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新手媽媽關於寶寶的討論,是相當傳統的。從一哭就要抱,到讓孩子從小乖乖聽話,從「母乳教」佔領媽媽的心智,到儘量讓寶寶待在家中...對寶寶可謂「呵護有加、小心為上」。
十年後的今天,媽媽們理念已經完全不同了。“自主玩耍”、“營地教學”、“主動探索”“專案式學習”這些都成為了媽媽們關注的知識點。
十年之間,變化竟如此之大。
養育觀念:從萬般呵護到鼓勵獨立
這樣的變化,可能源於現在80後、90後父母對「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反思。
早些年所流行的「巨嬰理論」,指的就是父母一輩對於孩子過於溺愛,導致他們成年以後高齡低能,甚至直接影響他們的婚姻質量。這就是「親子關係」大於「夫妻關係」的結果。
現在,已經有很多父母認為,「夫妻關係」應該大於「親子關係」。因為夫妻才會是相伴一生的人,而孩子成長,卻是離父母越來越遠的過程。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可以歸納為“又尊重、又管教”,從3歲之前的親密關係構建,逐漸轉為鼓勵孩子的獨立。
鼓勵獨立:父母給予的環境、陪伴和營養
為了鼓勵孩子獨立,很多成功的經驗來自以下幾方面。
蒙臺梭利式佈置,讓寶寶自由安全探索
蒙臺梭利女士認為,給予寶寶適宜的家居佈置,讓他們能獨立“工作”,是鍛鍊自主性的基本要素。這種理念從蒙臺梭利幼兒園延伸到了家庭佈局之中,就誕生了“蒙臺梭利式兒童房”。
明確的工作分割槽:在兒童房裡,會分別設定圖書區、手工區、玩具區、蹦跳區。睡覺的墊子很多,可以說無處不在。孩子到工作區的目標很明確,困了累了也可以隨時休息。
簡單的玩具:孩子需要的玩具越簡單越好,因為玩具越簡單,需要孩子越多地動手、動腦,也就越能促進孩子精細動作、認知發展及想象力和創造力等。
基本的安全:屋子裡基本都會鋪上不同材質的地墊,防止孩子受傷;屋內減少物件,尖銳物品需要貼防撞條或防撞貼;窗戶需要安裝安全鎖,櫃子加裝兒童鎖,電源也要裝上安全插座。
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從小就能跟隨自己的心意自由探索。
腳手架式陪伴,讓寶寶獨立學習和嘗試
現代養育理念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應該起到“臨時支架”,也就是“腳手架”的作用:孩子需要的時候,我們搭把手;當孩子進入新的階段以後,我們就放手讓他獨立嘗試。
家長成為孩子的腳手架,一方面是說我們要在孩子夠不到的時候,幫他一把;另一方面是說,當孩子的學習步入正軌以後,我們要把自己的作用拆掉,不能一直讓孩子依賴自己。
確保營養供給,讓寶寶免受病菌的侵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要讓寶寶早期健康成長,均衡的營養供給、減少消極壓力、提供積極互動,這三件事都非常重要。
養育消費的變化:從吃飽到吃好
在營養供給方面,這十年間,父母的觀念和育兒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父母對於飲食給與很注意,但是兒童消化問題卻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吃的再好,如果不能吸收,那也是枉費,而且消化不完全的食物還會損傷寶寶胃腸,導致腹脹、積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多種問題。
此外,食物不耐受、過敏、便秘、積食、營養不良、光吃不長個、脹氣等也在兒童中多見,這些問題也大都是消化吸收不好所致。
所以在注意孩子飲食的同時,也要重視消化問題,可以選擇針對兒童食用的消化酶,幫助孩子充分消化日常吃進去的食物,加強營養吸收,減輕腸胃負擔,讓孩子成長髮育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