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居財經 陳晨 發自十堰
繼三年前轉讓東風汽車房地產有限公司(簡稱“東風汽車房地產”)80%股權之後,眼下,東風汽車將剩餘的20%股權也轉讓予招商蛇口。至此,東風汽車徹底退出了房地產。
雖然,東風汽車的“退房”心意已決,但近年來仍有不少車企扎堆進軍房地產,例如奇瑞地產、長城實業、愛情地產、恆通房地產等車企系的地產公司不斷出現。
另一邊,恆大,寶能、華夏幸福、碧桂園、綠地、萬科、富力、雅居樂等數十家房企也在湧入汽車產業。
車企賣房,房企造車,勾勒出當下中國商業世界的魔幻一幕。“外行”玩家扎進新賽道,是房企造車快,還是車企交房快?
東風汽車“退房”
此次東風汽車房地產轉股完成後,它正式成為招商蛇口100%持股的子公司。
其中,東風汽車房地產80%股權成交價8.72億元,而據去年上海產權交易披露,東風房地產剩下的20%股權,交易底價1.98億元。兩次股權轉讓,東風汽車至少回收了10.7億元現金。
樂居財經獲悉,2018年的股權交易時,東風汽車房地產包含了武漢及十堰的10餘個專案,總體量超過82萬平方米。粗略折算,彼時招商蛇口拿地成本僅1036.85元/平方米。
對於這筆交易,招商蛇口曾稱,交易標的的專案主要坐落於武漢市和十堰市,符合公司對於城市的選擇戰略,有利於公司進一步提升在華中區域的市場份額,為公司補充優質的專案資源。
事實上,東風汽車董事長竺延風想甩掉東風房地產這個“包袱”很久了。
公開資料顯示,東風汽車房地產是於2000年在原東風汽車公司生活服務部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由東風汽車公司和東風汽車車輪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但在東風房地產被掛牌轉讓80%股權前夕,東風汽車車輪有限公司退出了東風房地產股東序列,東風汽車房地產由東風汽車全資控股。
早期,老牌國企普遍有“將企業辦成社會”的經營理念,解決員工住房安置問題。
東風汽車房地產就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一直以來,東風房地產作為東風汽車公司的後勤部門而存在,承擔東風汽車公司的住房建設、小區管理及環境綠化等工作。
2010年,國資委將東風汽車集團列入78家央企“退房令”名單中,要求主營業務非房地產業務的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但執行效果不盡如人意。2018年,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國家再度重申央企“退房令”,要求不在保留名單內的企業必須有實質性推進,並擬定了明確的時間表。
各央企加快了“退房”速度,如國家電網已完成股權劃撥;中國航空集團也宣佈全面退出房地產專案;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掛牌轉讓旗下六家房地產子公司的全部股權;中國五礦剝離地產業務至上市平臺等。
在“退房令”壓力下,東風汽車退出房地產業務被提上日程。與此同時,招商蛇口正欲重點進軍十堰和武漢。
在這背景下,2018年東風汽車與招商蛇口的合作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一個甩掉“包袱”,一個低成本納儲,可謂雙贏。
車企“偏航”
雖然東風汽車徹底退出了房地產,但近年來仍有一批接一批的車企進軍地產。
在眾多進軍房地產的車企中,長城汽車是最有野心的。“未來五年的銷售目標是要達到千億。”長城實業負責人曾公開表示。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進軍房地產,主要依靠兩個房地產運營平臺——保定市長城實業有限公司(簡稱“保定長城實業”)、 保定市愛情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愛情地產”)。
這兩家公司均獨立於長城汽車,由保定市長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保定長城控股”)持股100%,最終受益人均為魏建軍,持股比例佔99%。
其中,愛情地產是由保定市博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更名而來,早前“博創”的地產開發,大多是長城集團及其旗下企業的配套的員工公寓等。魏建軍正式進入房地產後,保定長城實業成立,博創更名為愛情地產。
為衝刺千億目標,最近幾年長城控股開始瘋狂拿地、瘋狂挖人。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和2019年長城實業在其大本營保定拿地約66.31萬㎡,拿地金額共計約14.39億元。到2020年,保定長城控股拿地金額近50億元。2021年至今,保定長城控股旗下的愛情地產分別以18.45億元、13.3億元、14.69億、3.17億元在蘇州、廣州、成都、長沙拿地,合計49.61億元。
與魏建軍一樣渴求“造房”的,還有奇瑞控股旗下的奇瑞房地產、華泰汽車旗下的恆通房地產、風神汽車的風神汽車房地產等。
此外,開發“汽車小鎮”也是車企另一種探索房地產的方式,如北汽集團的“北汽集團汽車小鎮”、廣汽集團的“智聯汽車小鎮”、一汽集團的“紅旗小鎮“等。
以2020年6月入市的廣州智聯·汽車小鎮為例,它是由廣汽集團、珠江實業、越秀以及保利發展四大國企聯合打造。專案由智聯花園及智睿花園合共37棟組成,除了定向出售房源,還有面向市場銷售的房源。
業內人士表示,汽車企業進入地產領域,或是為解決自身在生產和辦公方面的物業配套問題。例如,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在2019年5月註冊成立肇慶鯤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持股73.84%,這家公司是為其肇慶工廠的日常運營做準備而成立的。
此外,也有車企或是為了吸取地產開發的利潤衝抵車企投資,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提高整體收益。最活生生的例子,莫過於海馬汽車。
2019年,海馬汽車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名稱由“海馬汽車”變更為“*ST海馬”。這一年,海馬汽車出售401套房產和部分房地產物業、剝離汽車研發業務,在當年扭虧為盈,終結了連續數年的虧損狀態。
2020年,海馬繼續出售145套房產,6月順利“摘星”,今年自5月27日起,其名稱變回“海馬汽車”,又成功“脫帽”。
海馬汽車之所以有房可賣,得益於所在地政府此前的支援。從2016年開始,海馬汽車逐漸將發展重心由海口轉移至鄭州,在此過程中,它獲得土地用於工廠及配套資源的開發。
但房地產並不是萬能鑰匙,車企進軍房地產“折戟”無數,卻難有成功的案例。
2003年於浙江成立的眾泰汽車,也是造車主業“偏航”。除了汽車業務之外,眾泰集團在浙江金華永康市還參與多個房地產專案,其中總投資65.5億元的眾泰小鎮,曾被永康市列為重點打造的新型生態小鎮專案,如今也因資金鍊斷裂而爛尾,原本的售樓中心已被設定為債權申報處。
無獨有偶,力帆集團為建設自用房地產,建立力帆置業,並開始自己建造住宅專案,業務也逐漸涉及到房地產開發、休閒度假等領域。但一方面因自身開發運營有問題,另一方面也受到力帆汽車業務的拖累,力帆置業在房地產領域的拓展遲緩,並在多年以後走上了“賣房自救”的路。此外,奇瑞汽車也在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蕪湖奇瑞BoBo城等103套住宅房產。
實際上,車企搞副業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目前我國製造業大環境並不理想,盈利狀況比較低,汽車工業正經歷市場低谷期。廠家們利用手頭資金投向房地產市場,擴大盈利面,到頭來還是在為造車賺取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