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亞馬遜雨林因為人為破壞,每年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在縮小,但這裡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
據信,亞馬遜雨林裡大約有80000種植物,平均每平方公里都含有90790公噸活的植物,這些植物養活了至少250萬種昆蟲,以及數萬種其他動物,這是地球上物種最具多樣性的地方。
讓亞馬遜雨林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它充足的降水量——年降水量大約在1500 毫米和 3000 毫米之間。
然而,降水也至少給它帶來了一個弊端——水土流失,亞馬遜河流域每年要帶走 2800萬噸亞馬遜的泥沙,它包括約 22000 噸磷。
我們知道磷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除了植物本身攜帶的磷外,亞馬遜雨林90%的磷會伴隨著水土流失進入大海。
如果亞馬遜雨林沒有額外的磷輸入,那麼這裡要不了幾年就會枯竭。
然而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一個來自非洲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卻可以滋養10000公里之外美洲大陸上的熱帶雨林。
撒哈拉沙漠刮的風
撒哈拉沙漠至少在250萬年前就開始形成了,到了大約11000年前,也就是地球剛剛從上一個冰川期走出來,開始了一個新的間冰期時——即全新世,撒哈拉沙漠隨著地球春天的來臨快速沙漠化,變成現在地球上最大的沙漠。
它比亞馬遜雨林還大1.7倍,這裡和亞馬遜雨林正好相反,極度貧瘠,乾旱讓生物難以在這裡繁衍生息。
雖然,撒哈拉沙漠看似死寂沉沉,鮮有人煙,但是這裡從來就不平靜,它無時無刻都在颳著世界上最大的沙塵暴。
每年的2月至10月,是撒哈拉沙漠沙塵脈動最大的時段,這個時候的沙塵會跨過大西洋進入美洲大陸。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撒哈拉東北部的哈馬坦風平均每年捲起1.82億噸沙塵,帶著沙塵一路向西,經過撒哈拉沙漠的西部邊緣並直衝大西洋,這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礦物遷徙”。
在這裡是不是想到了動物遷徙,地球的礦物遷徙可比動物遷徙規模要大得多,只是它買的是單程票,有去無回的那種。
然後,這些塵埃在大西洋上空傳播了2500公里,其中一部分落到大西洋中,但仍然有1.32億噸到達南美洲東海岸附近,並開始在美洲大陸傳播,其中2770萬噸會落在亞馬遜雨林上。
巧合的是,撒哈拉沙漠的沙塵含磷量差不多是0.08%,也就是說它正好能給亞馬遜雨林輸送22000噸左右的磷,抵消水土流失造成的磷流失。
大自然確實很神奇,一個最大的沙漠,一個最大的雨林,兩塊不同的大陸,卻有著這樣奇妙的聯絡。
沙塵對美洲空氣產生影響
對於亞馬遜雨林的生物來說,這是一份大禮,但是北美洲的居民可能不這樣認為。
因為其中4300萬噸沙塵會到達加勒比海域,並一路北上,這極大地影響到美國、墨西哥等國家的空氣質量。
20世紀70年代,人們首次認識到來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會漂洋過海,而2020年,被認為是有記錄以來撒哈拉沙漠最大規模的礦物遷徙。
當時的美國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一些新聞報道中,因為沙塵暴影響,太陽的光線變得暗淡,兩公里外的海岸線被黃沙遮蔽,完全無法看見,出門都是一件艱難的事。
這樣的沙塵暴給當地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影響,想象一下我們以前霧霾天的情景,空氣不好是件讓人痛苦的事。
不過對於當地植被來說,這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施肥”,它們也會因此變得更加茂密。
最後:撒哈拉沙塵的其他影響
除了對陸地植被的影響外,這些沙塵還為海洋的浮游植物物提供養分,這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了世界上一半的氧氣,並吸收了一半的二氧化碳。
不過,有時候這些生物過於發達並不是一件好事,它很可能會產生富營養化。
如果為生命提供氧氣和維持世界最大雨林還不夠,那麼撒哈拉沙漠的沙塵也在抑制大西洋颶風的形成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在北半球夏季的幾個月裡,每隔三到五天,沙塵暴就會離開非洲海岸,形成一個被稱為“撒哈拉層”的炎熱和塵埃和空氣的區域,它能影響整個美洲的降雨量。
研究人員還認為,這個移動區域所到之處抑制了雲的形成,從而阻止了熱帶風暴的增強。
雖然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會讓人口相對密集的北美陷入困境,但它對大自然的平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沙塵暴並非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