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來,網路上不時曝出校園霸凌、校園暴力等等五花八門的事件,不禁讓人感到意外萬分,本是青春成長的年紀,有的孩子卻成為了校園暴力的侵害者,有的成為了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尤其是對於被傷害的孩子們來說,這種影響可能是一輩子都不願提及的回憶。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學業,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那麼,面對校園霸凌事件,我們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可以讓孩子“打”回去嗎?
客觀來說,讓孩子打回去,其實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也不能算是對孩子自我保護的正確引導。
關於打不打回去,父母們的意見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兩派,大多數人認為應該打回去,我們的孩子不能受欺負,如果被欺負了,就應該學會還擊,還有一類父母預設為不應該以暴制暴,我們應該學會用更文明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們的反應無非是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不予還擊,這樣就會使得施暴者下次繼續對孩子施加傷害,第二種則是還擊,那麼孩子下次遭遇校園霸凌事件時,會形成還擊的習慣,但同時孩子的暴力傾向可能會加重,第三種則是孩子尋求外界的幫助,比如找老師、找家長等等,這樣的話施暴者的侵害物件可能會轉移,他可能就會欺負別的孩子,而不會來欺負你。
據調查,在校園霸凌事件之中,有超過80%的孩子選擇不還擊,選擇迴避和不還擊的背後,意味著這部分孩子很可能還會遭受二次侵害,當我們父母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首先要認識到一個客觀事實:你的孩子不是一個個例,而是大多數孩子都會有這樣的反應。
而當父母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時,大多都是訓斥,可是,當我們在面對一些陌生的情景時,我們很多時候都是不知道怎麼處理的,更不要說是孩子們了。
父母討論校園霸凌的應對,期望的並不是孩子學會去打人,而是希望孩子能學會自我保護,我們也應該教會孩子,當遇到校園霸凌事件時,要學會向家長去求助,跟老師求助,甚至是逃跑,避免傷害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們不要把我們的目光僅僅侷限在打回去這一項上面,在日常教育中,我們也要做到以下這幾點:一是家長要告訴孩子任何人沒有欺負、打他的權利,爸爸媽媽會無條件地支援他,二是父母可以教會用語言來起到威懾別人的作用,三是要教給孩子,一切是以保護自己為原則,我們不是為了逞強,不是為了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