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泱泱文明史,奇書經典不勝列舉,墨香流芳,爭奇鬥妍。三墳五典九丘八索自不必說,是為中華最古老的典籍;儒家四書五經,數千年來被奉為經典正義;百家經書,爭一世之雄長,述萬年之秘奧;又有詩詞歌賦曲劇小說等,道不盡千古華輦文章風流事,講不完世事百態芸芸眾生像。在這浩如煙海般的經書典籍中,有一部書,堪稱百家之祖源,窮髮大道之根基,無論儒法墨釋諸家,皆奉此書為無上圭臬。這部書名為《道德經》。
《道德經》凡五千餘字,分為八十一章。雖然字數不多,卻是章章錦繡,字字珠璣,實為曠世奇書。由於書中道理“玄之又玄”,故而書成數千年來,無數文宗巨匠都只能望“道”興嘆。此書闡發世間大道至理,包羅永珍,可以說諸子百家都從中得到了啟發——道家的無為雌雄動靜剛柔,儒家的浩然正義中正平和,法家的利害平信更革進益,墨家的兼愛非攻明鬼天志,名家的召承功德權勢名利,陰陽家的陰陽五行消長轉移等等,皆出於此經,尤以道家為最。書中既有中國古典唯物主義的精要,也有唯心主義的核心;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書中盡有展現。亦有治國之道、處世哲學、人性修養、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等等,皆在這五千二百九十七字中。
古今中外許多人都曾給《道德經》寫過書評,還有人曾為其寫書。例如魯迅,他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理。”比如尼采,他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由是可見,《道德經》一書,無論古今,不分中國人外國人,只要你用心去研讀,就都能從中汲取到大量的寶貴知識。對於今時今日,生活在充滿喧囂浮華的社會里,穿行於忙碌的工作中的我們這一代人而言,亦能靜下心來,從中學習到屬於自己的“道”。
什麼是道?老子在第一章開頭就做了詮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這個東西要是能說出來,就不是真正的道了。道之所在,如月在天空,遙不可及。然而第八章的“上善若水”中,老子以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就像水一樣,無為而養萬物,水就是道的一種表現方式。但它所承載的道,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那麼,該怎樣研究“道”呢?
道,似乎很難解釋,我們經常用到“道”,卻不知其意。一切人類難以解釋的事物、事情,這本書中都給出了簡約卻確切的答案——道。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自然”是什麼意義?在我看來,“自”便是自由的本身,“然”是當然如此。所以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不需要效法誰,所謂道,就是宇宙的本原及它的規律。
道養育了萬物,以地球為例,道讓萬物各司各職,演化出一套穩定的生態系統,生而又死,死而又生,迴圈不息,不使其中任何一員過於興盛或過於衰敗。植物發芽生長開花結果,食草動物靠這些植物填飽肚子,鳥類和食肉動物又以植物或食草動物充飢,這些動物死後,又為新的植物提供養料。
這就是一個生物鏈,也可以看做是一個由頭至尾,最終又回到頭的圈子,這就是“道”的一個表現。道之大,可大到宇宙構成時間流轉;道之小,可小到電子運轉。星球的公轉自轉,週期一定,迴圈往復,從不連續,是規律;電子的有序排列執行規跡,也是規律。在這裡面,規律,就是道。在我看來,道便是自然界的種種規則,就像火是熱的、冰是冷的,這些是常見的“規則”,而那些不常見乃至不為人所知的,則只能等我們人類不停的探究,去尋覓。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人類便是這三生萬物中的一員,也受這大道的約束,絕不可能跳過大道行事——除非你已超脫大道,但那永不可能。既在大道之中,便要遵守道的規律。假如我們違犯道的規律,反其道而行,必將遭到道的懲罰。天冷了要加衣服,餓了要吃飯,這就是道,就是規律。沒聽說過誰凍得全身發青還要穿個背心褲衩在冰天雪地裡賣萌打滾,也不會有誰明明餓得兩眼發綠了還大言不慚地自稱狀態十足,若有,無須多言,不是騙子就是傻子,或是一心求死之輩。道是難以揣摩卻又必須探索的,它浸透在每一件事物中,而這些事物又被道所包含,所謂“道在屎溺中”便是其理。萬事萬物皆有其道,皆遂道而行,即是老子所言的“眾妙之門”。
至此,我們應該懂得,人生在世,就該按照道的規律行事。人類有無窮無盡的慾望,但是我們只能在合理的條件下地滿足自己的某些慾望,不能恣意妄為,這也其實就是道家所謂的“無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也就是不違犯道的規則而胡亂作為。有些人被慾望衝昏頭腦,胡作非為。例如一些腦殘之輩,為了虛榮相互攀比,穿名牌衣服,戴貴重的珠寶,錢不夠怎麼辦?於是很多人便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其實,他們都不懂,真正美的東西是不需求任何裝飾的。更直白一點地說,這些人不懂“道”。商紂王后宮佳麗無數,還要徵集民間美女,吃肉喝酒便罷,非要設酒池肉林,以供消遣,百姓苦不堪言,遂有武王伐紂,商王朝也被推翻,後人稱紂王為無道昏君。《項鍊》中的女主角由於虛榮,白白消耗了十幾年青春,誠為人笑。道讓萬物繁衍生息,順其自然無為之道,利萬物而不求報答,是為大道。
在我們這個被金錢與願望所充滿的社會中,過多的慾望讓我們難以靜心、淨心。《道德經》告訴我們要“至虛極,守靜篤”,
方能得大自在。人生而有欲,這是道,不要讓慾望控制自己,要理性的看待外界和自己的內心,不要違反道的規律,這還是道。順道應理,擇其利者而行,我們才能夠“無所不為”,近道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