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李孟林 每經編輯:蘭素英
美國銀行全球主題投資研究主管Haim Israel的團隊近日釋出了一份清單,聚焦具有顛覆性潛力的未來科技,希望幫助投資者尋找和把握下一個指數級增長機會。
清單由14項科技構成,包括腦機介面、抗衰老、仿生人體等具有強烈科幻色彩的技術。Israel在發給客戶的信中強調,人類的思考是線性的,而進步卻以指數級的方式推進,像智慧手機和可再生能源的採用就遠遠地超過了專家的預測,“如果未能在當下識別出未來的科技,則將錯過下一次的偉大革命”。
Israel團隊的研究估計,這14項具有超強潛力的科技目前市場規模為3300億美元,但到2030年代,這一數字可能飆升至6.4萬億美元。如果現在投資這些領域,可能會像早期投資蘋果和亞馬遜那樣獲得鉅額的回報。
據其團隊的分析,這些新科技想要取得成功,需要具有經濟回報的潛力、能夠解決關鍵問題或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此外還需要某種形式的政府扶持。無法大規模商用、成本過高、應用受到監管約束則是新技術面臨的主要風險點。
這14項未來科技分別為:
1. 6G:隨著資料繼續保持指數級增長、5G抵達效能上限,對下一代電信網路的需求將在十年內出現。
2. 腦機介面:當人類無法跟上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的步伐時,腦機介面技術能夠把人類“拉平”到計算機水平。短期來看,腦機介面技術能夠為癱瘓者提供解決方案,並在遊戲行業引發新一波創新。
3. 情感人工智慧:也被稱作“情感計算”和“認知計算”。這項技術能夠捕捉、分析和回應人類的情感,模擬人類思維。
4. 合成生物學:利用自然界豐富的多樣性製造出傳統化學無法合成的生物分子。
5. 抗衰老:從基因組不穩定性、端粒磨損、線粒體功能障礙、細胞衰老等路徑入手來抵禦衰老。
6. 仿生人體:透過侵入性手段(如植入)或非侵入性手段(如外骨骼)來提升人體能力。
7. 電動垂直起降飛機(eVTOL):為過度擁擠的城市提供另一種出行方式。
8. 無線供電:可以解決物聯網裝置、電動汽車的充電問題,確保偏遠地區的電力供應。
9. 全息影像:人類可以在不離開物理位置的情況下,聚集在全息影像創造的模擬環境中。
10. 元宇宙:網際網路的未來迭代,由永續、共享的3D空間連結構成的虛擬宇宙。
11. 新一代電池:目前電動車主要採取鋰電池技術,未來,固態電池、釩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技術或將成為替代方案。
12. 海洋科技:海洋能源、人工智慧賦能的精準捕魚技術、陸地水產養殖等。
13. 綠色採礦:透過深海採礦、廢水開採、小行星採礦等汙染性、破壞性更小的技術來滿足綠色經濟對金屬材料的需求。
14. 碳捕獲和封存技術:在以石化能源為基礎的發電和工業過程中捕獲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地下或重複使用。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機構觀點,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