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選出 iPhone 13 系列的最佳評測,那愛範兒的評測影片一定是第一名。獲得第一名的原因也很簡單:短片出鏡的小哥實在是太抓人眼球了。
作為 iPhone 13 系列的重要升級,電影效果模式在蘋果釋出會上可謂是「C 位出道」,不僅在釋出會上有演示,在釋出會後的官方上手影片中,也有不少展示。
電影效果模式,到底是什麼?
在電影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導演用「焦點轉換」的方式,來引導觀眾關注影片的重點。比如在《大話西遊》裡,紫霞仙子眨眼後,鏡頭焦點便挪到了至尊寶的臉上。
而 iPhone 13/13 Pro 系列的電影效果模式則是利用演算法,透過 A15 晶片和感光元器件的配合,讓我們在開啟電影效果模式後,就可以拍出與電影類似的自動、平滑的焦點切換效果,這並不需要你會什麼專業技能,因為所以變化都是自動完成的。
讓我們回到愛範兒的評測影片中,TALLLK 咖啡的店員並不知道 iPhone 13 丟在了哪裡,並用眼神互相確認,影片的焦點便隨著兩人轉頭而不斷變化,從前景的白衣小哥,自動移到了後景的黑衣小哥身上。
當然,作為普通的手機使用者,電影效果模式大略只是一個「一眼驚豔」的功能,日常生活中不會用到太多次。相比下來,更高的重新整理率、更長的續航,甚至全新的配色,都更加吸引人。
相機?能掃碼就夠了——在上手 iPhone 13 Pro 之前,我是這樣認為的。
除了拍人,電影效果模式還能這麼玩
「不就是兩個人在影片中不斷回頭麼?」可能在你看過釋出會以及一些影片評測後,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但只要你細心看愛範兒拍攝的影片短片,就會發現不只是「在兩個人之間變焦」這麼簡單。
店員為丟失手機的小哥端上了一杯咖啡,但不知道手機丟到哪裡的小哥對咖啡都產生了懷疑,而我們則在焦點從「小哥> 咖啡杯」的變化中,感受到了小哥的視線。
我們可以看到,電影效果模式可以捕捉的不止是人物,只要是進入畫面的主體,都會被 iPhone 捕捉到,並對焦點進行預判,在適當的時機,自動聚焦到新主體上。你不用去糾結如何變焦,畢竟專業攝影課,iPhone 已經幫你上好了。
▲蘋果官網就是這麼說的.
既然不僅限於人物,那電影效果模式的玩法就有很多了。
不過,在解鎖新玩法之前,我們要先做好準備工作,首先,只有今年釋出的 iPhone 13/13Pro 系列手機支援電影效果模式,不知未來蘋果是否會將這一功能下放到其他老機型上。如果你的新手機剛剛到手,開啟相機,選擇「電影效果模式」就完成了解鎖新技能準備工作。
接下來,我們就透過拍攝愛範兒「硬糖計劃」第二彈,Project X 002 的硬糖 30W 快充頭,來聊聊如果不拍人,電影效果模式還有什麼玩法。
簡單來說,電影效果模式就是在影片中自動幫你實現焦點變化,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將手機攝像頭對準不同的物品,來實現焦點的變化,讓大家把視線逐步落到你想要展示的東西上。
這個演示影片中,鏡頭焦點從 iPad 的原裝充電頭移動到硬糖快充頭上,實際操作時,你也可以將鏡頭先對準遠方的風景,在移動到眼前的物品上,可以是橋頭的一座雕像,也可以是手中的一杯奶茶。
- 模糊前景,後景才是主角
我們經常會看到影視劇中出現兩個人時,影片焦點會因說話物件的不同而不斷改變,一般來說,站在螢幕遠端被突然聚焦的那個人,會成為改變故事程序的關鍵。如果你想凸顯一個物品,不妨把它放的遠一些,透過電影效果模式,把本來對焦的前景物品模糊掉,從而展示出真正的大佬。
同樣是兩個充電頭,因為焦點移動到了後側的硬糖快充頭上,前景的原裝充電頭就逐漸模糊了。實際應用時,前景也可以是街角拐彎處的一朵小花,等待後景的貓咪慢慢走出來。
- 逐漸接近,讓模糊的背景講故事
