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我們需要的,是從基礎科學中誕生“硬核科技”,實打實地為中國產業謀福利,中國的企業家也需要明白這個變化,提前做好佈局,從技術創新、產業效率上做好新的突破。
|01|
中國的“高科技”
有太多偽命題
前兩天南開大學教授劉亞東在自己的公眾號上重新談論了“卡脖子”問題,他提到很多人對卡脖子的爭論,仍然停留在淺層面、功利層面,未理解“卡脖子”的本質。
劉亞東說:“當前,中國在諸多核心技術領域被卡了脖子。但這只是表象,問題的實質是我們的基礎科學大幅落後於美西方。”
舉幾個例子,牛頓定律和愛因斯坦相對論是航天事業的敲門磚,麥克斯韋電磁理論奠基了電力和電子工業,圖靈原理和模型孕育了馮·諾依曼現代計算機構架,同位素的發現讓原子彈成為可能,許多生物工程、新醫藥、新材料都誕生於科學發現的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中國的“高科技”是集中於技術的運用,而非新規律的發現。很多人認為科學研究是累活苦活,交給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就好,等他們出了成果,我們再搞技術開發做應用,還自詡這種模式就是所謂的“高科技”。
但這些人不知道,我們不去做科學研究,我們就永遠落後於人。這就好比是修房子一樣,今天我們能把樓層修得很高,外觀裝飾得非常漂亮,看上去我們的空間是更寬闊了,其實出去一看,我們的地還是那塊地,沒有增加一點。
而美國西方國家呢,一直在忙著佔地,雖然樓層沒有我們住得高,但是把時間線拉長,我們的人均空間一定是比他們少的。所以這些選擇忽視的人,沉浸在個人世界裡的人,為表面功夫沾沾自喜的人,永遠做不到改變世界。
不久前,全球專業資訊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釋出了《2021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報告,美國上榜的機構有42家,日本29家,大家所熟知的亞馬遜、蘋果、高通、索尼、日立、本田等國際巨頭均在其中。而中國大陸只有華為、騰訊、小米、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這四家機構入圍。
|02|
大國博弈的邏輯
同樣是商業競爭
理解了美國的戰略佈局,你才能理解為什麼華為會因為5G被制裁,才能明白為什麼國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科學研究,寧願花1000多億也要建立粒子對撞機,就是希望發展中國自己的基礎科學,突破西方世界對我們的科學枷鎖。
對於企業家來說,也一定要警惕這種博弈競爭關係的變化,今天的大國博弈和商業競爭都在走向一個趨勢:迴歸基本面。
只不過國家層面關注的是基礎科學,企業層面關注的是生產要素,今天的企業家正在迴歸產業、迴歸到生產要素的角度,去重塑自己的商業模式。
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10年前,我們對一個人的職業標準評判是“在哪裡上班”,今天我們更可能會問“幹什麼的”。
前者的關鍵是區域,後者是產業;前者是時代政策紅利驅動,後者是戰略佈局、運營紅利,中國發展的核心動力也從區域走向了產業。
所以你看,中國的政策從“先富帶動後富”,變成了“共同富裕”,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叫共同富裕,不是說劫富濟貧,而是讓先富地區的模式、產業,嫁接到其他地方去,本質上是生產要素的重新分配和架構。
而且這個流動,不是所有的要素都需要流動,只有具備長期價值,能帶來長線收益的要素才會被認可。
近期很多監管的重錘,就是在給產業擠泡沫,教育培訓、房地產皆是如此;扶持的產業,如新能源、晶片、電池,都具備基礎科學創新、具備更大的運用場景。
|03|
未來核心產業轉移三大方向
中國的核心產業,一定會發生一個大的轉移,問題只是怎麼轉?向哪兒轉?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依然回到基本面來看,有三個方向上的轉移一定會在未來發生。
一是卡脖子產業。前面我們已經說到了,創新是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性任務,而且今天的國際競爭局勢也讓過去全球化專業分工的佈局思路充滿不確定性。
所以中國對於自主創新的需求一定會提升到新的高度,甚至是像建國初期那樣,勒緊褲腰帶都要堅持的國策,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在未來對這些產業和領域進行傾斜。
二是彎道超車產業。以新能源技術為例,不僅能帶動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還具備“反制和威懾”的戰略作用,如果新能源技術有大的突破,一定會對石油美元的格局造成巨大的影響。
這是種產業就是關係到國運的“殺手鐧”產業,像晶片、5G技術,都屬於這個範疇,即使資本不進入這個領域,國家還是會持續投入的長期戰略領域。
三是專精特新產業。發展專精特新小巨人,意味著中國告別了民資財團化的發展思路,不再單純靠大財團、大企業來實現競爭力,而是要學德國培養出一批中小企業的隱形冠軍。同時也防止大企業在經濟中無孔不入、最終邁向日韓財團化的方向。
最後的共同認識,是告別過去的壟斷利益,讓企業創造實體價值。這一點基本方向直接體現在這段時間對網際網路巨頭的打壓中,過去我們認為網際網路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但在現在我們發現,許多網際網路巨頭做的還是技術運用創新,在數字土地上跑馬圈地。
而我們需要的,是從基礎科學中誕生“硬核科技”,實打實地為中國產業謀福利,中國的企業家也需要明白這個變化,提前做好佈局,從技術創新、產業效率上做好新的突破。
我是瀋海濤,擁有二十餘年投融資操盤經驗、百餘家企業資本運營的實戰商業教練。想要了解企業成長背後的邏輯、財富增長的故事、操盤的真實案例、傳統企業如何轉型升級?關注我,為大家剖析企業基因,解讀商業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