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在某篇文章的回覆區,我曾看到這麼一個問題。
“請問有沒有健康的胖子?”
本文為“心路星塵”原創
很平淡的一句話,但我卻感到了提問者淡淡的憂傷。
我大抵是鬱悶了,橫豎都睡不著,坐起身來泡了一杯茶,這悲傷沒有由來,黯然地看著電腦上的文章,一篇是我的,另一篇也是我的。(ps:魯迅體)
我默默地想:我寫了這麼多,她居然沒看見[流淚]。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胖點沒關係,健康就行。#醫生來闢謠#
前些天聚餐,有位體重200斤的朋友坐在那裡大碗吃飯,大口吃肉,大杯喝酒。
36歲的他幸福地說:除了尿酸高一點,其他體檢指標都正常,上天給了我一個圓潤的身體,我要用他去尋找美食。
這會是健康的胖子嗎?
2019年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的大型研究,納入了3204名代謝健康的中國成人,結果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健康超重人群的血糖異常的風險升高136%,血壓偏高的風險升高73%。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花了5年多的時間,對350萬人進行“健康型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最後發現:代謝健康但體重超重的人群在5年後發生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風險分別升高49%、96%。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指出,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比正常體重者增加了2倍。
在我門診,有不少14~30歲的年輕高血壓患者,大多數都超重或肥胖。有研究顯示,肥胖青少年的動脈血管,其實在10多歲時就開始逐漸僵硬了。
所以,健康的胖子也許可以短時間存在,但長期的超重會對身體,尤其是心腦血管帶來沉重的負擔。
那怎樣才算是肥胖呢?
先來認識下這個概念:
BMI(體重指數),指用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出的數值,是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的標準之一。BMI超過24為超重,超過28為肥胖。
據2013年統計,我國成人超重率為32.4%,肥胖率為14.1%,也就是說每10人有4個體重“超標”。
目前多項國內外大型臨床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在4-10年後,代謝健康的胖子有33~52%會變成代謝不健康的胖子。
簡單地說,肥胖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聯絡密切,還可能引起呼吸、消化、運動系統障礙,並且和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相關。
那麼,既然大多數的肥胖並不健康,我們是不是應該儘快把它減到正常呢?也並非如此,初期減重目標先控制在自身體重的5-8%,關鍵在於長期堅持,不能急於求成。
減重最關鍵的兩大法寶就是:飲食控制和規律鍛鍊。
首先是飲食控制。
建議限能量平衡膳食,不能只吃碳水化合物(米、面等),而忽視了其他的營養成分,一般碳水化合物佔50~60%,脂肪佔20~30%,蛋白質佔15~20%。
控制碳水攝入,保證蛋白質,嚴格限制脂類。
少吃油炸的食物,補充適當的肉類,多吃蔬菜,適量低果糖水果,儘量少選擇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和水果。
比如:薯片、可樂、奶茶、糖果、炸雞、肥肉等等就要儘量少吃。
另外,現在流行的低碳飲食、代餐、高蛋白飲食、輕斷食等等方法對減肥有一定的作用,但可能導致營養代謝紊亂,增加全因死亡風險,一般不適合長期使用,需要在醫生或營養師的嚴格指導下進行。
第二就是規律的鍛鍊。
運動能夠控制肥胖,這點大家都知道。但我們強調的是要規律的運動,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能會適得其反。
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應該循序漸進,而不是寄希望於短時間爆發,把體重降得太快。
一般建議健走、慢跑、游泳為首選。對於工作需要久坐的人群,每一個小時建議站起來活動片刻,並適當進行拉伸運動。
每週中等強度運動3~7次,每次30~90分鐘,需要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相結合,抗阻訓練可以隔天一次,鍛鍊核心肌肉群,減少體脂含量。
對於病態肥胖患者,單純生活方式干預可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那麼必要時需要聯合藥物作為輔助治療。
例如:奧利司他,這是一種胃腸道脂肪酶抑制劑,可以阻斷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胖子都會生病,如果血壓、血脂、血糖、尿酸都正常,也沒有內分泌失調(月經紊亂,不孕等)、脂肪肝、骨關節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等等,那麼暫且可以算是一個健康的胖子。
但是,健康的胖子並不容易長久維持,更常見的是奔走在通往疾病的路上。
如果對肥胖置之不理的話,疾病可能會遲到,但很可能不會缺席!
參考文獻:
1、中華預防醫學雜誌:王友發,薛宏.《中國肥胖預防和控制藍皮書》解讀及中國肥胖預防控制措施建議
2、中華糖尿病雜誌《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本文為“心路星塵”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絡並取得授權!更多有聲科普請關注“心路星塵”!
心路星塵醫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月度優質賬號,心內科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委員會成員,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