後翹)。測試骨盆是否前傾時,可以找一面牆,讓自己的腳跟、臀部、肩部緊貼著牆,然後用手掌插入腰部與牆面的空隙,當空隙大於手掌厚度時,則表明可能存在骨盆前傾的問題,身體力線也是不正的(容易加快腰椎退變、腰間盤突出等問題),此時如果將臀部收一點,讓骨盆上端向後一點,腰部與牆面的空隙會立刻變小,此時才是良好的身姿,從側面看,身體的力線也是直線。
針對骨盆前傾,我們推薦兩個組合動作。第一個動作是瑜伽中的“嬰兒式”:跪在墊子上,臀部坐在腳跟上,然後上身前傾,手掌接觸地面並向前伸,堅持30-60秒鐘,該動作主要是放鬆腰背肌。第二個動作是臀橋:仰臥在墊子上,腳掌、臀、背落地,膝關節屈曲,雙手放在身體兩側,然後臀部帶動腰、背部慢慢抬起,臀部儘量往高抬,使膝蓋到肩部呈一條傾斜的直線,抬高後堅持片刻放下(臀部下放時,要從背、腰、臀逐漸緩慢下降,否則會損傷腰椎),重複10-15次為一組,每天練2-3組。該動作有收緊臀部,鍛鍊後腰、臀部及大腿內側的肌肉,改善骨盆前傾的作用。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小腿、腳踝、腳跟的力線,三者力線不正時,就會出現足內翻或足外翻的情況,可以用特殊的鞋墊來改善內翻或外翻的情況。足外翻時,可使用腳掌內側較厚的鞋墊,使腳掌內側有足夠的支撐,增加腳掌外側的受力;足內翻時,可將鞋墊外側墊高,增加腳掌裡側的受力,從而緩解腳踝力線不正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