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中華大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張揮為該姓始祖。
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立前涼王朝。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
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繃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張姓源於上古黃帝之子揮。據史料記載,揮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並因此而得姓: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另據《元和姓纂》所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
這支張氏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最早發源於尹城國的青陽,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祠附近,其後望族也出於這一帶。也是張姓的主要淵源。
二是岀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春秋時由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所建的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
三是岀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
元末蒙古將領伯顏帖木兒,英勇善戰,歸明朝後,被明太祖賜張姓。另有女真族人咎卜也被明太祖賜姓張。
又要據《三國志·魏志》所載,魏國大將、晉陽侯張遼,本姓顳,後改為張氏,世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後成為大姓。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的。如三國時烏桓族中張姓是貴姓;十六國時,後趙政權中,也有許多羯族張姓。另外女真族中顏盞氏、赤盞氏等在明朝時也有改張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