在測試電影效果模式時,我們發現即使只拍攝一個物品,也會因為距離不同而產生完全不同的背景虛化效果,所以你可以開啟電影效果模式,可以嘗試將鏡頭不斷靠近被攝物品,讓它的背景越來越模糊,主體越來越突出。
比如這個示意圖中,背景的欄杆逐漸模糊,而充電頭也越來越清晰。如果在公園裡看到一處別緻的景觀雕塑,不妨慢慢靠近它試試看。
- 點選鎖定,我的眼中只有你
在拍攝到多個物品時,電影效果模式的取景框中會出現多個模擬焦點,並隨時準根據演算法變化。但如果你點選其中之一,那焦點就只會停留在那個物品上了,這樣一來,不論畫面如何調整,最抓人眼球的,永遠只有那個它。
這個對焦很適合在公園拍湖中的小鴨子,點選你最想拍攝的那一隻,不論它們怎麼遊,那一隻都是你影片的焦點。
當然了,上述演示和實際應用的舉例只是拋磚引玉,如果你有更有趣的玩法,也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
拍攝完成後,你可以在相簿中直接對被攝物品進行後期焦點調整,讓 iPhone 對影片進行重新計算——即使「電影殺青」,你依然可以透過點選、滑動來達到更好的表現效果。
這一編輯功能並不僅限於 iPhone 13 系列手機,我們嘗試將電影模式的影片保留「所有照片資料」傳送到升級了 iOS 15 的 iPhone XR 上,同樣可以在相簿自帶的編輯中進行焦點調整。但 iOS 14 系統或更老的機型,即使保留了所有照片資料,也無法編輯。
另外,在測試中我們還發現,macOS 12(現在還是測試版)的電腦也可以對電影效果進行編輯。
雖然在實際體驗中,iPhone 13 系列的電影效果模式並算不上完美,焦點變化時長會出現拉風箱的情況,下午拍攝光線較弱,對焦像硬糖快充頭這麼小的物品時對焦失敗的情況也偶有出現。但在被網友們對電影效果模式 1080p,30fps 畫質的嫌棄拉低了預期之後,實際上手電影效果模式的我還是非常快樂的:原來變化焦點就能讓影片有這麼多玩法。
專業的效果,「不專業」的玩法
相信即使分享了玩法,電影效果模式對大多數人來說依然只是到手後玩兩天就放下的功能。畢竟看到想要分享的東西、拍攝、發給想要分享的那個人,才是手機相機最常用的使用方式。但我們要知道,電影效果模式,並不是手機影像的第一次創新嘗試。
▲ 日常,才是最重要的場景.
在 iPhone 7 Plus 上,蘋果首次增加了一枚長焦鏡頭,支援 2 倍光學變焦,併為相機加入了全新的人像模式,風靡一時;到了 iPhone X,全新的原深感鏡頭又為我們帶來了動話表情,逗趣的模樣不僅讓使用者喜歡,也引發了不少友商模仿。
▲ iPhone 的動話表情.
把目光望向 Android 手機,對於攝影的創新玩法更是層出不窮。從聯名相機廠商推出定製濾鏡,到百倍望遠、六十倍顯微,甚至可以聯合多臺裝置,用手機實現多機位錄製效果。
▲ 小米 11Ultra 多機聯錄功能.
可就像我們猜測電影效果模式的未來發展一樣,使用這些創新玩法的人變得越來越少,那這些有關攝像的創新玩法就是失敗的麼?
iPhone 7 Plus 發售的那年,作為一個從未接觸過專業攝影的門外漢,我第一次知道了「背景虛化」這個概念,後來再看電影時,我會有意無意的去看人物背後的場景:原來是虛化背景的存在,才讓我的注意力集中到角色身上;當我使用小米 11Ultra 的多機聯錄功能時,用兩臺手機就感受到了當導演的感覺:原來電影畫面,是使用多角度相機拍攝剪輯的;而在被紫霞仙子深情眨眼驚豔 20 年後的今天,我終於也能使用手機,拍攝出類似的畫面了。
這些影像模式存在的本身,要比它們能達到的效果更為重要。
1080p,30fps 的畫質對於專業影像工作者來說不值一提,但攝影終究是為了記錄和表達。所以我依然期待廠商可以為手機影像系統帶來更多的創新,當我們可以用手機實現動作捕捉、拍到百米飛人衝線的剎那光景時,即使只有 1080p,也足以拓寬非專業人群的視野,感受到技術為手機影像帶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