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一個特殊的日子。七年前,張賢亮先生安詳的睡著了。是的,沒有苦難的折磨,沒有病痛的侵擾,就這樣安安靜靜的長眠在自己的安心福地。七年過去了,他的立體文學作品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拜讀,領會著先生的智慧與精神。此刻,讓我們共同緬懷這位長者、智者。願他在天堂裡安好!
明天,是張賢亮先生逝世7週年紀念日,在此之際,謹以口述寧夏的《懷念張賢亮委員》一文及先生生前好友的懷念,帶我們重新回顧先生的輝煌人生。
關於張賢亮先生
他是一位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很有名的作家,正如人們在悼念他的文章中所說:“他的離去必然會引起世人的關注。”
張賢亮曾是全國政協文學藝術界委員,從第六屆至第十屆歷全國政協6屆委員會,從1983年起到2008年初整25年,任期之長在全國政協也是少有的。
我於退休前一直在自治區政協工作,由於工作的關係曾與張賢亮委員有過多次接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93年3月初的一天上午,我作為《人民政協報》的特約記者,曾預約採訪了他。
當時張賢亮是自治區文聯主席,還兼任了兩個公司的董事長,《人民政協報》社委託我對張賢亮委員下海經商進行專訪。
那時候,張賢亮委員是個大忙人,作為作家他說:我的興趣和人生價值都在文學上,作為文學藝術團體的負責人,我則為活動經費緊缺而焦心,為穩定文藝隊伍而勞神……我曾打報告想辭去文聯主席職務,專心創作,但沒辭得掉。主要是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和十四大精神給我以鼓舞,就覺得要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一職責。
為了找出路,他忙於機關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和興辦第三產業,並以很快的速度在寧夏文聯名下開辦了藝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寧夏商業資訊有限公司。
對其動機,他講得很明確,在文藝界吃粗茶淡飯的人,當然不安心自己的現狀,勢必尋找第二職業。
與其讓他們分散去搞,倒不如把他們的資金集攏起來,由群眾團體以入股的形式搞第三產業,使他們能夠安心自己的專業。
張賢亮設想,他將吸引寧夏的兩千多名文聯成員投資入股。
問到公司的經營狀況,張賢亮喜上眉梢,連聲講不錯。
難怪張賢亮以“文化型商人”自居,在當年1月22日《文匯報》上發表宣言稱:我們面臨著一次歷史的轉機,我們要實踐!我們要下海!我們要衝破專業的桎梏,在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中,成長為馬克思所說的“全面發展的人”!
並預言,未來中國實業界的巨頭中將有很多我們文化人。
採訪中,張賢亮談的最多的是他的藝海公司與農建委牽頭興建的鎮北堡西部影城的發展藍圖。賀蘭山沿線40多公里既有森林、沙漠和湖泊,又有明長城和開闊的古戰場遺址,彙集了中國西部風光的全部景觀,具備拍攝中國西部影視片的最佳背景條件,並已拍攝了《紅高粱》《黃河謠》《五個女人和一根繩子》等十餘部反響較大的影視片。
就在採訪他的一個月前,美國兢誠集團總裁查兢傳先生和臺灣珍珠企業集團執行總裁王佑章先生慕張賢亮大名來寧夏,與藝海公司簽訂了投資協議書,並委託張賢亮全權代理他們的投資事宜。
談到這裡,張賢亮一再表示,還要感謝自治區、銀川市對這一工程所給予的大力支援。
他雄心勃勃又極為鄭重地說:西部影視城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好萊塢,歡迎國內外製片人到他的影視城拍片,需要什麼外景樣子,就佈置成什麼樣子,顧客就是我們的上帝!我一再告戒公司同仁,名人打名人牌,只能打一時一事,但絕不長久;企業的生命力不在於有名人,在於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才能爭取到顧客,才能在市場經濟中建立起可靠的信譽。
那時沒有錄音筆之類的便當工具,全靠筆寫腦子記,又是第一次採訪名人,有點緊張。
不過還算順利,我發的稿《張賢亮談“下海”》被《人民政協報》當月登載,這次採訪讓我親身感受了張賢亮委員的人格魅力。
回頭看,張賢亮的確是很有頭腦也很有眼光的文化型商人,21年前的宏願得以實現。
西部影城已拍攝了《紅高粱》《黃河謠》等獲得國際大獎的電影及《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等近200部膾炙人口的影視片,榮獲“中國十大影視基地”稱號;並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專案保護性開發綜合實驗基地”,“亞洲金旅獎·最具特色魅力風景名勝區”等等,創造了中國旅遊產業的奇蹟。
之後我與張賢亮委員還曾有過多次工作接觸,在我擔任自治區政協秘書處長及辦公廳副主任期間,曾好幾次陪同全國政協委員赴京參加“兩會”,張賢亮委員是文藝界的,安排住宿在香山飯店的次數多。
記得他很早就用上了膝上型電腦,每次開會都帶著,一有空閒就敲起來,我們工作人員都很敬佩他的勤奮。
再以後的幾次接觸,是陪同全國政協領導或者兄弟省區政協委員視察團去影視城參觀,我電話預約張賢亮委員出面接待,他都爽快答應並熱情地盡了地主之誼。
如今,張賢亮委員雖已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音容笑貌猶在昨天......
