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本身是一個物理理論,但它又高於一個具體的理論,它是一個理論框架,所有的物理理論都可以融入這個框架中——目前除了廣義相對論以外。量子力學量力而學,我們今天只對量子力學中一些有意思的現象“淺嘗輒止”。
我們已經瞭解了“單光子雙縫干涉實驗”,這是量子力學中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我們還知道,不僅光子,世間萬物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那麼讓我們想象一個粒子的“單粒子雙縫干涉實驗”。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名叫王七,和夢遊仙境的愛麗絲一樣,他也喝了“變小”水,變成了微觀世界中原子一樣的大小,然後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動性就開始彰顯了。
王七想要進入一個教室,教室有兩扇門,他可以同時透過這兩扇門進入教室嗎?是可以的,因為王七具有波動性。那王七到了教室的什麼位置呢?王七所在的位置是由兩個路徑的差來決定的:當路徑差是波長的整數倍,王七有更大的可能出現在此;而當路徑差是半整數波長,王七則不會出現在這裡。這就是雙縫干涉。
下面我們把教室的兩扇門全關上,王七沒有鑰匙,面對一堵牆,他怎麼辦?量子的王七能不能穿牆而過,進到教室裡呢?如果王七是一個經典物體,那麼他沒有辦法穿牆而入,除非他的能量大到可以把牆打倒,然後過去,或者他可以跳得足夠高,從牆上邊翻過去。但是,現在的王七有了波動性,事情就不一樣了。
提到穿牆,我們上網搜一下,會搜到“穿牆技術哪家強,請買XX路由器”等內容。這告訴我們,波動是可以穿牆的,路由器發出的無線訊號是電磁波,電磁波可以穿牆。從這個例子我們學到兩點:第一,穿牆是波動的“種族天賦”,波動天生就會穿牆。第二,穿牆之後波動的幅度會減弱。應用到王七,我們知道:第一,王七是一個物質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他也可以穿牆而過。第二,穿牆以後波動減弱,這就有點恐怖了?你吃一個蘋果,最怕的不是沒見到蟲子,也不是見到一條蟲子,而是見到了半條蟲子。王七穿過牆去以後,摸摸腦袋說“我的頭還在嗎?”這樣的話,是不是很恐怖?
但是,如果我們把王七想象成一個基本粒子的話,這種事情是不會出現的。所謂基本粒子,即是沒有辦法再分割的基本單元,已經是最小的一份了。要麼穿過去,要麼不穿過去,不會出現半個粒子穿過去的現象。波動減弱,在基本粒子的範疇裡體現為機率減小,也就是說這個粒子很大的機率留在牆外、被牆彈開,而有一個很小的機率穿過這堵牆。這種穿牆而過的現象,在量子力學裡叫作“量子隧穿”現象。
那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為什麼叫王七呢?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寫過一個故事,叫“嶗山道士”。王七向嶗山道士學得穿牆術,試一下成功了,然後又給自己的妻子炫耀,結果炫耀失敗。
量子隧穿現象如今有了很廣泛的應用,例如現代科技所依賴的電晶體便是基於量子隧穿現象。不僅如此,量子隧穿現象還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我問一個問題:可以囚禁住一個電子嗎?這件事情聽起來好像是可能的,比如說施加一個磁場,電子就只能在磁場裡繞圈了。但是我們只可以相對地囚禁住一個電子,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囚禁。任何的囚禁方法實際上都相當於在電子周圍造了一堵牆,這面牆可以很高,可以很厚,但是我們要記住電子總有一個雖然說可能很小但不等於0的機率可以穿牆而出。絕對意義上的囚禁住一個電子是不可能的!
宇宙中,電子無處不在,只不過可能在你想讓它在的地方機率大一點,在你不想讓它在的地方機率小一點,但是歸根結底,這個電子無處不在!
如果你感覺你的世界認知還沒有什麼觸動,那麼我再問一個問題:世界上有兩個不同的電子嗎?想象一下,我們變小了,跑到一個原子裡邊,我們有沒有可能指著一個電子說:這個電子是從別的原子裡面跑過來的內鬼,我把它揪出來。我們能不能指名道姓的去標記一個電子?對不起,在基本粒子的層面,我們是做不到的。大家想一想,在經典的層面,我們如何標記兩個小球或者說兩個人?要標記兩個經典物體的區別,我們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內在的,一個是外在的。
這個人和另一個人長得不一樣,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人這兒多了一些粒子,那個人這兒少一些粒子。但是到了基本粒子的層面。粒子已經不再可分了,你不能說這個基本粒子這兒多了一些粒子,到了基本粒子層面,電子就是電子,光子就是光子,你找不到兩個長得不一樣的電子或光子。
好,從內在上我們沒有辦法區分,那麼從外在上我們能不能區分呢?經典的人,即使兩個人長得很像,你一眼可能看不出誰是誰,但是我可以一直跟蹤他。在量子世界裡,對於一個基本粒子而言,這是做不到的。這個粒子是無處不在的,可以在這兒,也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只不過在這兒的機率大一點。別的電子可以在別的地方,但是它也可以在這兒。
從內在上我們不能標記一個電子,從外在上我們也不能標記一個電子,把這一結論上升到一個原理的話,就是“全同粒子原理”。在量子力學裡,我們是沒有辦法去標記粒子的:電子雖然是可數的,我們可以數一個、兩個、三個電子,但是我們不能標記這個電子、那個電子。
小結一下。波動性不僅帶給我們雙縫干涉,還帶給我們隧穿現象。基於隧穿現象,我們可以製造出很多的電子元件。不僅如此,它還告訴我們,本質上一個電子是無處不在,充滿整個宇宙的,進而我們沒有辦法去標記任何一個基本粒子。
(本文節選自《量子科技:領導幹部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