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有一句讚美友誼的成語叫八拜之交,其中之一是管鮑之交,說的是春秋時期的落魄商人管仲和“官二代”朋友鮑叔牙之間的故事。
據《史記》記載,管仲(名夷吾),潁上(今安徽)人,早年家境貧困,外出經商,但是賺少賠多,生活窘迫。幸運的是,管仲有一個賞識他的好朋友鮑叔牙。鮑叔牙的父親是鮑敬叔,有考證說,鮑敬叔是春秋時期杞國公子,到齊國出仕(齊僖公朝)為大夫,是鮑姓始祖。所以,鮑叔牙是世家子弟,典型的“官二代”,但偏偏喜歡管仲這個窮哥們。
管仲和鮑叔牙曾一起經商,分紅時,管仲經常拿大頭(分金時多自與),但是鮑叔牙並不在意。再後來,兩人棄商從政。管仲投奔了齊國的公子糾;鮑叔牙投奔了公子小白,即後來的“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世人皆稱鮑叔牙有“識人”之才,由此可見一斑。
此時,齊國的國君是襄公無知,此人不僅和自己的妹妹關係汙濁,並因此暗殺了妹夫魯桓公,而且動輒殺戮、欺侮臣下。他的弟弟們為了避禍,紛紛出走。公子糾由管仲和召忽陪同去了魯國姥姥家。公子小白則帶著鮑叔牙投奔了莒國。
公元前685年,齊國發生政變,襄公無知被人殺死,得到訊息的公子糾和小白都決心回國繼承君位。魯國更是決定發兵護送公子糾安全回國,並派管仲帶兵在小白的必經的路旁設下埋伏,以絕後患。
小白“如約”而至,管仲張弓搭箭,小白應聲而倒。管仲大喜,派人快馬加鞭回報小白死亡的訊息。公子糾以為勝券在握,在魯國連續慶祝了好幾天,才帶著滿身酒氣喜滋滋地踏上了歸途。而事實上,管仲的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但“狡猾”的小白為了迷惑管仲,假裝死亡,隨後倍道兼行回到齊國,被監國上卿國、高氏擁立為國君。
當年秋天,亡小白之心不死的魯莊公為幫助公子糾爭位,帶兵攻打齊國,意圖“武力干涉齊國內政”。公子小白隨即調兵遣將,雙方在乾時(今山東淄博桓臺境內)遭遇。齊軍以逸待勞,大敗魯軍,魯莊公為了逃命,丟棄所乘戰車,改乘輕車,倉皇逃走。
不久,跟隨公子小白回到齊國並擔任大夫的鮑叔牙領兵進逼魯國,隨後送來齊桓公的書信說:“公子糾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親手殺他,你們替我殺掉。但召忽和管仲得給我留著,我要把他倆親手剁了。”魯國人萬般無奈,殺死了公子糾。召忽不聽管仲的勸阻而自殺,管仲則心甘情願做了齊國的囚徒,因為他知道,有鮑叔牙在,自己的苦日子終於到頭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管仲一到齊國,就被鮑叔牙請進府中,好好梳洗招待了一番後,立即推薦給齊桓公,隨即被“厚禮以為大夫,任政”。
在管仲等的輔佐下,齊國很快國富民強,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鮑叔牙關於管仲之才的預言一一實現。
這就是患難見真情,這就是朋友!現在朋友圈流行一種說法,說一個人只有借錢時才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而管鮑之交之所以令人神往,就在於它超越了世俗的利益和算計,達到了精神層面的理解、包容和支援。這使我想起很多草根型創業者,他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最最困難的時候,有朋友們的無私援助。管仲們的幸運之處就在於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來了救命稻草——
管仲:“當初我家裡窮,和鮑叔一起經商,分錢的時候我總是多拿,但鮑叔不認為我貪婪,知道我是因為貧困;我曾經替鮑叔做事,結果弄得無法收拾,鮑叔不認為我愚笨,知道我是時機不好;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被國君斥退,鮑叔不認為我不成器,而認為我時運不濟;我曾經在作戰時多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知道我家中還有老母親需要供養。我跟著公子糾做事,公子糾被殺,召忽自殺,而我堅持活了下來,鮑叔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是不羞小節而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生我者父母,理解我的人是鮑叔啊。”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管仲因鮑叔牙的幫助和舉薦而成為千古名臣,而鮑叔牙也因管仲的蔭庇而子孫顯貴,家族興盛“十餘世”。
山東濟南濟鋼新村有一座山——鮑山,附近曾有一座石城——鮑城,據說這裡就是鮑叔牙的食邑,如今已經是一座美麗的公園。還有,美麗的鮑山腳下有鮑叔牙的墓,1995年被列為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鮑叔有知,當含笑九泉。
國學經典欣賞: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史記•管晏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