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所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有人自小就是個“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人。有人小時候躲在洗手間看書,在黑暗的樓梯角看書,打著手電筒躲在被窩中看書,走路的時候看書一頭撞在電線杆子上。
如此渴求文字並狼吞虎嚥地咀嚼它們,對書中展現的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與敬畏,由世界之大看到自己的渺小,在思考過程中體會到由心的孤獨卻不寂寞,在成長路上努力把書中隱藏的變成自己展露的,以期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讀書的過程中,常會發現一個精彩的人物,他甚至不是主角,卻會讓人為之傾倒,如《白鹿原》中的朱先生,《一個女人的史詩》中歐陽萸的父親,《第九個寡婦》中的孫懷青,《小王子》中的小狐狸。他們如此耀眼,人們在讀書的過程中輕鬆發現他們,會想象他在書本之外的思想、態度、行為,去揣摩他,模仿他。他或許並不存在於現實中,但你嚮往已久,其實那個人就是你一直以來最想成為的人。
《一個女人的史詩》中歐陽萸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淡泊的人,一個知識淵博的讀書人,收藏了許多書,讀書人自然也是愛書之人,文革來了,他知道他的那些寶貝保不住了,兒子歐陽萸也有同樣的困境。
他對歐陽萸說,讀過的書,永遠是放在了腦子裡,掠不走。那位淡泊的父親活的像個仙人,你去他家,只要強烈地表達了對某物件的喜愛,不論那個物件有多寶貝,那個東西就是你的了。
他愛收藏那些美好的事物,但他卻從來不被牽絆,比起那些高價買回來一件寶物,鎖在櫃子裡計算著一些數字的人,他更懂收藏的意義。
他還有很多事蹟,處處透著豁達與智慧,仙一樣來人間走一走,看一看,不管發生什麼連眉頭都不皺一下。這樣的人,實在讓人心生嚮往。我從來不敢奢望能像他一樣,但不自覺地想靠近他,向他的方向前進。
正如歐陽先生所說,讀過的書,永遠是放在腦子裡了。讀過的文字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滋養我,每一點學識的碎片都會在恰當的時間展出它的光芒。故事脈絡忘記了,情節對白忘記了,像是熬湯的時候化去的皮肉筋骨,最終沉澱下來的,都是易經伐髓的仙丹,片言隻字也許都是日後的救命稻草。
初中看過一篇故事:有一個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訊息,他就流著淚嘆息:“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可是,厄運終於落到了他的頭上,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他的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他自己也被敵人擄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當他終於逃出虎口時他已經成了殘廢,從此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人們見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聽身世。聽他說罷,人們往往發出他曾經有過的同樣的嘆息:“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但是落難的王子正色道:“先生,請別說這話。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落難的王子撐著柺杖遠去了……
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哪裡看得懂這個,只當一個情節過於平淡的故事,讀過便罷,從不曾想起,如今距離讀過這篇文章二十多年,更是早以為自己忘了。
然而每當過得很糟糕的時候,文中那句話卻總是模模糊糊的盤旋在心頭:“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想著這句話,熬著熬著也就過來了。讀書的意義在部分層面上,也許就是為了這樣在某些時刻,會浮上心頭的文字吧
“已識乾坤大,尤憐草木青。”讀書的人,既能抬頭仰望星辰,也能低頭看見自己,感受到腳下無數細小卻蓬勃的生命,在尋常狀態中孤單卻不寂寞,豐富但不自滿,悲憫而不悲傷。
當然了,看再多的書,看天還是天,看水還是水,但是,看天還可以是:江靜碧雲天、江風木落天、遠水倒垂天、風勁欲霜天、一江春水碧於天、小舟翻動水中天、臥看秋濤蹴遠天、一行白鷺上青天、憶君迢迢隔青天、五千仞嶽上摩天……看水也可以是:山遠低於水、月來滿地水、蓮子清如水、思君如流水、曾經滄海難為水、遙憶美人湘江水、長恨人心不如水、千載秦淮嗚咽水、古來萬事隨流水、萬里秋風吹錦水……
世界有兩個,一個是用線和尺丈量的世界,一個是用心和想象去感受的世界。於我而言,即便身困枯井底,世界也依然是廣闊而美麗的。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以身外身,做夢中夢,在書中,我活在天涯海角,活在過去未來,活過千萬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