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楊絳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人生最美好的姿態。她的風華,她的乾淨,她的從容,都是在世事波折中洗練而成。
正如楊絳先生所寫的那句:“人生實苦需修煉。”
外表
自愛的人,不會只在環境好時重視自己的外在,而是無論身處什麼環境,都會認真打理自己的儀表。
晚年的楊絳先生接待來訪的客人,保姆都會叮囑,不要去太早,因為先生要梳妝打扮。
百歲老人衣著樸素,不施粉黛,卻自有她的氣度與風骨。
叔本華曾說,人的外表是表現內心的圖畫。
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如何,看他的外表就知道了。若常日邋遢,不修邊幅,那麼他的生活是缺少光的,若對生活心懷熱愛,那麼他一定讓自己端莊得體。
修煉外表,是對自己的尊重,更是對漫長人生的自信。
談吐
人們常說,你說什麼樣的話,就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談吐不凡的人,往往有著難以抗拒的魅力。
隨著丈夫與女兒的接連離世,楊絳除了表示傷心之外,已別無他法,她選擇一人獨居,安心創作。也是在這一段時間,費孝通成為錢家的常客。彼時費孝通的妻子亦已去世,故他經常以好友與同學的身份前來拜訪楊絳。
二人見面相談甚歡,他們也聊起了之前在學校或是人生經歷的種種事蹟。
但有一天,在費孝通的一次登門敘話後,楊絳看著費孝通的背影,慢條斯理地說道:"樓梯不好走,以後就不要知難而上了。"
聽聞此話,費孝通頓住了腳步,最終背對著楊絳點了點頭,離開了錢家。
想起楊先生曾經說過:“說話有講究,聽話有藝術。”一個人的談吐,藏著他最真實的修養。
有的人為達目的咄咄逼人,有的人為了炫耀而滔滔不絕。然而,點到即止才是大智慧。
俗語有言,話不在多,意達則靈。說話有分寸,溝通不強勢,是一個人高階的情商。
善良
很認同羅素說的一句話:“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當我們付出善意,也會得到來自世界的回饋。
楊絳先生筆下有一名篇,叫《老王》。
老王是個三輪車伕,沒有親人,常年和一輛破舊的三輪車相依為命。他患有眼疾,很多乘客拒絕坐他的車,怕他看不清,撞了什麼。
楊絳夫婦卻不嫌棄他,經常照顧他的生意。無論他多客氣,都一定給他應有的報酬,還給老王“賺外快”的機會,招攬他給自己家送冰。
善良與厚道,是楊絳刻在骨子裡的品格。這種品格,無形中也影響著身邊的人。
錢媛給老王送魚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症。老王給楊絳家送冰的車費減半;送錢鍾書去醫院看腿,堅決不肯收錢……
人生在世,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
有句話說,人品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心存善意,溫暖他人,是我們在這人世間最好的修行。
心態
人活到極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楊絳先生雖德高望重,卻有一顆極致的恬淡之心。
她曾戲言,如果能給他們夫婦倆一件法寶,他們會不約而同要“隱身衣”。遠離喧譁,專心治學,是他們最大的快樂。
2004年《楊絳文集》出版,適值楊絳從事創作70週年。
出版社準備隆重宣傳,並請她“出山”召開作品研討會。卻遭楊絳婉拒:“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有一年,某機構想借錢鍾書誕辰100週年之際,邀請楊絳參加活動,她也一口回絕。她受過許多罪,也得到過很多褒獎,但始終沒有什麼能令她心生傲慢。
在鬧市中修煉淡然的心性,在掌聲中修煉平和的心態。
作家三毛曾說:“世間的人和事,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我們只需要把自己修煉成最好的樣子,然後靜靜地去等待就好了。”
餘生尚長,不必慌張。
當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其他美好都會如約而至。 (摘自《民生週刊》)
來源: 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