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底色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劇作家尚福爾有句話:一旦一個人下定決心只同那些他以為絕對品行端正、純潔善良、通情達理和實事求是的人來往,其結果就是他必須獨自生活。
那個搞戰略策劃的王志剛,談到人性的三個底色,虛榮、貪婪、僥倖,只要是人就必定有這三個底色,誰也別想逃脫。
而我們講的“君子之道”包括哪些?餘秋雨概括為9點:君子懷德,君子之德風,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蕩蕩,君子中庸,君子有禮,君子不器,君子知恥。
我把三者的話放在一起,是因為都是最近讀到的內容。
這三段話,似有關係,似無關係。我認為在講一件事情,就是人。
人不完美,本性就不完美,但我們每個人和人打交道時,都希望大家都能是君子,而實際上每個人又很難成為沒有缺點的真正君子。
那麼,如何使人性底色變得透亮一些,即使虛榮,即使貪婪,即使僥倖,也沒那麼不讓人覺得不可理喻,而更接近君子的樣子呢?
比如“虛榮”,其實誰都有虛榮,即使虛榮,也能愛惜自己的羽毛;比如“貪婪”,不能只想著欺世盜名,要學會盡力也能盡天下力,求名也求萬世名;即使僥倖,也能謀定而後動,不能總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心中懷德,心裡坦蕩,心頭知恥。
做人難,難在哪?難在我們都是人,都有人的各種慾望,卻要不斷地剋制自己,要不斷地提醒理性,要不斷告誡自己別想天下掉餡餅,於是就有了痛苦,然而沒有這種痛苦,可能就沒有各種快樂,更談不上幸福。、
所以,劉瑜會說溫和、理性、寬容的人有,但同時也堅守、還有使命感,還能充滿激情,那就鳳毛麟角了。
所以難。
在虛榮的問題上,有時候面子一錢不值,在僥倖問題上,有時候冒險是一種必須,在貪婪問題上,獲取更大利益已不是一種個人需要。
人性的底色原本是灰暗的,人生的目的其實是讓灰暗變亮。而因為暗,才意味著有亮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