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生活在紫砂堆裡,在窯場一呆就是五十年,十年前來廣東深圳討生活,深圳是茶文化比較發達的城市,把家鄉宜興的手藝帶到深圳,是我從小嚮往著一邊做陶藝、一邊行商像神仙一樣自在與快樂的工作與生活狀態,一心想把生命過得有詩意,把工作做的有意思。時光如梭,想不到一晃已快要退休的年紀了。蒼老的是容顏,精緻的是生活,很多人活著只是為了生存,可當你擁有生活的時候,才會追求更多東西,包括品茶、欣賞藝術品,每一種講究的生活,都是從粗糙的過去走向精緻的現在。就像紫砂壺,他的出發點本來是為了用於喝茶解渴,是工匠採用了文人的建議,或者是文化人參與了創作,把紫砂壺用藝術的方法制造出來,最後卻弄成了精緻的藝術,成為了具有審美意義的藝術收藏品。
紫砂傳統是心手合一的藝術
宜興紫砂壺,誕生於宋代,興盛於明清,又繁榮於當代。紫砂是特有的陶瓷工藝美術形式,既為普通人欣賞、使用,也為文人雅士所鍾愛、珍藏。明代文人李漁在《閒情偶寄》說:“茗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宜興古稱陽羨,地處江蘇省的最南端,太湖西岸的一顆璀璨明珠,具有7000年的製陶歷史,是著名的陶都,在近一千多年的紫砂工藝傳承之中,特別是明代出現文人紫砂以來,經過歷代工匠的創造,紫砂變成是款式及藝術造型最多的陶瓷品種,沒有之一。
宜興傳統紫砂創作題材的多樣性和表現手法的個性化,形成了一個交錯縱橫而又豐富多彩的陶瓷藝術新天地,從紫砂壺誕生這一天開始,特別是在21世紀的今天,眾多紫砂藝術工作者想要在這片新天地裡注入自己的符號顯得有些泛力,當今的紫砂藝術行業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各種理念充斥,市場上各領風騷,在十多萬人的紫砂從業隊伍裡,很多人想尋求突破和另闢蹊徑,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工藝,像允吸著紫砂藝術營養和供給創作源泉的臍帶,如維繫紫砂生命的血脈一樣。回顧整個紫砂藝術歷史,經一千多年的發展演變,各種風格形式已得到相當充分的表現,很難再有新的發展。有個說,當代紫砂從業者大多匍伏在朱可心下,拜倒在顧景舟門庭,風格面貌陳陳相因,媚巧靡弱。這種觀念我是不認可的。
對傳統越是瞭解和掌握,就越加感嘆其博大精深,也就越不會輕薄、曲解,而一個真正具有創新精神的紫砂藝術家,一定會沿著傳統工藝的真正脈絡,在充分繼承、汲取傳統優秀基因和養分的基礎上,大膽前行,努力創作出與宜興紫砂文化和傳統工匠精神所一脈相承的優秀作品。古人豐富的創作造型和藝術元素中有著眾多而又難以窮盡的表現手法。宜興紫砂傳統文化在人文思想領域的突出表現,其手法都不是純粹為茶生活服務的,而有更多的內容詮釋著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古人在紫砂工藝中注入的人文氣息是當今從業者更應追求的藝術根本,宜興紫砂工藝是中國最具特色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陶瓷成型方式,其最原始、最樸素的藝術表現手法被時大彬、陳鳴遠、陳曼生、邵大亨、顧景舟、朱可心他們刻畫的淋漓盡致,即便是我們普通人也能夠在他們的作品面前找到自己的生活體會。從古至今,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家、名家,之所以能被大眾所接受,正是因為在他們的作品中能使我們感受到的那份親切與美好。
從業近四十年紫砂藝術的我,一直在古人或前人成功的基礎上試圖建立起自己的從藝目標與追尋的藝術價值,在光素器的創作中努力尋找學術與民間欣賞之間的結合點。比如筋紋系列作品所描繪的陰陽線條的律動,虛實線面的彈性拋物力度,把個人飽滿的創作熱情賦予壺體的整體造型效果等等。紫砂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是材質的藝術,紫砂材質是大自然賦予的美麗同時,更是人們各有心法運用這天然的礦物元素以不同的配比產生不同的質感,從而表達出眾人追捧的神奇表面美的肌理。
