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彈琴時手型不標準並且很難糾正,或是糾正後又不能保持,這是幾乎所有學琴的孩子都遇到過的問題。
這主要是孩子在初學階段時,沒有把好手型關,久而久之,使錯誤的彈奏姿勢變成了習慣動作,根深蒂固,即使日後經過很努力地糾正而獲得成功,也難免還會在今後的彈奏中無意間再度復發,給日後的繼續學習和提高演奏技巧造成重大障礙,所以這也是最令家長頭疼的問題。
手型是基礎,手型規範才有助於練習出正確的指法,指法正確就可以提高練習質量。剛入門的時候,不能刻意的要求手型,但是我們要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手要保持放鬆。彈琴的時候,沒有多餘的身體的力量參與到觸鍵(以後更高的層次是要會合理的運用身體的力量),特別重要的是指尖要立起來(平指觸鍵是高階階段的事了)。只要把握住這個底線,手型就能學得不錯,音樂的感覺再培養出來。那麼,以後的進步是非常快的。
所以,學琴第一個月的時候,正確手型的灌輸和指導是必要的。指尖立起來是要堅持要求的,但不要刻意要求,把握住底線就可以了。節奏感的訓練和音樂的引導才是重中之重。
按照美國的最新音樂教學思想,對初學鋼琴的人來說,首先不能把鋼琴當作樂器,而只是用它來學音樂。這裡特別強調是學“音樂”,而不是學手型。手型不是練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硬是要強調手型,擺好一個正確的姿勢,就好比小學生上課,雙手靠背整齊劃一,看上去好看,個個像木偶,沒有實質性的內容。
手型固然重要,但相對音樂來講,是次要的。音樂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強調都不過分,手型是重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只強調手型不注重音樂,那彈到最後只能是“打字員”。彈鋼琴不強調音樂只注重手型,等於寫文章不強調主體,只注重華麗的詞藻。
錯誤(左圖):有的人為了讓手指關節凸出,使勁內扣,導致指甲觸鍵且肌肉緊張。丨 正確(右圖):手指肉墊觸鍵
音樂的學習方法方式有很多,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能彈出優美漂亮的音樂與音色,更高層次是能把握住音樂的風格與內涵。折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要慢慢的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它改掉。
就像我們剛會騎腳踏車的時候,剛會游泳的時候,我們的姿勢標準嗎?顯然不,那麼在後來的時間裡有人整天跟你叨叨“姿勢”問題嗎?顯然沒有……但用不了幾多時日,你的姿勢會慢慢自然協調起來……彈鋼琴的手型問題跟這個是一樣的,每一個人在最初的時間都不可能作出所謂“握雞蛋”式的所謂完美手型的……如果他做了,那麼肯定是以犧牲放鬆,彈性,自然音色這些為前提的。如果這樣,那麼請問彈鋼琴的目的是什麼?難道是擺出僵硬的姿勢弄"噪音"?
手型這個問題當然也不是完全的不重要,但至少應該是放鬆,自然,不違反人的正常生理結構的,也就是不塌陷,鬆弛,指尖著鍵,不折指,就夠了。在調整狀態如何放鬆,如何運用身體重量彈琴時往往要完全忘掉手型這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