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大唐歷史上最為重要的轉折點,是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大唐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在聯合了回鶻騎兵的情況下,才收復長安洛陽二京,最終鎮壓了叛軍。回鶻騎兵淌血賣命自然不是做慈善,打下長安的時候他們就要洗劫長安,幸虧當時皇帝低下身段,到人家回鶻首領營寨裡好心勸說,這才改成了攻下東都洛陽之後再行洗劫之事,東都洛陽光復之後,直接送給了回鶻騎兵,燒殺劫掠聽由自便,洛陽瞬間成了人間地獄,暗無天日。話說回來,如果沒有回鶻騎兵神助拳,大唐能不能光復長安洛陽還是個問題,至少時間線上還會拉長。
回鶻騎兵跟隨唐軍作戰確實打了不少惡仗,比如香積寺、華陰、弘農、河內、陳留等場場都是惡戰。最具決定性的戰役便是香積寺之戰,這場戰役直接決定著唐安都城長安能否收復,也決定著大唐的命運,是扭轉安史之亂頹勢的關鍵性戰役。安祿山戲耍了唐玄宗,本來答應唐玄宗到華清池一起泡澡的,但突然發兵南下中原,打了大唐一個措手不及,戰火燃燒了兩年之後,大唐才完成了總動員。位於邊疆一帶的精銳兵團,如安西、河西、北庭、朔方這些精銳大軍紛紛趕赴中原,使叛軍徹底喪失了兵力優勢。叛軍仍然是以歸附的契丹突厥兵為主力,安慶緒此時也在不斷招兵買馬,但他們也是一鍋大雜燴,士兵素質和裝備上遠不是大唐正規軍的對手。
叛軍料到大唐反攻的核心地區自然是關中地區,也開始在長安洛陽地區排兵佈陣。公元757年,郭子儀統帥的大唐軍隊集結了將近20萬人,在兵力優勢上,對叛軍形成了2:1的優勢,其中最顯眼的部隊便是回鶻的4000騎兵和從西域于闐那裡借來的4000阿拉伯僱傭軍。當年9月,20萬唐軍依靠長安南部的山地優勢成功遏制住叛軍的騎兵優勢,擺開戰場展開了大反攻,這場戰役直接決定了能否收復長安,戰役發生的地點是位於長安南部的香積寺附近,所以叫做香積寺決戰。
叛軍將契丹、突厥騎兵作為主力,安排在中軍對陣李嗣業領導的安西北庭步軍,這些大唐步兵一直在邊疆作戰,對於收拾少數民族的騎兵是頗有經驗的。弓箭、長矛、盾牌就是他們最主要的利器。叛軍好不容易衝破了大唐步軍的第1道防線,李嗣業親率數萬陌刀兵上陣,成功堵住了缺口,叛軍招架不住,不停地後撤。叛軍邊退邊讓事先安排好的伏擊騎兵從右翼迂迴包抄唐軍後路。郭子儀便把早已準備好的回鶻騎兵派出去對陣敵人的伏兵,副將僕固懷恩環領導的4000回鶻騎兵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是當時最好的草原騎兵。他們不但成功打退了叛軍的契丹突厥騎兵,而且還繞到叛軍的後方,與李嗣業的中軍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正是由於回鶻鐵騎的相助才使大唐軍隊在該決戰中大敗叛軍,成功收復長安,為安史之亂的最終平定立下了汗馬功勞。