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冠脈CTA,即冠脈CT血管造影,是冠心病篩查檢測的常規手段。然而,傳統冠脈CTA由於無創、心臟跳動干擾等諸多原因,影像評估精準度遠不如介入檢查。國內智慧醫療科技企業深圳睿心智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睿心醫療”)嘗試用人工智慧解決弊端。
近日,該公司自主創新研發的睿心冠脈智慧後處理平臺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認證,將正式啟動上市。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睿心醫療推出的第二款心血管領域內精準智慧醫械產品,今年4月,其冠狀動脈無創功能學評估平臺睿心分數獲批三類證。
這也意味著,在成立不到4年的時間內,睿心醫療完成了2款智慧醫療器械從研發-大規模前瞻性臨床驗證-註冊獲批的整個週期。
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患者目前在全球都已成為沉重的醫療負擔。《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推算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0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肺源性心臟病500萬,心力衰竭890萬,風溼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下肢動脈疾病4530萬,高血壓2.45億。
其中,在龐大的診斷需求面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心臟病學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曾坦言,“去年,中山醫院心內科門診數量加上特需達70萬人次,當然包括很多來回隨訪和開藥的,但仍是很龐大的數量。來了以後,我最頭疼的就是,到底開什麼藥?有沒有心肌缺血?病人跑好幾圈才能正確診斷,有時候乾脆診斷不出來。”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錢菊英教授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時曾表示,“這個領域中,無論診斷還是治療,需求都是非常大的。如果把心血管疾病能診斷治療好,對實現2030健康中國的目標就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對於此次新獲批的睿心冠脈智慧後處理平臺,睿心醫療CTO馬駿介紹,該平臺是全球首款集“形態學”與“功能學”於一體的心臟冠脈CTA影像精準處理、分析平臺,它的臨床應用將提高醫生診斷精度。
具體來看,在“形態學”層面,睿心冠脈智慧後處理平臺可完成冠脈自動三維重建和自動狹窄程度分析;在“功能學”層面,睿心冠脈智慧後處理平臺可以分析確定血管斑塊性質及其風險。二者結合,能夠幫助診斷更加精準、可靠,實現血管三維重建精準率達97%,血管自動標註準確率達99%。
值得關注的另一亮點是,該平臺有望大幅提升診斷效率。統計顯示,三甲醫院的一個普通影像科醫生每天需要在逾9000張冠脈 CTA 圖片中尋找狹窄、斑塊,另外,還要對影象做複雜的後處理、診斷和書寫報告,每例影象處理耗時30-60分鐘。
相比之下,睿心冠脈智慧後處理平臺能夠提升該環節的效率達10倍以上,只需匯入冠脈CTA影象,可在3-5分鐘內全自動完成上述流程。更重要的是,相較於以往1-3天拿到診斷結果,患者獲取報告的時間大大縮短。
睿心醫療方面稱,目前,市面上所應用的傳統的冠脈CT影像分析軟體,主要耗時在自動化程度不高、進而需要人工干預修正識別結果:如血管追蹤、靜脈誤識別擦除、中心線調整及血管命名等。 透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分析,睿心冠脈智慧後處理平臺達到的高精準度和高自動化可以充分減少這些人工干預,進一步解放醫療工作者。
睿心醫療成立於2017年12月,主攻AI演算法與AI硬體在心腦血管場景下的臨床應用。三位創始人鄭凌霄、蘭宏志和馬駿在睿心分數核心技術領域均擁有超過10年的在美研發經驗,他們的願景是成為全球領先的心腦血管精準智慧診療平臺。
今年8月底,睿心醫療剛剛完成數億元的C輪融資,由國投招商領投,老股東繼續跟投,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相關報告顯示,冠脈CTA類相關醫療軟體平臺每年潛在市場規模是200億-300億。
睿心醫療CEO鄭凌霄此前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內的媒體表示,後續公司將基於心腦血管病領域,從前期大規模的篩查-精準診斷-術中治療-術後慢病管理,形成一整套的產品體系和閉環平臺。“我們希望為心腦血管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診療,也希望給臨床專家提供所需的全套方案。”
責任編輯:李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