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為、中興被頻頻打壓,孟晚舟被困加拿大,到TikTok、微信被美國政府威脅封禁,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裡,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出海面臨著諸多難以想象的困難。
而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封鎖,雖然披著意識形態的外衣,但歸根究底,這終究還是一場基於技術和經濟領域的精準打擊。
自日本東芝被美國以“莫須有”的罪名持續打壓以來,狙擊國外優秀企業就成了美國政府慣常使用的手段。
長期統領世界的美國不想自己在任何一個領域落後於人,而當技術難以匹敵之時,最好的方法便是利用國家力量強取豪奪。
東芝是這樣,法國的阿爾斯通同樣如此。而即使強悍如東芝和阿爾斯通也擺脫不了被肢解、拆分、收購的命運。因為在美國的統治規則裡,強大即是原罪。
震驚世界的“東芝事件”
1987年5月27日,日本東京的東芝公司大樓被警方團團圍住。沒過多久,東芝機械公司鑄造部部長林隆二和機床事業部部長谷村弘明因走私高科技產品罪名被警方逮捕,一時間,風頭無兩的東芝企業風聲鶴唳。
而以此次震驚世界的“東芝事件”為分水嶺,正處於巔峰的東芝一夜間跌入泥潭,就此逐漸沒落,最終交出了半導體行業龍頭的寶座。
在此次事件中,警方對東芝進行搜查的理由是林隆二兩人涉嫌向前蘇聯出口大型銑床等高技術產品。
據警方調查,東芝機械向蘇聯出口的二軸聯動數控機床不過是掛著羊頭賣狗肉。在實際出口過程中,東芝機械共向蘇聯出口了四臺九軸五聯動大型數控螺旋槳銑床,而這種機床正是核潛艇所需的高效能螺旋槳研發必備器械。
當時正值美蘇冷戰期間,兩大敵對陣營不僅在意識形態、軍事上對立,在高科技技術上也是全面封鎖。
1949年,在美國的牽頭下,“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成立,這一委員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限制與美國同屬一個陣營的西方發達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新技術,而到了1987年,這一管制只會更加嚴格。
因此,對於林隆二兩人犯下的“罪行”,等待東芝集團的將是美國最嚴厲的制裁與報復。
在美國政府的要求下,日本政府直接參與到了這起案件之中,並對東芝集團進行了裁決。
最終,林隆二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而谷村弘明則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而隨著這樁軍用敏感技術走私案結案,美國的狼子野心才真正展現了出來。
1985年的東芝堪稱全球最成功的企業。伴隨著日本經濟的崛起,東芝集團在高科技領域多點開花。在半導體、醫療裝置、重型電機等許多領域,東芝集團都做到了日本第一,甚至隱隱有超越美國的趨勢。
而在科技含量最高的半導體領域,東芝更是超過了美國,並帶動了日本許多半導體企業發展,使得半導體行業幾乎成為了日本的天下。
對於東芝集團乃至日本在高科技領域的飛速發展,美國其實早有戒心。早在“走私案”爆發前的一個月,美國政府就已經宣佈對從日本進口的儲存器加徵100%的關稅。而從之後事件的走向來看,這實際上是暴風雨來臨的象徵。
在此之後,美國開始限制美國企業從日本公司特別是東芝集團進口高科技產品,而沒過多久,“走私案”就被徹底地擺在了明面上。
對於日本來說,美國對東芝集團的狙擊實際上是其稱霸全球的一個標誌。美國劍指東芝的背後實際上是指向了整個日本。二戰後,日本依靠美國獲得了喘息之機,又依靠美國的援助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到最後,美國終將連本帶利收回。
