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之窗】
作者:田輝(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伴隨新技術革命的全球展開,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日漸凸顯,人力資源已上升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日本“第四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為了在缺少天然資源、人口持續減少的日本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政策,必須不斷培養和確保科技創新人才”,“第六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建議)”中再次強調,未來世界各國將以科技創新作為成長戰略核心目標,歐美各國、新興經濟體國家跨國科技活動頻繁展開,世界各國的國際研究網路、國際共同研究領域不斷擴大。隨著國際人才競爭的加劇和國際人才迴圈的加速,需要從中長期角度戰略性地培養和支援在國際社會中發揮領軍作用的尖端人才,培養承擔科技攻關的多元化創新人才以強化和確保日本科技創新的國際競爭力。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在科學技術人才培養計劃中指出,科技創新人才是具有引發科學技術創新巨大潛能的優質人力資源。實現科學技術創新發展不僅需要眾多的研究人員還需要多領域人才的共同努力,但是,只有那些為有效促進知識創新、技術轉化並迅速推進社會實施,開拓業務領域、創新商業模式、在技術和智慧財產權等方面具有高水平專業知識的優秀人才可稱之為“科學技術創新人才”。科學技術創新人才不僅具有高水準的專業知識,同時具有高水平的研究開發能力,是承擔全新價值創造的骨幹人才。必須採取國家重點支援和橫向交叉培養等重點舉措,有效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在日本內閣“統合創新戰略2018”中,日本政府再次強調,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是創新人才,顛覆性創新在全球迅速發展,培養和確保傑出的原創型科技人才是日本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構建科學、工程、人文、社會等各個領域橫向貫通的教育體系,跨學科培養科技創新人才。重視人才及其培養支援體系的作用,積極促進擔負日本未來發展重任的下一代能夠懷著夢想和希望積極投入科技創新,加強培養活躍在國內外各個領域的領軍人才,培養世界領先科技人才,培養下一代科技創新人才。
二“從小學到大學”連續培養
“從小學到大學”的貫通性連續培養是日本下一代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突出特點。日本為了實現在科學技術方面引領世界的發展目標,在第二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了要持續、系統地培養下一代科技創新人才。為了持續維持日本科學技術創新,構建從小學到大學連續培養下一代承擔科學技術創新的骨幹人才的培養體系,培養和發展能力特長,擴大喜歡理科的少年兒童群體,透過提供有效培育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教育、提供學習數學物理的機會,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優秀兒童學生的才能得以發展和提高。
為了實現培養未來活躍於全球的、傑出新一代科學技術領軍人才戰略目標,日本文部科學省專項支援全國中小學校和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充分利用大學的教育環境設施、研究專長和教師資源開展面向高中生的學術講座、科學實驗和開設先修課程以滿足那些學習願望強烈、科技興趣濃厚、能力優秀的學生的特殊需求。在各個地區廣泛挖掘有志向、有意願、有能力的高中生由各學科領域專家教授提供專業指導、開設先修課程。對於開展此項選拔並常年提供面向高中生的高水平實踐性學術講座和開展研究活動的大學,由國家提供經費支援,並且從國際性、專業性等方面廣泛拓寬中小學生視野,形成創新思維,提高創新意識,奠定創新基礎,培養廣泛的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形成以國家政策性支援為前提,以學校教育活動為主,以社會專業培訓為輔,初中高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制度體系。
日本文部科學省在2015年制定了理工科人才培養戰略,提出以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強化數理教育為目標推進新一輪學習指導要領改革,強化下一代科技創新人才和全球競爭人才的早期培養。
(1)從小學和中學階段開始,與高等教育機構聯起手來努力培養學生創造力、好奇心和主動性,培養強健體魄,培養勇於挑戰性的個性,培養在科學和數學領域的優秀人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對話式學習、合作學習,完善中小學生觀察、實驗和資訊科技環境設施,提高全民AI素養。
(2)初中高中階段透過課題研究和專案式學習,對於賦予探究性、具有特殊才能的兒童採取有效措施,進行系統性、持續性培養,為實現“50萬大學生接受AI通識教育”的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
(3)高等教育階段實行所有大學生不分文理必修AI通識課程,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25萬AI應用人才。
(4)文部科學省透過推動“數理、資料科學教育共同體專案”等,依託實力雄厚的國立大學,加強人工智慧教材開發和線上課程建設,以理工科為主系統培養IT和AI等理工科系列頂尖人才。
三強化理工科的課程改革
數字化變革帶來社會根本變化的顯著特徵是人工智慧。掌握和生產人工智慧、利用人工智慧探索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智慧社會,培養科技創新、價值創造的優秀人才是決定社會發展活力的重要因素。為此日本政府持續推進綜合創新戰略,將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作為日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終身學習的長期重要課題。文部科學省推進“從小到大”課程改革系統工程。小學引入計算機程式設計教育擴大熱愛科學、喜歡學習數學的兒童範圍,初中強化理工科教育喚起科學興趣和學習熱情,高中開展探究式學習培養科學思維奠定創新基礎,大學開設AI加專業的複合學科,全面培養下一代科技創新全球領軍人才。
小學引入程式設計教育激發科學興趣——英國的新課程指南增加了“計算機概論”讓學生透過計算思維來理解和改變世界,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學習程式語言,但如果不理解程式碼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就會剝奪年輕人創新的新途徑和能力。日本“新學習指導要領”也將計算機程式設計列入小學必修課程內容,要求創造計算機和資訊教育環境,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程式化、聯動性的邏輯思維,引發兒童對IT的好奇心,幫助學生理解程式的功能、瞭解掌握資訊科技是支撐資訊社會運轉的基本形態,培養利用計算機解決身邊問題的基本習慣,建立人機互動的程式設計思維,讓學生體驗如何透過指令讓電腦按照主觀意圖進行圖文處理,提高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養系統化邏輯思維和科技創新基本素養。
