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至9月3日,由電子科技大學主辦的第46屆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會議線上舉行。作為紅外毫米波及太赫茲領域權威國際會議,本屆大會吸引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餘名學者線上參會,共收錄823篇論文。大會的舉辦不僅是我國科研力量及前沿領域最新成果的充分展示,也是電子科技大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夯實基礎研究的生動實踐。
作為肩負振興民族電子工業和資訊產業使命的高校,建校65年來,電子科技大學發揮電子資訊特色優勢,著眼國家重大需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加速佈局基礎與前沿領域,持續賦能行業和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位於四川成都未來科技城的電磁空間與泛在互聯實驗室,由成都高新區與電子科技大學共建,為天府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電子科技大學將“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作為“四大戰略”之一,該校科技委主任楊建宇介紹,籌建電磁空間與泛在互聯實驗室,正是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一項具體舉措,致力於搶佔資訊科技產業戰略制高點,形成代表國家水平、擁有國際話語權的科技創新力量。
“網路環境關鍵技術及應用”專案,實現我國網路安全防禦能力從單項技術到自動化、體系化發展;全自主可控高磁導率磁性基板,打破國際技術壁壘並實現產業化;SAR成像技術,破解雷達領域國際難題……據瞭解,“十三五”期間,該校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取得一系列成效,牽頭獲得140項省部級以上各類科技獎勵,並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同時,電子薄膜與整合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高溫超導中首次實驗證實量子金屬態,該成果於2019年11月的《科學》雜誌發表,併入選當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20年6月,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解決超疏水錶面機械穩定性不足的關鍵問題相關研究成果,以當期封面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今年9月13日,該校教授呂琳媛獲第三屆“科學探索獎”(前沿交叉領域),一批以呂琳媛為代表的電子科技大學科技工作者在基礎前沿領域蓄力爭先,該校正在量子資訊、人工智慧、太赫茲、大資料及雲計算、腦科學等基礎和前沿領域加速佈局。
2021年以來,電子科技大學透過調研製定為國防建設、特別是電子資訊產業發展貢獻力量工作計劃,在核心材料與器件等關鍵技術領域提出十項重點任務。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亞非指出,“要營造潛心研究、相互欣賞、勇於創新、追求卓越的氛圍,推進我校科技工作高質量發展,攻克核心領域的關鍵技術,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成電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電子科技大學自身優勢及特色,近年來該校積極開展高水平校地合作,深度推進產教融合,推動行業及區域高質量發展。
6月19日,電子科技大學與海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共建電子資訊領域人才培養基地、海洋電子資訊領域國家級科研叢集等方面深入合作,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十三五”期間,該校響應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海南自貿港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和倡議,佈局建設深圳高等研究院、長三角研究院、重慶產業技術研究院、宜賓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機構,構建校地深度融合的產學研體系。對此,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表示,“我們將積極發揮電子資訊領域學科鏈、創新鏈和人才鏈的優勢,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孔繁鑫 李果 陳偉)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