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藝術不能存有私心
否則就是
“給這個世界布植一些惡的種子”
張光宇
張光宇
中國近現代漫畫的旗手
奠基人之一
“張光宇在上海藝壇就像是
梅蘭芳一樣的人物
宮崎駿崇拜他
可我們自己卻知道不多”
他因時代的選擇,認知的偏差
過早離世被世人所遺忘
看起來他離我們很遠
實際上張光宇的作品影響深遠
雞心紅臉,綠眉毛
身穿豹紋短裙
手拿如意金箍棒
經典動畫電影《大鬧天宮》中
孫悟空的形象就是他設計的
這樣的孫悟空如此熟悉
固定了我們對孫悟空這一形象的認知
從此,別人不管怎樣畫
都脫離不開他的影子
據說宮崎駿的《天空之城》的部分建築,靈感來自《西遊漫記》
▲ 手冢治虫的《鐵臂阿童木》的飛行~
1900年,張光宇在江蘇無錫出生
少年時的他在上海成長
見證了那個複雜年代裡
中國變化最快的最不一樣的面貌
這樣的經歷,對於他的藝術創作
產生了不一般的影響
祖上世代行醫
但張光宇卻對治病救人
沒有一點興趣
被外祖父送去學做生意
卻在一年後宣佈要去上海讀書
上海給張光宇打開了藝術的大門
家住新派京劇院“新舞臺”附近
閒來無事就愛去看演員畫花臉
不一般的是,看完他便能憑記憶
將一張張臉譜畫出來
老藝人張德祿一眼看出
這孩子的天賦
便引薦他向“新舞臺”
置景主任張聿光
學習繪製佈景
就這樣
以畫舞臺背景和在劇場寫生的方式
張光宇開始以
西洋繪畫的視角和技藝
接觸到藝術
心存熱愛,小小少年
每天提著大桶顏料
在劇場臺前幕後穿梭
揮汗如雨留下筆墨不少
提高了能力
也磨礪了自己的意志
兩年後,在張聿光的介紹下
張光宇進了美術公司
給《世界畫報主編》丁悚先生當助手
至此他的創作生涯正式開始
▲張光宇設計的海報
張光宇的作品
和當時的藝術家有很大的不同
他關注公眾生活
展現社會百態
創造了許多具有廣告性質
時效性的作品
但就是這些目前看來
難登大雅之堂的閒散之作
在那個動盪的時代裡
獨樹一幟的蓬勃發展
廣告、畫報
是張光宇的主要創作物件
同時他也酣暢淋漓的繪製著
具有諷刺意味的畫作
“小的拍一記,大的讓它飛”
《除蠅圖》是他這類作品的代表之一
諷刺當時政府治理貪腐的真相
看著讓人不禁啞然
▲《窈窕淑兵》諷刺國民黨軍人比槍瘦
▲《進軍,把法西斯死路當作前途》
把戴高樂,邱吉爾、羅斯福
蔣介石與希特勒畫在一起
▲《黃魚熟白骨香》
劍指政府吃拿卡要的陰暗
那時的中國漫畫尚未起步
這類畫作統稱為“諧畫”
後來隨著日語帶入才稱其為“漫畫”
張光宇可以說是這個領域的領頭羊
很多方面甚至優於當時的日本
將傳統元素與外來文明相結合
把中國的京劇、剪紙、年畫
加入波斯,墨西哥等民族的元素
巧妙運用色彩對比、誇張等技法
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
不止是繪畫
電影,廣告,裝幀設計,寫作
這些都是張光宇的愛好
他設計的傢俱
即便是以如今的眼光來看
也絲毫不落伍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就是“什麼都要學一點”
抗戰爆發後
安穩的生活不復存在
國民黨節節敗退
張光宇也不得不輾轉流離
桂林到重慶的途中
他完成了《西遊漫記》的構思
而這也就是日後
《大鬧天宮》的創作基礎
在那段顛沛流離的日子裡
溫飽尚存問題,更別提創作
木板為桌,一疊白報紙
外加一盒小孩用的水彩顏料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
張光宇用漫畫
真實記錄了百姓逃難路上的辛酸
“紙幣國”經濟崩潰
“埃秦國”特務橫行
“夢得快樂國”腐朽糜爛醉生夢死
這樣去對映當時中國的現實
隨之而來的是《西遊漫記》的禁展令
張光宇的《西遊漫記》把過去的漫畫
“漫漫而畫,不登大雅之堂”的
諧畫水平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新中國成立後
張光宇在中央工藝美院職教
還參與了不少郵票徽章的設計
國徽上面採用天安門形象
就是張光宇提出的
1960年
張光宇的身體狀態很糟糕
但還是擔任了《大鬧天宮》
美術設計一職
為了這項任務
他認真研究人物造型和舞美設計
這部動畫電影由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籌拍
而張光宇是他們請的
唯一一個編外人員
在為其設計了二十多個形象之後
他中風病倒在床
但這絲毫不能動搖他對這部電影的影響
當時著名的影評家凱恩•拉斯金
評論《大鬧天宮》
說它可以與聖經故事及希臘傳說媲美
法國的《世界報》說
它做到了迪士尼作品的美感
同時藝術造型又是迪士尼所做不到
飽含中國特有的文化氣息
張光宇大膽的想象
將藝術與現實相結合
博採眾長中西結合
創作出了生動形象的孫悟空
這一切是他多年積累的結果
陳丹青評價張光宇
“畢加索加城隍廟”
簡言扼要地點出了要點
把中國民間藝術與歐美現代文化相融
對民國時期乃至現今的文化
張光宇的貢獻,絕對不可忽視
正如他自導的連拍
表情豐富神形各異
活潑生動變換多樣
張光宇是個多面體
多樣化的背後
是他對藝術的專一
堅持不懈的追求
如同孫悟空一樣
追求美好不畏懼任何險惡
雖然時局動亂但不得不承認
張光宇生在了一個適合他的時代
社會給了他豐富的創作素材
苦難磨礪了他的意志
1965年,張光宇舊病復發
離開人世時才64歲
有人覺得,張光宇死得太早
沒熬到名滿天下的時候
也有人認為
張光宇死的時間剛剛好
躲過了接下來的十年浩劫
但事實上
只要作品在,精神便有了承載
歲月最終會沉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