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未來出行的大趨勢,這話一點都不假,政策在大力扶持,市場上的車型也讓人眼花繚亂。考慮到實際的出行需求和用車情況,相比於純電車型,插混車型(PHEV)是否在當下更加值得購買呢?
為了保護環境,人類對汽車排放的寬容度收緊遠不會止步於此。隨著節能減排的壓力不斷增大,電驅成本的不斷下降,推廣純電動和混動成為必然趨勢。
如果說純電動/燃料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形態,那麼從傳統燃油車到純電車之間,插混可以說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階段。路一步一步走,飯一口一口吃。也就是說,很多國家的禁燃時間表,所禁止的也僅僅是純燃油車而已,首先要實現全面混動化。
那麼,插混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技術呢?和燃油車、純電車對比,它有哪些獨特的魅力呢?
簡單來說,插混車型既有傳統燃油車的內燃發動機、變速器、傳動系統、油箱;也有純電車的電池、電動機。在驅動方式上,插混車型的電動機和內燃機處於一個並列的關係,可以單獨使用其中一個,也可以聯合使用。
這樣的驅動方式帶來了三種截然不同的用車模式:發動機主導的燃油模式、電動機主導的EV模式、電動機和發動機協同配合的混合模式。
相比於燃油車,在電動機的助力下,插混車型的動力要高出一個檔次,也就是俗話說的高階感。而且,插混車型還繼承了燃油車的機械素質,營造出比電動車更強的可玩性。
透過引入電驅動,插混車型最終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優的油耗/排放以及駕駛性。考慮到新能源汽車的稅費減免,燃油車和插混車的價格最終十分解決,還能上綠牌,自然很受歡迎。
和純電車對比的話,純電車最大的煩惱就是冬季續航問題,很多車主在冬天連空調都不敢開,就怕被拋錨在半路。相比之下,插混車型在高緯度地區/寒冷季節有著天然的優勢。
很多人買車的一大需求是假日裡帶著一家人去自駕遊。雖然現在純電車的續航里程增大不少,但充電設施還不完善,想要自駕遊自由還是很難。插混車型很好地解決里程焦慮,畢竟沒電沒油了,都可以隨時隨地加油。
今年是國產插混動力的爆發年,多家車企紛紛推出了兼具動力、油耗、平順和成本的混動系統。這對中國車企意味著什麼?毫無疑問,這意味著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中國車企不會再被卡脖子,意味著歐美日韓老牌車企在燃油車核心部件上的壟斷優勢將蕩然無存。
但是,插混車型也存在一定侷限性。
如果一臺插混車型基於傳統燃油車打造,大容量的電池會影響原有佈局,還有增加的混動機構和電機, 必然會對車型產生一些影響,比如操控、懸架、空間還有安全等。
當下,許多車企推出的插混車型為了安裝大容量電池選擇縮小油箱容積,這實際上是對PHEV優勢的閹割。因此,好的PHEV車型必然誕生於提前預想到PHEV規劃的平臺。
綜合來看,受限於電池、電機、電控成本,純電車呈現"兩頭熱"的現象。10-20萬的主力購車區間,未來將成為插混車型的主戰場。畢竟它算是一個比較"全能"的車型,能夠勝任各種場景需要,特別適合以下這四種人。
首先是日常工作通勤經常會遇到塞車,總是有續航焦慮的車主;其次是平時雖然比較宅,但經常不定期有出遠門出遊計劃的人;然後是開了十多年燃油車,對傳統車型依依不捨,但又想感受下新技術的車主;最後是拿不到燃油車指標,需要一張綠牌的。
如果是家裡第一輛車,建議買插混;如果有車位安裝充電樁,可以買比亞迪DM-i,同等價格動力經濟性無敵;但不推薦買豐田混動,機械式的動力分配結構已經落後了,要動力沒動力,油耗還不低;如果家裡已經有一臺燃油車,強烈推薦直接上純電。
隨著發動機、變速箱、三電和耦合技術的進步,插電混動進步非常明顯,從階段性產物變為真正解決消費者出行的利器。在電池成本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綜合考慮里程焦慮和用車成本,插混車型已經和燃油版售價相當,自然是更理性的購車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