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選擇先自己一個人做,而不是先找合夥人再開始做。為什麼呢?
1、減少爭吵。《中國合夥人》說透了創業合夥人的酸甜苦辣。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只要有合夥人,就少不了爭吵,思想觀念不一致,創業思路戰略不一致,具體落實執行不一致,團隊搭建不一致……
每個合夥人,尤其是核心合夥人、佔股比較多的合夥人,每個人都會把自己視為公司“老闆”,你想想,一個公司有多個“老闆”,不吵架才怪?如果創業者選擇先自己一個人做,當然就不存在其他合夥人,也就沒有這種爭吵;等到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創業者再找合適的合夥人,這樣更有利於創業公司。
2、找不到合適的合夥人。小米雷軍、位元組跳動張一鳴等人都說過,他們要花1/3甚至更長時間來去親自招募合夥人,這說明合適的合夥人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很不容易碰到的。
合適的合夥人需要創業者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溝通,而且還不一定找到。能力強的合夥人,往往對股權、薪酬、平臺、許可權等有更多的訴求,甚至可能“反客為主”;能力弱的合夥人,又起不到“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作用;忠誠度高的員工往往是創業者以前的下屬、學生,經驗和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對於創業者來說,先自己一個人做起來,就代表著真正行動起來了;創業者最忌諱的就是想著所有條件都具備了、合夥人都找到了再開始行動,那就是“完美主義”、紙上談兵了。
3、一言堂,價值觀。創業者先自己一個人做,沒有其他合夥人,最多有幾個普通員工,這時候創業者是完完全全的“老闆”,一言堂。創業者在這個期間,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公司價值觀,等到後面有合夥人加入,也能更快地融入團隊,而不是從頭再來塑造一番“價值觀”!
所有民營企業的價值觀,都是伴隨著創始人的性格和價值理念形成的!不容置疑!
4、模式測試。創業者先自己一個人做,可以隨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思路和理念來測試各種模式,這時候沒有其他合夥人的制約和束縛,反倒是低成本、快速測試的黃金時期。要知道,公司規模發展越大,合夥人和團隊規模越大,試點的成本和轉型的代價就越大!所以,創業公司最好是在尚未發展壯大之前來完成各種模式測試,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一條特色之路!
5、低成本運營。因為沒有其他合夥人,創業者手頭只有這麼多錢,也就逼迫著自己省著花錢,比如說辦公場所,能不租就不租,能租也是租更小、更便宜的場所;比如說招人,前期招更少的人,更辛苦地加班幹活,這樣才能“一分錢當兩分錢使用”;其他各種開支,能控制的全部給控制起來。創業者在這個階段,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的財務預算意識和財務風險管理意識,這對於未來的發展非常有益。
6、家人會更支援。因為是創業者先自己一個人做,沒有其他合夥人,也沒有更多本錢,那麼創業者必然會更加地開源節流(開源在創業初期往往比較少,但是節流是完全有必要的),創業者的家人也會更有激情、更有動力來去支援,因為100%屬於創業者家庭所有!而且沒有其他合夥人的各種爭議和煩心吵架!
創業先自己一個人做,已經成為創業圈的一個普遍共識。
極少數明星創業者,自帶光環,類似於雷軍創辦小米一般,可以先吸納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合夥人;但是對於大部分創業者來說,先自己一個人做起來,“成功了一半!”
北大本科畢業,20多年創業管理營銷,國企外企民企上市公司經歷,2家創業公司聯合創始人,主做富二代創業諮詢、中青年創業諮詢。感謝關注,感謝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