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孔子活著的時候,終日裡顛沛流離,也沒有想到他的思想,在後世能夠受到那樣的重視。
到了漢朝的時候,他的徒孫董仲舒取得了皇帝的信任,這才使得他的學說發揚光大。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這才認識到他的學說對於穩固皇權有多重要。
為此從漢朝開始,無論哪個朝代,都對他特別的尊崇。
要知道皇帝可是身份尊貴,就連劉太公見到自己的兒子劉邦,都要不顧體老體邁地給他下跪。
為了化解這個尷尬,劉邦就挖空心思地發明了"太上皇",從此他的老父親再也不需要再這樣折騰了。
由此可見,只有別人向皇帝跪拜的份,而孔子就是這樣一個例外。
歷朝歷代的皇帝,除了祭天以外,還會為他組織規模浩大的祭祀活動,使得他的地位也是愈加尊崇。
到了清朝也是如此,原先滿人只懂得狩獵打仗,既不懂這些,也沒有這個傳統。
然而他們既然到了關內,自然就要按關內的規矩辦事,為此就連功績最為突出的康熙皇帝,都多次跑到曲阜拜謁孔廟。
當然他之所以這樣做,與歷朝歷代的那些皇帝一樣,並不見得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孔子,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做給那些讀書人看的。
然而當初康熙雖然到了曲阜,但到墓前的時候,卻站在那裡遲遲不跪,把隨從的地方大員弄得戰戰兢兢、無從適從。
就在他們在那裡惶恐不安的時候,有位孔子的後人,他也是位大臣,卻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只見他快步上前,用一塊黃布遮住了墓碑的一角。
說也來怪,看到這位大臣的舉動,康熙也沒有多說什麼,當即默默地跪了下來,行起了叩拜的大禮,所有人懸著的一顆心,這才又都回到了肚子裡。
事後朝裡那些官員,去問孔氏那位後人,到底是怎麼回事。這時孔氏後人才緩緩地說,墓碑上刻的"大成至聖文宣王",觸動了皇帝那敏感的神經。
在皇帝看來,他才是一國之主,怎麼可能向一個王下跪呢?在他的心目中,孔子應該更像是帝王之師,而絕對不應該是什麼"王"下跪。
正是這位大臣把"王"字給遮了起來,康熙自然就會跪拜了。
儘管有人認為,康熙這是故弄玄虛,因為這個墓碑上的銘文也是那些皇帝所封的,但事實上康熙是透過此舉向世人表明,只有他才是真正的皇帝,孔子地位到底尊崇與否,也全看他是否賞臉。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路,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