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家人是個人認知形成過程中,影響最大的群體。也是最親近最重視的存在,是個人生活中,最難以分離的關係,也是最穩定的相互關係。
因為個人一出生,父母就定了,沒有自我選擇權,對於父母年輕時候的經歷和作為都不甚瞭解。只能是在後續的相處之中,由他們自己講述和他人訴說,從隻言片語來整理推斷父母的過去。
很多時候,父母就像是“過於穩定的存在”,“穩定”到子女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忽視。只要他們沒有太大的災病發生,就不會太過“注意”。
人的本性是追求變化的,所以對於父母的言行表達都習慣性地忽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猜測,與他們交流相處。
我們只能透過一般人的人生程序的相似性,來了解父母的人生程序。故而只有透過自己的婚姻 生子 親戚相處來理解父母的成長路程。
難怪有人說“養兒方知父母恩”,自己不經歷這些,是很難理解 其中的諸多細節的,更難以切身體會 其中的心思心情,和其中的諸多不容易。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 這樣笨笨地經歷著,感受著,想到父母 當年或許也是這樣。 這種樸素粗糙的“理解方式”,也註定了 “我們理解父母” 的低效。
難道非要我們 事事都要同樣地去經歷,才能感同身受,才能理解父母嗎?
是誰知道更好的方法嗎?
能夠幫助我們,更快更好的懂得父母的用心,懂得他們的不容易,懂得他們有些沒有說出口的心裡話。
如果你知道的話,還請不吝賜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