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長城作為我國古代防禦少數民族的建築,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根據記載,我們國家最早的長城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建設的,當時各諸侯國之間爭鬥不止,為了抵禦敵國的侵犯,各個國家都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在周朝的時候,我們還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講的就是烽火臺傳遞資訊的事情,但是周朝時期的長城還不是我們今天我們講的長城,那只是部分防禦工事。
我們講的長城實際上是秦長城,它最初是由秦始皇命人修建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以前各個諸侯國修建的長城進行了修繕,並把它們全部連線了起來,這樣我們就有了萬里長城之說。而長城這一稱呼也是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出現了。當時的史書記載,齊宣王命人築造長城,從大海開始一直到濟州,差不多有千里,用來防備當時的楚國。
而在這之前,對於長城的稱呼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的叫作方城,有的叫作長塹、城塹等,這些稱呼在每個朝代都有所不同,但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長城,大部分其實都是在明朝時期修建的。
在古代的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但是他們缺少必要的生活物資,所以就會經常性的襲擾以農耕文化為主的中原王朝。遊牧民族採用游擊戰的方式,往往能形成以少對多的局面,對我們的邊境地區來說是巨大的威脅,造成邊境地區出現較大的隱患。所以為了防止這些遊牧民族毫無阻礙的進入到我們的華北平原等中原腹地,出現百姓沒辦法正常耕作的現象,明朝時在秦長城的基礎上再次對原來的長城進行了翻修,並在部分地段重新修建了長城。這也就是我們講的明長城。
但修建長城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秦朝時秦始皇是舉全國之力來修建長城的,而這也導致了在修建長城的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民力國力,導致民不聊生,促使在經過多年戰亂後,百姓們的生活更加困苦。秦朝的百姓們也在這種壓迫下出現了各種反抗,在當時關於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其實就是這樣一種反抗的表現。也從側面反映了修建長城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而我們會發現,長城能在我們國家屹立千不倒,這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這其中又有什麼奧秘,當時的人們又是怎麼修建長城的呢?
其實在修建長城的時候,人們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一般用到的材料主要是土石和木料。在修建的時候若是在崇山峻嶺就會用石料修建,若是在平原則會選擇夯土,若是在沙漠則會用蘆葦或紅柳。但是用石頭或者夯土做的其他建築根本沒有儲存那麼長的時間,為何只有長城能屹立千年呢?當時也沒有水泥和鋼筋,古人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原來我們聰明的祖先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他們用石灰、沙石和紅泥再加上一些用糯米煮成的水混合到一起來進行修建長城。這種材料在幹了之後可以粘連到一起而且會非常的結實,所以成了當時最好的最堅固的建築材料,可以說是當時的一項黑科技。
在我國古代,沒有水泥做成的混凝土建築,但是古代的建築師們透過自己的經驗總結,找到了一些和水泥具有同樣功能的建築材料。而當時所用的石灰加糯米粉水的辦法就是一種比較耐用的建築材料。用這種方法建造的建築不僅具有比較好的柔性還具有較好的防水性,甚至比我們今天用的水泥效能都好一點,只不過唯一的缺點是生產的成本比較高,所以,在我們現代它也被漸漸淘汰了。但用這種方法建造的很多古代建築都具有非常堅固的特點。
從世界的歷史來看,古代的人們創造了很多偉大的建築,但是我們中國的長城卻是獨一無二的。它不僅僅是千千萬萬不辭辛苦的勞動人民費盡千辛萬苦建造的,還凝聚了我們先人們很多獨特的智慧,每一片長城的磚都是古代人們汗水的結晶。而長城也是我們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在太空上遙看地球時,唯有我們的長城是能被肉眼看到的人類建築,就這足以讓我們每個中國人感到無比的驕傲。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長城,讓它繼續屹立不倒,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