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古時候,沒有血糖的概念。然,古人也會得糖尿病,不是嗎?
古人根據患者老是口渴的症狀,很形象的稱之為消渴症。
消渴症的人群不管喝多少水,還是會覺得口乾舌燥,不解渴。不僅如此,喝得多,尿的也就多了。
除此之外,消渴症人群胃口好,吃的也多,非但不長胖,體重還在減輕。
其實,在中醫看來,消渴症主要就是陰虛所致。
怎麼講呢?
首先,老覺得口渴,就是身體在給你發訊號了:身體已經缺水了。
那缺水了,為啥喝水不管用呢?
嚴格來講,身體缺的並非是水,而是津液。中醫所講的津液是指我們體內有營養作用的液體,可以是血液、汗液、唾液等等。
那為什麼會尿多呢?
主要是因為消渴症的人因為喝了太多的水,而這個水又沒能轉化成津液,向上輸布給各個臟器。既然往上走不通,就只能以小便的形式向下排出體外。
那胃口好,食慾旺盛怎麼講呢?
還是陰虛所致!陰虛則陽盛,是這個道理吧!腎陰無法制約住腎陽,腎陽就會往上跑,跑到胃裡,就是我們常說的胃火旺盛,剛吃下去的食物就很快被消耗掉了,所以老容易餓。
此外,胃火旺盛,還可導致體內代謝增快,那體重自然是不升反降了。
綜上所述,不管怎麼說,消渴症的大方向就是陰虛。
此外,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也證明了我們上述的推論,該指南將糖尿病分為了三型,即陰虛燥熱型、氣陰兩虛型、陰陽兩虛型。大家看,三個症型是不是都帶陰虛的?
所以,治療糖尿病,在中醫角度,滋陰是個大前提。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來自醫聖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子——白虎加人參湯。
白虎加人參湯:石膏、知母、人參、甘草、粳米
簡簡單單5味藥材,我們簡單的過一遍:
石膏是一味大寒的藥材,歸肺、胃經。
《用藥心法》,"胃經大寒藥,潤肺除熱。”
中醫認為,口走胃經。
一些胃火旺盛的人,這火燒著燒著,就循著經絡,燒到了口腔,
所以,這類人群常常會有口乾舌燥、牙齦紅腫疼痛、牙周出血、口腔潰瘍、口臭等症狀。
簡單講,就是胃火上炎,把口腔裡的津液都燒乾了唄!
《藥性論》,"主通胃中結,煩悶,心下急,煩躁,治唇口乾焦。”
說的就是用石膏的大寒之性來滅胃火,以阻止火勢的蔓延。
大家試想一下,胃火一瀉,是否唇口乾焦之症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頗有圍魏救趙之意。
知母也是一味苦寒的藥材,但相比石膏,知母更加的滋潤。
《神農本草經》中就說知母"主消渴熱中。”
什麼意思呢?
之前已經提過了,消渴症,往淺了講就是口乾舌燥,往深了講就是陰虛,
知母有滋陰潤燥的功效,潤燥可解口乾,滋陰可治陰虛。
再來,“熱中“即臟腑火熱之症,
知母入肺、胃、腎經,給臟器補充了津液,臟器的火熱之症自然會有所緩解,
所以說,知母不僅滋了上、中、下三焦之陰,順帶還把它們的虛火給滅了。
一箭雙鵰。
人參味甘性微溫,入脾、肺、心、腎經,
既具有補益脾、肺、腎之氣的功效,還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
因此,人參長於改善身熱煩渴、口乾舌燥、汗多等熱病氣津兩傷之症,
所以啊,別再傻傻的以為人參只是補氣的了,
現在不少治療糖尿病的方子中多多少少都會看到一些人參的影子。
最後,再用一些粳米和甘草,保護一下為胃火所傷的脾胃。
對於這個方子,近代醫學泰斗張錫純先生在《醫學衷中參西錄》提出"以生山藥代粳米,則其方愈穩妥,見效亦愈速"。
白虎加人參湯是典型的清熱劑,因此,白虎加人參湯可用於陰虛燥熱型的糖尿病人群。
文章的最後,遠志想強調的是,藥物即使效果再好,控制糖尿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規律服藥的同時,規律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這裡,送給廣大糖友六字心法:管住嘴、邁開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