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逃殺或者說“吃雞”,你第一時間會想到啥?
莫非是超人氣遊戲《絕地求生》?
其實呢,《絕地求生》的重要靈感來源是日本導演深作欣二於2000年推出的驚悚題材電影《大逃殺》。
更加不用提,在最近幾年裡,隨著“大逃殺”題材風靡,大量的同類影視作品紛紛湧現,其中的精品有如《賭博默示錄》、《殺人錦標賽》、《飢餓遊戲》、《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等。
閒話少敘,近日網飛推出了一部“大逃殺”題材韓劇,結果它剛播映就創造了收視紀錄!
這部韓劇就是《魷魚遊戲》。
若要問《魷魚遊戲》有多火?嗯,本劇拿下美國Netflix的人氣榜第一名,更就此成為首部在美國Netflix人氣榜奪冠的韓劇!
(一)
《魷魚遊戲》的陣容可謂相當強大:
李政宰,樸海秀,孔劉……
對了,還有不得不提的男神李秉憲。
至於本劇的導演和編劇是黃東赫,而他的代表作還包括口碑超高的《熔爐》和《奇怪的她》。
光看這神仙班底,本劇的質量便有了質的保證!
劇情方面,《魷魚遊戲》的故事並不算複雜——某座神秘小島上,456名參賽選手圍繞著總額456億韓元(約摺合2億人民幣)的獎金,參與共計6場死亡遊戲競賽,為時共6天。
此外,導演還佈置了一條輔助劇情線,那就是警察黃俊昊試圖尋找失蹤多年、疑似成為死亡遊戲組織方成員的哥哥黃仁昊。
(二)
如前所述,其實市面上的大逃殺題材影視作品已經夠多了,那麼《魷魚遊戲》又是憑啥脫穎而出呢?
說來也不復雜,那就是《魷魚遊戲》的劇情在很多方面都做到“創新”。
舉個例子,在一般的大逃殺題材影視作品裡,參與者是無法中途退出死亡遊戲競賽的,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拼殺到最後。
然而在《魷魚遊戲》裡,如果有選手中途發起了退出比賽的投票,並且有超過半數人同意的話,那麼其便可以安然退出死亡遊戲競賽,回到自己過往生活的城市裡。
看到這,估計有人會納悶:難道死亡遊戲競賽的組織方不怕這些退出比賽的人洩露比賽的相關資訊甚至是報警麼?
答案其實很簡單:參與死亡遊戲競賽的選手都是事先被組織方精心挑選出來的,這些人的共同特徵是他們都是無人理會的底層loser,比如破產者,通緝犯,負債老賴……
不客氣的說,這些人就算死了也不會有旁人會為他們掉眼淚。
好比李政宰飾演的主角,他欠了一屁股債,家裡有患重病的老母,還簽了賣器官的協議……
這也意味著,就算這些選手迴歸社會,他們的話語也不會有任何正常人會相信。
更為諷刺的是,在這些選手看來,選擇搏命參加死亡遊戲競賽,只要笑到最後,就能贏得大獎,並就此改變落魄至極的命運。
於是乎劇中有頗為諷刺的一幕:
第一輪比賽的血腥淘汰過後,456人僅剩201人生還,並且立即有人發起退賽投票並獲得透過。
接著讓人無語的一幕上演:經過短暫的思考後,大量選手選擇重返修羅場~
更發人深思的是,由於比賽規則是比賽的唯一生還者可以一人獨吞全部獎金,故而比賽越往後,被貪慾矇蔽眼睛的選手越發牴觸退賽投票。
劇中甚至有這樣的扎心一幕,一對夫婦裡的妻子在夫妻兩人對決比賽中被“淘汰”,丈夫在極度悲痛下決定發起退賽投票,然而他卻絕望地發現,壓根沒人響應他的請求,於是丈夫選擇自殺,也就是自我“淘汰”……
《魷魚遊戲》的第二大創新就是“新奇”的比賽專案。
按照劇情設定,該劇的死亡遊戲競賽專案都是幕後大BOSS根據自己的童年記憶修改而來,比如在不該動的時候動了就會招致死神降臨的“一二三木頭人”,超過時間限制或失敗就會死人的“挖糖餅”等,而最後一樣比賽專案就是由韓國傳統遊戲“魷魚”改編而來,這也是本劇標題的由來。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遊戲當屬樓頂“拔河”了。
至於第四場比賽“打彈珠”也很有新意,比賽者要同一秒前還是好夥伴的對手比賽打彈珠,這裡面同時設涉及到技巧和人性的博弈。
前面小星提到的丈夫自我“淘汰”的一幕,就是發生在“打彈珠”比賽中,因為這位丈夫無法接受自己親手將愛妻“淘汰”的殘酷事實,儘管他贏得這輪比賽,依舊選擇自盡。
至於《魷魚遊戲》最後的一樣創新就是……還記得小星前面提過這些比賽專案其實都是幕後大BOSS根據自己的童年記憶設計的麼?其實這位幕後大BOSS不僅策劃了全部6場血腥比賽專案,他本人甚至不滿足當觀眾,還親自混在456名選手之中……
當然,涉及到劇透,小星在此就不過多展開了。
(結語)
總之,《魷魚遊戲》作為一部網劇,它的製作水準一流,劇情設計則融合大逃殺、驚悚、懸疑等多種要素於一體,更著墨頗深地借劇中裡的死亡遊戲競賽專案探討了極端環境下的人性抉擇。
觀眾在酣暢淋漓之餘,還難免會陷入思考:“利令智昏”真的是人類靈魂深處難以克服的缺陷麼?#影視雜談#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