在限制東芝集團半導體出口後,美國開始以強硬的態度要求日本在高新技術領域同美國展開合作。而失去了商業機密的日本企業,只能逐漸淪為美國的代工廠,源源不斷地向美國提供技術與生產力。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此次風暴的中心——東芝集團來說,其公司聲譽以及發展前景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在事件爆發後,美國議員在電視直播中當眾銷燬東芝產品,隨即便在全美掀起了抵制東芝的浪潮。在政客的有心渲染下,東芝事件逐漸從一起普通的“走私案”變成了日美之間的較量。
美國正在藉此機會扭轉日美在半導體以及其他高新技術領域的逆差,而在打壓日本高新技術發展的同時,日本數十年的研究終將為美國做了嫁衣。
在這之後,東芝集團被迫在美國主流媒體上發表了謝罪公告,而董事局高層也紛紛離職,曾經煊赫一時的東芝集團日漸分崩離析。
在東芝衰落的過程中,東芝集團經歷了裁員、重組、賤賣等一系列過程,其在電子領域的“巨無霸”的產業版圖也被拆分成了不同的子公司,並被不同的集團收購。
東芝電視賣給了海信,而最為重要的半導體則被美國貝恩收入囊中。在覬覦東芝多年後,美國政府終於借“走私案”予以了東芝集團和日本高科技產業致命一擊。
百年東芝就此沒落,這是東芝的隱痛,更是日本國民永遠不願提及的慘痛過往。
然而最諷刺的是,東芝事件實際上更應該被稱為“東芝——康士伯事件”,同樣是向蘇聯出口軍事機密技術,日本東芝遭到了最嚴厲的制裁,而挪威企業康士伯,以及其他法國、西德的企業卻毫髮無傷。
所以說,這一系列打擊的背後實質上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處於亞洲的日本的歧視,同時也是美日逆差以來,美國“黃禍”政治抬頭的結果。
肢解阿爾斯通
如果說對東芝的打擊還可以歸結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導致的不信任,那對於法國巨頭阿爾斯通的制裁則完全能驗證美國妄圖統治全球的野心。在阿爾斯通隕落後,一部名為《美國陷阱》的書全面深入地揭發了美國對阿爾斯通打壓侵吞的內幕。
而透過這部書中美國的種種手段,我們不僅能想到東芝的慘痛經歷,同樣也可以窺見中興、華為事件中美國在幕後攪弄風雲的那隻黑手。
阿爾斯通曾被譽為法國工業的明珠。這不僅意味著阿爾斯通在許多核心技術上處於行業頂尖,同時也意味著阿爾斯通涉及領域之廣、商業版圖之大世所罕見。
最輝煌時,阿爾斯通在許多領域都能稱霸全球。在水電裝置、核電站建設、交通運輸等重要領域,阿爾斯通長期佔據著世界第一的寶座。這不僅給法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同時也與美國通用電氣形成了直接的競爭關係,並在很多時候都將通用電氣斬落於馬下。
而與此同時,阿爾斯通在多個領域的強勢表現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關注和忌憚。在籌謀多時後,華盛頓方面將第一槍打在了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全球負責人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的頭上。
2013年4月,赴美公幹的皮耶魯齊在紐約肯尼迪機場被美國警方以涉嫌商業賄賂罪逮捕,而這一手段和加拿大逮捕華為CFO孟晚舟如出一轍。
在皮耶魯齊的案件中,美國司法部將“長臂管轄”發揮得淋漓盡致。在FCPA修正案將外國企業也列入管轄範圍後,阿爾斯通於2002年在印度尼西亞的一樁生意竟然需要美國出面來審判其受賄與否。
這種看似公正反腐實則踐踏國家主權的做法雖然極具爭議性,但介於美國在全球的霸權統治以及美國廣闊的市場,許多國家和企業都是敢怒不敢言。
而作為始作俑者,美國司法部也深知這種做法是非正義的,因此在法案頒佈後,美國司法部也只能一步步試探域外法權的底線。
一直到2006年,美國司法部狙擊德國西門子成功,使得西門子付出了26億美元的代價才得以保全在美國的市場。
經此一役後,美國司法部嚐到了甜頭,開始了肆無忌憚地圍獵他國企業的行動。而在這過程中,受傷最深的則當屬“法國明珠”阿爾斯通莫屬。