張賢亮,1936年1月8日生於南京,祖籍江蘇盱眙。
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
1955年從北京移居寧夏,先當農民後任教員。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長達22年。
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張賢亮獲得平反,重新執筆創作,從《四封信》到《邢老漢和狗的故事》,再到《靈與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張賢亮的創作走上騰飛之路,不僅奠定了自己在當代中國文壇的堅實地位,而且成為享譽世界的作家。
曾任全國政協第六、七、八、九、十屆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四、五、六、七屆主席團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第三、四、五屆主席、黨組成員,寧夏作家協會第三、四、五屆主席,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名譽主席,寧夏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張賢亮先生是中國新時期以來的重要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邢老漢和狗的故事》《靈與肉》《肖爾布拉克》等;中篇小說《河的子孫》《龍種》《土牢情話》《無法甦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綠化樹》《青春期》《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長篇小說《男人的風格》《我的菩提樹》《習慣死亡》《一億六》以及長篇文學性政論隨筆《小說中國》;散文集有《飛越歐羅巴》《邊緣小品》《小說編余》《追求智慧》《中國文人的另一種思路》等。
曾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1980年的《靈與肉》、1983年的《肖爾布拉克》、1984年的《綠化樹》),多次獲得全國性文學刊物獎,有九部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搬上銀幕(《牧馬人》《黑炮事件》《肖爾布拉克》《龍種》《異想天開》《我們是世界》《男人的風格》《老人與狗》《河的子孫》)。
作品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
張賢亮先生還是著名的文化企業家,創辦寧夏華夏西部影視城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公司所屬的鎮北堡西部影城,已成為中國西部最著名的影視城,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個人被評為“中國文化產業十大傑出人物”及“中國十大收藏家”“中國十大才智人物”“影響寧夏五十年人物”、寧夏“特殊貢獻的知識分子”,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張賢亮先生也是著名收藏家、書法家、慈善家。
自2010年開始,張賢亮先生以個人名義每年捐贈150萬元至180萬元對寧夏貧困的患者實施“救生行動”,獲得“希望工程特殊貢獻獎”,2008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慈善人物”,2010年被評為“寧夏慈善大使”。
2014年9月27日,張賢亮先生不幸逝世,享年78歲。
——李國文
文壇失去賢亮,應是痛失;我失賢亮,其痛有過文壇!賢亮是我人生的摯友,此時此刻,痛徹我心。我深知他所經歷的那些磨難,他文學的才氣和勇氣,他的坦率、憨厚與好勝,他內心的種種衝突;我還知道他帶著哪些心願與遺憾走的。我只能默默地說,賢亮,放下心走吧,你已經完成了自己,因為你的文筆、你的人物、你自己,真實和無情地記錄了時代;對於作家來說,誰記錄了時代,歷史一定記住他。
——馮驥才
像《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與任何作家作品毫無雷同,是完全屬於張賢亮式的“獨特體驗”,而且表達得很美。
——陳忠實
張賢亮是我們的前輩,上世紀80年代初,他的《綠化樹》改變了中國文壇的面貌,也震撼了我們這些初學寫作者的靈魂。後來他的一系列作品中也多有人之不能言、人之不敢言之處。我與他沒有私交,但對他懷有敬意。對這樣一位悟透人生的作家,活著時不需要恭維,死後也不需要花圈。最好的悼念是重讀一下他的書。
——莫言
張賢亮是中國百年來最優秀的幾個作家之一,他使當代西域,文氣沛然。我在汶川地震後捐建的三個圖書館,都掛有他的長幅題詞,睹字思友,不勝感慨。
——餘秋雨
歷盡人間滄桑不改男人本色,空留紙上煙雲能見赤子衷心。
——何士光
張賢良先生是當代中國重要的作家,西北文學的一面旗幟,其作品曾深刻影響讀者。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有魏晉名士風,繼承了中國古代文人的風骨。
——周濤
張賢亮是新時期中國文學的“高峰”之一。在改革開放後,張賢亮的文學作品對我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如果說新世紀的中國文學進入了一個輝煌的時期,那麼張賢亮對這個“輝煌”的出現起到了重要的開拓性作用。可以說,他是近三十年來中國文壇的一位標誌性作家。
——陸天明
張賢亮的作品影響力達到現在無法想象的地步,我們現在作品寫得好也就是寫得好而已,他的作品在當時是很多中國人都會讀的。
——格非
張賢亮的文字是同時代作家作品中最優秀之一。包括梁曉聲、張抗抗在內的知青文學,莫言代表的鄉土文學,他們都是站在張賢亮這一輩人的肩膀上成長的。
——邱華棟
賢亮是我敬仰的一位偉大的作家,他有一顆童真的心和悲憫的情懷,他的笑容和作品獎成為我成長的記憶。
——扎西達娃
張賢亮先生是中國當代最富盛名的優秀作家之一,他關注顯示,勇於探索,思想深邃,是新時期中國文學的卓越開拓者。他的《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已經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學經典。長期以來,張賢亮先生也非常關心和支援中國現代文學館事業的發展,為豐富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館藏做出了重要貢獻。
——吳義勤
沒有他的《靈與肉》,就沒有《牧馬人》,全國的老百姓也不可能這麼快認識我。
——朱時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