題材表現的多樣性更是向傳統學習的最佳方法,從光素作品到花器再到筋紋器作品的表現,使我更好的領略到古典紫砂藝術形式的精髓,從形式到內容,從內容到本質,紫砂藝術創作中,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對傳統文化發展的一次對話和學習過程,這種學習態度始終會貫穿在我的實踐中。有一個普通消費者看了我的作品就欣喜地說:“您的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東西,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對消費者真誠的態度,是對紫砂現代美學創作的一種尊重。”
傳統藝術紫砂滋養創新靈魂
紫砂藝術的傳承和創新似乎是有一個悖論。我認為所謂傳承,就是把優秀的工藝傳下去,所謂創新,就是在優秀的傳統基礎上去創新。一定要對前人的東西有所否定,一定要發現傳統紫砂藝術裡不好的東西,把不適合當今時代的東西拋棄掉,推陳出新。但有意思的是“推陳出新”有兩個解釋,一個就是把過去不好的給“推翻”,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把傳統中優秀的東西“推”出來,傳承下來。
所以簡單來說,創新包含著對過去的揚棄和繼承。兩者看上去矛盾,其實不然。繼承裡其實就包含了創新的東西,而創新裡必須有很多繼承的元素,否則的話就無所謂創新。例如大家都在做仿古壺,但一百個人做出的一百個仿古壺各有面貌,每個人的精神狀態、技術、學養、習慣不同,做出來的仿古壺自然會有差異,做紫砂壺不能完全脫離傳統,完全脫離也就無法創新,同樣做一把石瓢壺,陳曼生與顧景舟都做出了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200年前的陳曼生作為經典紫砂造型的創意者,今天的顧景舟作為改良者,在傳統的基礎上拋棄了一些不適合現代審美的東西,把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獨特的紫砂語言表達出來而成為新的經典。
我一直認為,紫砂藝術並不僅僅只是表現“真、善、美”,不光是讓人感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和使用上的方便,它有時還要讓人感到一種刺激,使人遺憾,有一種變革的衝動,讓人在下次演繹中有一種改變和期待,有一種精神的寄託。有人講,人性有多豐富,紫砂藝術就有多豐富。紫砂藝術要有創作的深度與工藝的深度,傳承的深度,文化的深度,也要有適應時代審美的力量。如果缺少了這些,那紫砂壺就純粹成了一個缺乏個性的喝茶品茗工具了。當然,我們不反對器物的實用性,但要用藝術的手段達到功性交臻,達到心手合一至純至美的境界。
“真善美”是所有藝術家一生的追求。紫砂藝術家追求的美,是獨特的,是大眾無法言說但又認同的共性美。藝術家是最懂得欣賞的人,真與善在他們眼裡,無處不在,無處不存。因而,藝術家往往是“藝術”的,有品味的。紫砂藝術對茶人茶藝生活的滋養言不盡、道不完,只有靜靜創作時,或是靜靜欣賞時,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也只有藝術,能讓人類的靈魂在瞬間變得高雅。深圳每年舉辦的文博會、茶博會、工藝美術展會很多,但商業的味道比較濃,真正展現紫砂藝術的學術交流會展較少,但不管怎樣,這樣的商業展覽或多或少對提高消費者的審美有些許幫助。
宜興當代紫砂藝術中,我們可以同時借鑑其他陶瓷藝術和國外陶瓷藝術形式,吸收中國傳統藝術的相臨表現形式或元素,包括玉雕、木器傢俱,三代銅器等,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把古老東方文明現代化,講好宜興紫砂藝術故事,作為創作者要追求個性突出的藝術紫砂壺。
紫砂是一種礦物,本身就有著它自己的品性、價值和意態,包括其特殊的形式、質感、韻味等。從一塊石頭演變成一把紫砂壺可以有一個人來獨立完成,透過工匠的雙手,用不同的礦石調和成五色泥土,有人這麼比喻,將紫砂泥土拍打成一幅歷史的長卷,把這一長卷圍起來,裝入紫砂藝術的表現元素,融入作者的創作思想與長期積澱的造物精神,經過千百度的歷練,然後往這長卷中投入幾片茶葉,注入一股清泉,沖泡出來濃濃的一壺春夏秋冬。這樣美的事物豈能不讓人新生歡喜,其實很多時候,水與泥的交融尤如創作者的諸多情感品格交織在一體一樣,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只有當水性、泥性與成型工藝的心性等達到高度統一的時候,才會創新出真正好的紫砂藝術作品。