初中強化STEM教育探究科學規律——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在報告中指出,STEM教育是統合性學習,透過綜合性調動各學科領域系統知識與思維,解決STEM各學科領域交錯相關的社會問題,具有基於問題解決學習的共通性。STEM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科學技術領域拉動經濟增長的創新、創造人才,培養所有學生的必備公民素養。日本新學習指導要領要求透過“綜合學習時間”“綜合探究時間”和“科學與數學探索”等規定課時,開展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專案式、體驗式、探究性學習活動,實現主體性、互動式深度學習,明確將STEM教育內容列入國家課程計劃。此外,文部科學省還將建立一個以全球性社會問題為題材的產學聯合STEM教育內容的線上實驗室,支援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自主探索創新,培養學生掌握現實社會必備的知識、技能,思考力、判斷力和表現力,讓每一個學生以積極的態度主動迎接不可預知的未來社會。
高中培養科學思維奠定創新基礎——日本政府在創新戰略中提出,全體高中畢業生(大約每年100萬人)必須具備數理和資訊科技素養,奠定數字科學和人工智慧基礎。以主體性、對話性、深度學習改善教育課程,在全國所有高中實施數字科學和人工智慧的實踐課程,同時透過IT興趣小組和課外活動向有興趣、有意願的少年兒童提供基於數字科學和人工智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挑戰環境。為此,日本文部科學省在全國持續推進“超級科學高中(SSH)”計劃,旨在透過“先進的科學技術、理科和數學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和技能,訓練科學思維、判斷力和表達能力,培養未來能夠在國際上發揮積極作用的科技領軍人才。入選超級科學高中計劃的學校開展自選課題實驗和研究並由文部科學省提供專項政策和經費支援。“超級科學高中”計劃的科學探索主題,將數學和科學培養的能力整合在一起,透過探索性地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教育效果,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大學實施AI+專業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日本“創新戰略2019”要求,到2025年,全國所有高等教育階段的大學和高專學生(每年大約50萬畢業生),無論文科理科,將數理、數字科學和人工智慧相關內容加入教育課程計劃,實現所有大學的所有學科AI、數理、數字科學教育必修化,高等教育階段畢業生全員掌握初級標準的數理、數字科學和人工智慧基礎;到2025年全國規模以上的大學和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每年大約25萬畢業生),無論文科理科,在自己的本專業領域必須掌握數理、數字科學和人工智慧應用能力,在所有高等教育專業領域實施與AI、數理、數字科學並設的雙學位,或者主輔修學位制度(農學+AI、生物學+AI、經濟學+AI、心理學+AI、設計學+AI等)。文部科學省“強化大學數理、數字科學教育策略研究推進委員會”認為數理和數字科學不僅作為該專業領域學生的專業必修內容,同時也是普通學生未來社會生存的基本技能。伴隨資訊科技不斷髮展,充分理解數理、數字科學和人工智慧對所有社會領域的根本影響,培養各個學科掌握數字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科技創新人才。
四依託優質均衡的學校教育
堅持公平優質的學校教育培養路徑——優質均衡的學校教育是日本人才培養的主渠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學校教育迅速實現了全國範圍內優質均衡發展,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支撐了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形成了日本式學校教育模式並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充分肯定。1949年至2019年期間,日本學校教育體系共培養出2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包括在日本接受完整學校教育的日裔學者),其中1人(山中伸彌)畢業於國立大學附屬高中,2人(江崎玲於奈、野依良治)畢業於私立高中,其餘24人全部畢業於日本各地的公立高中,那些盛產日式高考狀元的名門高中卻意外地與諾貝爾獎無緣。上述獲獎者全部畢業於日本國立大學。
日本政府在培養下一代科技創新人才相關政策措施中提出以“令和的日本式學校教育”為基本途徑培養下一代科技創新人才。“令和的日本式學校教育”強調“個性化指導”。新學習指導要領要求根據學生的興趣、意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利用資訊科技減輕教師負擔的同時,由專業性更強的教師重點指導更需要學習支援的學生,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理解程度靈活調整教學方法、選擇適當教材、制定學習計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指導,推進以學校教育為主渠道的科技創新人才早期培養計劃。
重視科技創新人才的全面成長——日本新學習指導要領的前言中強調,日本學校教育要在培養“可持續發展社會創造者的同時,培養學生成為自立、自強的個體”。重視培養兒童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個體發展情況進行差異化指導,最大限度發展兒童個性特長。不僅要提高學生認知能力促進智力發展,而且要培養學生思維力、判斷力和表現力,同時要培養學生團隊精神以及與不同人合作的積極態度。透過自主參與各種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補充教育活動,重點選拔和培養兒童參與科學相關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創造力、創新意識、創業精神、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尤其是科技創新人才必備的持久專注力、在科技領域高度自我實現的內驅力和價值觀。
作為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日本2017年度的科學技術綜合創新戰略中指出,從小學到高等教育階段的貫通教育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基本路徑。從中小學階段開始培養能夠承擔未來科技創新的下一代人才,促進下一代人才的綜合能力和特殊才能同步提高是構建多彩社會的根本動力。
(本文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基金課題相關成果,課題編號:GYB2021003)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24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