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年,除了鞭炮和新衣服,最盼望的就是出二去給大姑拜年,吃頓好的了。
大姑嫁到了城裡,雙職工家庭,條件自然比農業戶口的我家強了太多,於是,經常能在她家吃到我從沒見過,令我印象深刻的美味——風乾香腸、滷雞爪、炸酥肉、大白兔奶糖…走的時候,還要給父親的腳踏車把上掛上一包魚啊肉啊大饅頭啥的。對了,還會給我和姐姐的兜裡塞點壓歲錢。
現在想想,大姑家上有老婆婆,下有四個兒子,其實也寬裕不哪兒去,她可能就是心疼她又窮又老實的弟弟吧。
父親兄弟姐妹好幾個,只和大姑是同父同母,所以小時候基本上是這個比他大八歲的姐姐帶大的,感情自然不不比尋常。
我相信,父親一定也在心裡發過誓,要把這個姐姐當娘養,讓姐姐過上好日子。可惜,他一輩子也沒做到。
母親走了,我和姐姐也成家了,父親終於可以自由支配他那點微薄的積蓄和養老金了。每年中秋、春節,他都要給大姑送去一兩千塊錢,前年大姑做了個手術,父親一下送去一萬元。大姑後來悄悄對我說,你爸一輩子不捨得穿不捨得穿,我哪能要他的錢,我都給他存著呢。
我跟父親說,大姑不差你這點錢,你有空多去陪她說說話,她就挺高興了。
父親說你懂什麼,一家有一家的難!那個家也不是她自己的,不是還有你姑父,你哥?再說,她有是她的,我給是我的,欠人情能不還嗎?
我說,那還多少算還完?
父親說,能還多少還多少。
也罷,誰叫我也沒出息呢,一輩子也沒讓他揚眉吐氣過,那就咱爺倆一塊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