在皮耶魯齊被逮捕後,負責審訊的美國司法部對皮耶魯齊進行了威逼利誘,而在皮耶魯齊之後,阿爾斯通的多名高官也相繼因各種原因被逮捕。
一時間,阿爾斯通集團內部人心惶惶。經過一段時間的審訊後,美國最終為阿爾斯通定了罪,坐實了其在多個專案上都存在行賄行為。言外之意即是阿爾斯通透過不正當的手段從通用電氣手上劫走了生意。
對此,美國終於能名正言順地對阿爾斯通開具罰單。依照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美國司法部給阿爾斯通開出了高達7.72億美元的一筆罰金。沒有西門子強大的資金流支援,阿爾斯通根本交不出這筆鉅款。
就在此時,美國司法部又給阿爾斯通董事長兼執行官柏柯龍提出了一個方案:要麼進監獄,要麼將阿爾斯通旗下的電力業務轉讓給美國通用電氣。
為了逃脫美國的司法指控,柏柯龍不得已答應了美國司法部的要求,就這樣阿爾斯通最核心的能源部門被美國企業掌握在了手中。
而諷刺的是,在這之後,阿爾斯通內部還不得不成立一個新的部門,專門用來滿足美國及通用提出的各種要求。
柏柯龍對於核心業務的賤賣不僅給阿爾斯通帶來了巨大損失,同時也在法國國內掀起了軒然大波,法國政府對柏柯龍的這一行為十分不滿,但奈何木已成舟,最讓法國人驕傲的法國企業還是難以逃脫被肢解的命運。
在阿爾斯通事件之後,西方各國也逐漸從美國編織的美夢中驚醒。法國政府隨即出臺了《薩潘第二法案》,用來對抗美國司法部的“長臂管轄權”。
沒有一個國家能踐踏他國的司法公正,即使阿爾斯通存在不正當行為,那也應該由法國自己來審判,來定罪。
除了勝利,無路可走
當美國對當前通訊巨頭華為故技重施時,軍人出生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放出豪言:“在此次鬥爭中,除了勝利,沒有其他選擇”。
經過了數次的打壓制裁後,各國企業已經明白了美國的真實意圖。無論是敵是友,只要強於美國,美國就會用盡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地對其進行打擊報復。
對於超級大國美國而言,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不過是一紙空談,美國一方面嚴於律人,揮著大棒在全世界範圍內對各國企業進行制裁;另一方面又寬以待己,用凌駕於市場規則上的“法律武器”保護著本國企業的不當競爭。
在這一過程中,美國既是市場的參與者,同時又是規則的制定者,這樣將世界各國玩弄於鼓掌之間,美國著實在將霸權主義進行到底。
而對於美國這種濫用規則與法律的行為,對於華為乃至其他企業來說確實唯有堅持到底,才能闖出一條生路。
有東芝和阿爾斯通的前車之鑑在先,我們可以看到,一味的屈服退讓是沒有結果的,這隻能換來美國更無情的打壓和更猖狂的劫掠。既然伸頭是死、縮頭也是死,那為何不盡全力做最後一搏,爭取更多的機會呢?
當然,對於美國種種打壓行為的抵抗也並非是沒有策略的硬剛,而是我國企業和政府基於當下的國際環境以及中美兩國國力對比做出的戰略性部署安排。
如今的美國已經不是原來如日中天、稱霸全球的美國,而隨著其在全球統治力的不斷下降,這對於世界各國的發展來說都是一個難得的好訊息。
從華為以及我國其他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模式來看,努力攻堅核心關鍵技術已經迫在眉睫,美國的制裁不過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而我國企業需要做的正是集中人力物力、資源技術不斷地勇攀高峰,突破美國以及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敢於向美國宣戰背後也離不開國家的支援。對於原來的東芝和阿爾斯通來說,本國政府難以為其提供有力支援,以一個企業的力量去抗衡一個國家和政府無疑是以卵擊石。
而對於華為來說,正因為背後有了中國的支撐,這些企業更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敢於與之一戰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