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口才出眾、不畏強權,能在帝王君主、卿相貴族面前談笑風生、侃侃而談,毫無自慚形穢之色;他縱橫捭闔、能言善辯,憑著一張利口就能解國家之圍、推敵將之兵,可是面對高官厚祿、金銀財寶他卻視如糞土、棄之如敝屣;他奔走於危難之中,以拯救天下為己任,功成身退,駕著一葉扁舟,飄然而去,不帶走一片雲彩……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他到底是誰呢?
魯仲連(前300~前250),戰國末期齊國人,又叫做魯仲連子、魯連子和魯連。
魯仲連出生在海濱一個以煮鹽為業的富庶之家中,他自幼好學,思維敏捷。拜齊國名士徐劫為師,頗得徐劫真傳,有“千里駒”之譽。
魯仲連將功名利祿、金錢名位看得都很淡,即使是在王室貴族面前他也依然故我。一次,孟嘗君聽說他腹有良謀、人品高尚,於是就三番五次派人去請他做座上賓。可魯仲連不但不為孟嘗君給出的利益所迷惑,反而對孟嘗君說:“恕我直言,公子你不是真正的好士,只是貪圖虛名而已。上古真正禮賢下士的君子都與門客同衣同食,所以能得到他們以死效忠。現在公子擁有自己的封地,有屬於自己的莊園、產業,比上古的君子富有多了,可是並沒有向那些君子一樣真的禮賢下士,而是做做樣子而已,所以也就沒有可以為公子盡忠效力的賓客。”孟嘗君反駁魯仲連說:“不是我做得不如上古的君子那樣好,而是沒有遇到上古那樣的門客,如果我遇到那樣的門客,一定會向上古的君子一樣對待他們,使他們誓死效忠我的。”
魯仲連不屑地一笑,說:“公子養了上百匹好馬,給它們披上華貴的衣服,食用良好的草料,難道這些都是麒麟、[插圖]耳嗎?你的嬌妻美妾們全都著絲綢吃美食,難道她們是毛嬙、西施嗎?女子和馬匹都是今世得到的,名士何必要去追尋古人!所以說你並不是真正的好士。”一席話,說得孟嘗君無言以對,只好望著魯仲連遠去的背影發呆了……
後來,齊國和燕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燕國有個將軍攻佔了齊國聊城(今屬山東),有人使用離間計,向燕王進讒言,說燕將有意背叛燕國、佔領聊城自立為王。燕王得知此事後,就吩咐這名將領回到燕國都城向他解釋此事。而燕將怕回燕國後被殺,就堅守聊城,不敢領兵回去。於是,就中了別人的計策,前方有齊國的敵軍,後方的燕國雖然沒有派兵攻打,但也不向聊城運送軍需糧草了。齊將田單攻打聊城,雙方交兵一年多,士兵傷亡很大,但沒有攻下聊城。
雙方血戰曠日持久,城中的老百姓無故遭受戰火的侵害,他們的糧食被強行徵收作為軍糧了,他們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被抓做了壯丁,他們的房屋被拆毀了作為阻擋敵軍攻城時拋砸的滾木礌石……魯仲連看到這些百姓無端受苦,就想平息這場戰爭,解救城中受苦受難的老百姓。他決定勸說燕將,試圖化干戈為玉帛。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魯仲連給燕將寫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進城去。在信中他向燕國大將曉以智者不做違背時勢的事情,勇士不會為了功業而貪圖虛名,忠臣不會把自己的利益置於國君利益前面的道理,說他現在守在聊城不退是不智不勇不忠的行為。接著信中又分析了齊必勝燕必敗的形勢,並以管仲和曹沫的歷史功業和經驗為例,說明計較小節的人不能成功,杜絕小恥的人才能立業的哲理。
燕將讀罷魯仲連的信,深深被信中的道理所折服。他知道要是回燕國,燕王對自己已產生了嫌隙,定然會殺了自己;如果要投降齊國的話,自己曾殺死過成千上萬的齊人,一旦投降一定會受到莫大的侮辱,說不定還生不如死。最後,他長聲地嘆息說:“與其讓人殺我,不如自殺。”說完之後,竟拔出長劍,刎頸而死。
主將一死,群龍無首。田單乘機進兵,攻破聊城,為了出一出心頭之氣,他下令屠城。屠城令一下,聊城頓時成為一片血海。後來,魯仲連一封信使得聊城將領自殺的事情被齊王知道了,他大為讚賞魯仲連的口才和能力,覺得魯仲連在收復聊城中擁有首功,為了籠絡這個不出世的奇才,齊王就想用高官厚祿將魯仲連留在自己身邊,為齊國的重大事件出謀劃策。
魯仲連聽說在聊城的將領自殺後,那個嗜血成性的田單竟然下令血洗聊城,他心頭一顫,好像萬丈高樓一腳蹬空一般。他本以為透過說服打動燕將,免動干戈,這樣不但可以減少雙方軍士的死亡,而且還還可以保證無辜捲入戰爭的城中百姓得以安全地存活了,可是萬萬沒料到田單貪功,嗜殺成性,致使一將功成萬骨枯,無數生命慘遭屠戮,為此心中難過極了。這時,又聽說齊王準備封自己高官顯爵,覺得這是在玷汙自己的人格,世人一定會認為自己為了謀求高官厚祿,不惜拿這些無辜百姓的生命當墊腳石、鋪路磚的,這簡直和他保護一方百姓、平息戰火的初衷大相徑庭。於是,魯仲連像逃避瘟疫一般,操一葉扁舟,緩緩地駛向了遠方,沒有殺戮、沒有流血的遠方……
詩仙李白曾經稱讚魯仲連說: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
“倜儻生”、“澹盪人”,能得到青蓮居士這樣的考語,九泉之下的魯仲連也當含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