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言:“福盡災來,祿盡人亡。”
世人皆想一出生便家世顯赫,高官厚祿,一生享盡富貴榮華。
殊不知,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定數,福享完了,災禍就來了,祿達到頂端,家門就會衰敗。
《老子道德經》中也闡述過這樣的道理:物壯則老,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這是在警告世人,世間萬物不可盡,不盡方可綿延不絕。
福盡災來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有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福盡災來,禍盡福到,福禍相依,禍是福的依憑,福中亦潛藏著禍端。
人一出生,吃多少用多少上天早已安排好,若只知一味地享受,不知勤儉,待福氣耗盡,災禍也隨之而來。
詩人李白,是個好酒且生活極度奢靡的人,他認為人生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經常和朋友通宵達旦的飲酒作樂。
從他的詩中便可看出他的奢侈,“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名貴的寶馬,昂貴的皮衣,全部拿去換酒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但千金散盡就沒有回來過。
導致了安史之亂後,老年的李白過著漂泊困苦,窮愁潦倒的生活。
人這一生,吃穿用度老天早有定奪,若早早用完,後半生便只能貧苦度日了。
李白便是年輕時盡情享福,無度揮霍,以致年老時生活十分淒涼。
《道德經第九章》有言:“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富貴時,若驕橫跋扈,窮奢極欲,不知節儉,這必然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生活安逸時,不考慮未來的日子,不剔除奢侈,行節儉之事,就像將樹木連根拔起,還要求它茂盛生長,將水的源頭堵死卻要求它長遠流動是一個道理。
老話說得好,人這一生享多少福,受多少罪都是有數的。
年輕時,把福享了,年老時,就要受罪;年輕時,若能知簡樸,年老時,方可安享晚年。
人生要懂得精打細算,就算腰纏萬貫,也應做長久考慮,切忌今朝有酒今朝醉,否則就只能明日愁來明日愁了。
福氣要欲取有節地用,生活要克勤克儉地熬,日子要細水長流地過。
祿盡人亡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有言:“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
想要削弱一個人,必定要先讓他變強;想要廢掉一個家族,必定要先讓它繁榮興盛。
古往今來,那些名門望族,高門大戶最終的結局都如舊時王謝一般,走至衰弱。
同樣,那些功高蓋主且不知進退的開國功臣,也都從金印紫綬走向滅亡,甚至牽連家人,誅滅九族。
唯有知分寸,懂放手,方可保半生平穩。
高穎是隋朝的開國重臣,一生追隨隋文帝。
助他登上皇位後,還在平定陳朝,降服突厥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他為人耿直,又仗著自己的政績,看到隋煬帝的荒唐行為,就直言不諱,終招致隋煬帝的厭煩,後以誹謗之罪被殺。
其實即使高穎不干預隋煬帝的生活,隋煬帝亦不會留一個功高蓋主的人在身邊。
做人應知進退,識深淺,高穎的功勞足以安養餘年,功成名就後若能適時地退出朝堂,定能晚年順遂。
《道德經第二章》有言:“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功成業就而不自居,不據為己有,就永遠不會失去,亦不會因此而招致禍患。
明太祖朱元璋是將“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表現的最淋漓盡致的一位君主,殺了30位開國功臣,無論文臣武將皆不放過。
但也有識時務的聰明人,最終得以保全自己,信國公湯和便是其中一位。
他在所有功臣中是最懂得明哲保身的,明太祖坐穩江山後,他不留戀權利富貴,主動提出解甲歸田,明太祖賞給他大量的金銀珠寶,田地豪宅。
湯和告老還鄉後,雖沒有了高位與權勢,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給後代子孫留下了一大批財富。
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應懂得趁早罷手。
不要學賭桌上的賭徒,贏錢的時候,不懂見好就收,最後不僅將贏的錢輸回去,還會把自己輸的傾家蕩產。
人生要做到淡泊名利與地位,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向著自己相反的方向發展。
貪心不足只會自取滅亡;懂得急流勇退,收斂意欲,方能使自己得到一個圓滿的結局。
人生要懂得惜福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有言:“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有災禍,才可以長久的幸福生活下去。
人一生的福報是有限的,若不懂節制,肆意地使用,災殃必會到來;若想福報綿長,就要懂得適度地使用它,懂得惜福。
明朝金溪,有個叫胡九韶的人,家境貧寒,每天傍晚時分,他都會到門口,焚香並向老天拜九拜,感謝老天給他的一天清福。
他的妻子笑他說:“我們一日三餐都是粥菜,哪裡算得上清福。”
胡九韶卻說:“第一我感激生活在太平盛世;第二感謝我們全家能吃飽穿暖;第三感恩家中無病人,無囚犯。這難道還不算清福嗎?”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有言:“知足者富。”
知道滿足的人才是最富有的。
誠然,胡九韶雖生活清貧,但他心懷感恩之心,懂得滿足,內心富足,心情自然是愉悅的。
而當今社會,大多數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心中常懷怨懟,嫉恨,心境總是沉浸在怨恨難平中。
從不知感恩,總是想擁有一些和自己能力不匹配的事物,終會落得得不償失的結局。
福,是父母健在,身體健康;福,是愛人體貼,孩子孝順;福,是月結有餘,吃飽穿暖;福,是心中無憂,平安順遂。
懂得惜福,方能有福,惜福,是珍惜已經擁有的幸福;惜福,是感恩帶來的幸福的人,惜福,是過好當下,知足常樂。
《道德經第二十九章》有言:“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聖人要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極端,生活中不要奢侈浪費,有了功勞也不要過度炫耀。
福盡災來,祿盡人亡,萬事有定數,做事有尺,說話有度,人生的路才不會走到絕境。
點個“在看”,願世間你我,都能做個懂福,惜福之人,方能不至福盡災來,祿盡人亡之地,安穩順和地過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