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原因大致有二:心理和修養。
一、心理
這些人大多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對外人很禮貌是擔心自己得罪別人,害怕和別人發生衝突。這樣的禮貌其實是內心對安全的需要,是膽小怕事的表現。由於在外步步小心,時時在意,四處賠笑臉,心中必然有所鬱結。由於自卑怯弱,在外,心中的鬱結不得“通其通”,只有發洩在家中。家中發洩相對安全,對父母發洩是最安全的。因為他們很清楚,無論怎樣對父母發脾氣,父母都不會真正記恨。於是,雙重人格就這樣產生了。我有個長輩就是這樣的人。她和村裡所有人說話都輕聲細雨,滿面春風,但是對母親卻常常冷如冰霜,甚至惡語相向。我開始很奇怪,後來慢慢發現,她是非常怯懦的人,很怕和村裡人發生衝突。她的禮貌其實是裝出來的,是自我保護機制。根據弗洛伊德心理能量守恆原理,她在外壓抑掉的不滿、氣憤必須釋放出來,其身心才會健康。她不敢在外人面前釋放,只能在自己最親愛的母親那釋放了。於是母親成了她的出氣筒。
其實,很多未成年也會有這樣的雙重人格。在學校乖巧無比,在家刁蠻胡鬧。這些孩子內心很清楚,只有乖巧聽話,老師喜歡,他(她)才不會被人欺負。在學校對自己的壓抑須要釋放,才能心理平衡,於是回到家中就為所欲為,任性刁蠻。
因此,這類人對外人的禮貌不是真正的禮貌,而是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的人的自我保護機制。對父母總髮脾氣也不是不愛父母,而是把父母當成了情緒發洩的“通其道”。
二、修養
這些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的人還缺乏修養,修養不夠也造成了他們的雙重人格。
孔子說,君子無憂無懼。只要仰不愧於天, 俯不怍於人,坦坦蕩蕩,何來怯弱自卑,何來不安全感?
如何才能走出自卑怯懦?靠修煉自已,靠君子修養的慢慢養成。這可以透過讀書來修煉,也可以透過生活來修煉。
君子修養養成之日,自卑變自信,怯懦變勇敢。那時對任何人都會表現出真正的禮貌。雙重人格一去不返。
對外人禮貌,對父母不遜是普遍現象,是一種不健全的心理和修養造就的雙重人格。這種現象須要重視,這類人須要關懷和幫助。
對待父母最高境界即為"色難",特別是已耄耋之年的父母,他們耳背了眼花了手腳不聽使喚了,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考驗子女之時。能真正做到"色難"才實屬孝子孝女,對父母好言好語好臉色就是最大的孝順。
對親近的父母經常發脾氣的人大抵在事業上也不會太成功,孝順父母就是在養好自己的風水。
他(她)一種應該是:從小缺乏父母之愛以至心存怨憤,一有機會就要發洩出來,這是需要父母靜下來與已成年的子女暢聊一番,解開孩子心中的鎖,"解鈴還需繫鈴人"父母對子女幼小時欠下的情感債也要坦於承認,這類人的心結打開了必定會是孝順父母的。
另外常常無端向父母發火的就是在外像只綿羊,在內像只老虎的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窩裡恨",這大抵是小時候缺少巴掌的人,幼時父母無所顧忌的溺愛使他們分不清事物好與壞,是與非,對父母習慣性發火,在他看來也無所謂,因為從小就如此父母也無責備。這就是"杖棍之下出孝子"的來由,但這"杖棍"一定是有錯必究,無錯不能亂使棒棍,做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才能儘量合格。
我們都乃一界凡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年少輕狂時對父母發過脾氣使過性子,隨著年齡變大經歷增長,到了中年大多數人會更對父母更加珍愛。自己做了父母便會體會到養育子女的不易,工作之辛勞,社會人性之複雜。在年老的父母面前會放下所有偽裝,卸下包袱聊聊家常,扯扯小時候左鄰右舍趣聞,這就是所謂天倫之樂。
新的一年到來預示父母又老了一歲,他們無論怎樣都是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走一遭的人,是我們最為親近的人,剋制脾氣好好同他們講話,一遍聽不到就講兩遍,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父母在、家在人生還有歸途,真正做到對父母"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