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農村田地裡,生長著不少有趣有的植物,比如馬泡、比如野葡萄、再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龍葵。
直接說龍葵,有些人估計會感覺到陌生,但要說小時候在農田裡吃過的一種黑色小果子,大家可能就恍然大悟了。
龍葵的漿果沒成熟時是青色的,成熟後分黑紅兩種,黑紅都可以直接食用,味道酸酸甜甜。所以,在我們這邊,會直接叫這種果子為“酸甜羊屎蛋”。酸甜是它的味道,羊屎蛋是它的樣子。
這種果子成熟後或黑或紅,好像縮小版的羊屎球,故會有這樣一個名字。
龍葵這個名字多不出現在農村,這是它的學名。這種植物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到處都是,各地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在貴州叫“天茄”、在雲南叫“野茄”、在山東叫“黑天天”等等,名字非常多。
我們看有人說它學名時,常常會說成是龍葵,其實就連學名也至少有兩種,這個我們下面會詳細說。
龍葵究竟是一種什麼植物?它是外來入侵植物嗎?它的現狀又如何呢?
Ⅰ:龍葵在以前很常見
龍葵和辣椒、西紅柿、黃瓜這些一樣,都是屬於雙子葉植物綱。茄目、茄科、茄屬。
在以前的農村,我們隨處可見這種植物,生命力非常頑強,它不屬於農民心中的有用處植物,因為它首先不能餵豬,其次不能餵羊,雖然果子成熟後可以摘來吃,但當一種植物無法被家畜食用時,統統會被農民稱為雜草類。
既然是雜草,那就要清除。所以,凡是在田地裡看到這種植物,不是用手拔掉,就是用鋤頭給鋤掉。但是,這並不能影響龍葵的繁衍生息,它們在過去仍然非常多。
龍葵果實成熟後,孩子們多會採食,但其實龍葵的葉子也是可以食用的,只是比較麻煩,而且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食用,所以人們多不吃。而羊和牛也不吃這種植物。因為龍葵的葉子有種苦澀的味道,而且非常重,牛羊是排斥的。
之所以有苦澀味,是因為龍葵的葉子含有大量的生物鹼,帶有一定的毒性。人如果食用的話,需要先放在水裡用沸水煮而去鹼。不管是從麻煩角度講,還是從人們認知角度講,它都不可能被農民喜歡。
所以,當成雜草去除也是可以理解的。
龍葵在民間的名字非常多,大多以形取名,比如山東叫成黑天天,是因為成熟後的它或黑或紅。黑龍江叫它“黑星星”,意思是也是一樣。但真正貼近它植物學的還是貴州的叫法“天茄”以及雲南的叫法。在雲南,有些地方叫它“野茄”。
這兩個地方的叫法最貼近它的植物學目、科、屬。但民間怎麼會知道這些並且叫出這樣的名字也並不奇怪,主要是因為它的葉子長得像是茄子葉。本來同屬一個目和科嘛。
有人會好奇,說龍葵是不是外來物種入侵?近些年,有不少外來物種進入中國,比如一些蟲子或者植物,龍葵是不是呢?
其實,龍葵是不折不扣的本地物種。
Ⅱ:龍葵由來已久
龍葵不是外來入侵植物,因為在古代,我們就大量記載了這種植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它的原產地就只有中國。事實上,因為生命力強大,也因為它的適應性強,在世界各種溫亞熱帶地區都有分佈。
在我國,很早以前就開始記載,這些記載大多是入藥的。
比如在《本草綱目·草五·龍葵》中說:龍葵言其性滑,如葵也。五月以後,開小白花,五出,黃蕊。結子正圓,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數顆同綴,其味酸,中有細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熟黑者為龍葵,生青熟赤者為龍珠。
我們從這裡的記載中就能發現,龍葵在古時候其實有兩個名字,也就是一類兩種。生的時候是青色,成熟以後是黑色的叫龍葵。生的時候是青色,成熟以後是紅色的叫龍珠。
但就用處和效果上來說,又基本相同。
所以,現在人直接就叫龍葵,把龍珠這個名字給捨棄或者是遺忘了。
我們看這裡的記載是明朝時期,感覺離現在並不遙遠,但其實在更遠的北宋時期,蘇頌就記載過這種植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引用並加以完善的蘇頌論點。
而再向上追的話,南朝齊、梁時期,著名的醫藥學家,道士陶弘景就同樣也記載過龍葵。
故,龍葵的起源地可能有很多,在世界各溫熱帶地區都有分佈,中國也是起源地之一。但就記載來說,中國的最全面,同時也是入藥方面最全面的。
不過,關於入藥以及記載,農村的農民可不管這個,他們只當龍葵是雜草,過去每看到必欲除之而後快。
那麼,龍葵現在在農村的現狀如何呢?
Ⅲ:龍葵的現狀是急劇減少
和過去相比,龍葵在急劇減少。
在過去,農田裡幾乎到處都是,村邊的溝渠邊也到處都是。但是現在呢?在我們這邊的農田裡已經很少能夠看到,甚至給人一種絕跡的感覺。
龍葵當然沒有絕跡,也不會絕跡。不過和過去相比,大量減少也是事實。
減少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一是氣溫和過去相比有了較小的變化,在一些北方地區,它的適應性受到影響。
此外,農田裡大量用藥也是原因之一。
和過去相比,農田裡的用藥量是過去的幾倍還要多,各種各樣的除草劑層出不窮,對付各種雜草的除草劑以針對性的姿態出現並被使用,在大量藥物作用下,龍葵的減少就顯得正常了許多。
其實又何止是龍葵在農村減少了呢?很多原本在農村很多的植物,近些年都變少了,反而是一些新型的草或者是入侵物種開始氾濫。
但就本土植物來說,龍葵現在多被人有意種植,也就是說,由於本身價值的原因,龍葵從原本的雜草開始蛻變成一種經濟作物,有專門的育種和栽種基地。
可就栽種來說,仍然是野生的生命力頑強。比如拿野生的種子和培育的種子相比較,野生的比起培育的長勢更好。這說明龍葵的適應性在加強,或者說龍葵正在努力適應變化並且保持物種延續。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野生龍葵還會捲土重來。但想來,人們再沒有八零後小時候吃龍葵果實的那種熱情了,因為現在的農村孩子基本上都不認識,同時他們也根本不下地幹活,又怎麼能體會過去的孩子摘食龍葵果實的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