當今紫砂產業很繁榮,市場很熱鬧,但圈子尚有些混亂,這造成了宜興紫砂藝術的“非常規”狀態。現在講我們的經濟要恢復到“常規”的狀態,紫砂藝術市場也一樣,但這還有一段路要走探索,現在一些紫砂藝術家,尤其是一些名氣大的高工、大師作品價格之高讓人難以理解,這是不正常的炒作現象。不過我看最近有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性,走向常規、常態化。因為這樣才能讓紫砂藝術家沉下心來,安心坐在泥凳上做藝術。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紫砂藝術的魅力。
藝術金融化促進紫砂藝術資產增值
金融與紫砂藝術就像是一對戀人,郎“財”女“貌”。金融財大氣粗,是推動紫砂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而藝術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尚待開發的神秘寶庫,也是人類提高生活品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近年來,藝術金融一直是熱門話題。前幾年的一則新聞,一家上市公司賣掉主營業務,幾百億資金投入紫砂藝術產業,在資本市場引起轟動,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出現拍賣公司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金融資本不斷地湧入紫砂藝術市場,市場對藝術品的投資收藏從簡單的個人愛好,衍生出一種新的財富管理型別,越來越多的資本透過藝術品抵押、藝術品按揭、藝術品信託、藝術品基金等各種金融形式介入紫砂領域,從而開啟了“紫砂金融”時代。
在很多人看來,紫砂藝術本身是對夢想的一種追求,但有好的夢想還得有實現夢想的手段。我們說市場是最有效的法則,毋庸置疑,社會經濟層面的合理運作會對紫砂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而相反的,紫砂藝術品產業的健全與穩步發展也會在保持市場穩定,改善產品與產業結構的過程中發揮正面作用。紫砂藝術對金融機構的吸引力在持續增強,一把紫砂壺從價格幾十元到價值幾千萬元,國內的金融服務機構在躍躍欲試,金融資本不僅染指紫砂藝術品拍賣市場,而且以銀行、信託、基金公司為代表的金融資本全面介入的時代已經來臨,各種紫砂藝術品理財產品以及基於它的金融衍生產品頻頻問世、層出不窮,已成為當今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顯著特點,深圳作為先行先試的示範經濟特區,在促進藝術市場金融化的繁榮方面大有作為。
紫砂藝術品由於原材料的特點與稀缺,並作為最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藝被廣泛認可,本人認為,紫砂藝術金融化至少有兩大好處:第一,大大降低了紫砂藝術的參與門檻,投資者投資與交易的是紫砂壺的金融份額,可大可小,可多可少,藝術金融從真正意義上讓高階的紫砂藝術品走進了“尋常百姓家”。第二,紫砂藝術市場引入了“網際網路思維”和“區塊鏈”技術,在傳統工作室(一級市場)、拍賣公司(二級市場)之間,誕生了一個全新的交易平臺。這個平臺的規則是物聯網化的,即:線上終端、自由買賣、大資料系統管理,形成一套全新的評估定價機制,而且“二維碼說了算”的機制,使整個交易過程更透明、更公正。從這個角度說,紫砂藝術金融是物聯網思維在藝術產業與金融連姻的落地與實踐。
區塊鏈的運用使藝術品金融更加便利化,透過可追溯系統的設計,讓創作到市場到投資人的流轉透明化,去中心化,每一次轉換交易每一個節點都留下痕跡,讓作偽者無處可循,從每一塊紫砂礦石到每一把紫砂壺再到每一位投資者,用數字嵌入到一個可分帳式的鏈條上,從而讓藝術品金融變得更加清晰,更加有保障。這就是紫砂藝術產業系統性發展的大趨勢。
(原標題《傳承千年紫砂工藝傳統,讓紫砂藝術插上現代翅膀 壺人張明強聊紫砂與紫砂藝術》)
來源: 文旅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