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節慶假日也是居民消費、休閒的黃金時期。從剛過去的中秋節到即將到來的國慶節,全國多地為活躍消費市場積極搶佔先機,北京、江蘇、湖北、山西等地相繼發放消費券,表現出較強的“帶貨”能力。
去年以來,消費券曾發揮出很好的促消費作用,眼下再次集中“返場”。一方面,受近期疫情、極端天氣等短期、區域性性因素影響,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出現回落,部分消費需求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中秋國慶是傳統的消費旺季,特別是國慶節日期間,旅遊、餐飲、文化消費、線上線下購物更是節日主題。從這兩方面因素考慮,發放消費券有利於刺激短期消費,把握“金九銀十”消費季,乘勢而上刺激消費回暖。
小小消費券,透過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能夠儘快形成現實購買力,幫助相關行業企業快速度過疫情困難期,有利於啟用短期內被抑制的消費,讓消費熱起來,加快消費回補,刺激消費需求。不過,在消費券使用中,要明確消費券補貼的領域,以及補貼流程和方法。只有針對疫情損失比較大的領域精準發力,才能發揮出財政資金促進消費、經濟回暖的作用。同時,也要在消費券發放渠道、環節及標準上進一步規範,讓消費券的發放主體、發放渠道、事後監管等各環節均有科學設計和監督,讓消費券真正發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促消費也是個系統工程。發放消費券可以在短期內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但要想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還需要滿足消費提質擴容需求,讓居民願消費;減輕居民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壓力,讓居民敢消費;發展經濟提高居民收入,讓居民能消費。只有綜合施策,打出更多促消費“組合拳”,才能激發更強勁的消費動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馮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